论桂东采茶调的艺术特征

2015-03-20 08:46钟颖
艺术评鉴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

钟颖

摘要:桂东采茶调是客家汉民族的民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客家人的对生活、劳动、情感的态度,以及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桂东客家话山歌。采茶调不仅与客家人紧紧相依,更体现了勤劳的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表现形式上,它灵活多样,是典型的现实主义珍品,它不仅紧扣了真善美的人间情愫,还痛诉了假恶丑的社会现象,这对于我们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  桂东采茶调  音乐

桂东县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客家人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和客家语言文化,其先辈早在300年前的未清明初年间从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迁来桂东定居,以种茶制茶为主,客家人在长期的劳动中,用歌声来倾述自己的情感,把客家人的风土习俗,现实生活广为传唱,孕育了桂东艺术瑰宝采茶调。后又吸收了赣南地区山歌和桂东当地山歌的一些元素,并代代口耳相传,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东客家山歌。

一、桂东采茶调的剧目内容

在众多的桂东客家山歌中,采茶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桂东客家采茶调曲调短小,节奏鲜明,风格多样。如《割禾歌》传播劳动生产的,用来反映勤劳的客家人辛勤劳作的生活现状,生机勃勃的生产生活;《送郎歌》是依依不舍的送别歌;《长工歌》唱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剥削阶级的丑恶与凶狠,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月光光》、《四季戴帽歌》是风趣十足的儿歌;《妇女十二月歌》表现妇女们为一年劳作的情况;《跨时春》颂扬了知识青年豪强万智、气血方刚、热情奔放的美好品质。

二、桂东采茶调的表演形式

(一)音乐表现形式。桂东客家采茶调是一部完好的民俗乐典,是客家文学、音乐、舞蹈活动的综合艺术。采茶调具有着浓郁的生活劳动气息,旋律的起伏不大,运用了小三度跳进及级进的手法。采茶调中调式一般以徴调式为主,其次是商调、羽调,兼有少数有双重调式。采茶调的伴奏都为民间乐器,主要是二胡、唢呐、锣鼓,笛子。其气氛热烈喜庆。深受群众的喜爱。桂东采茶调有着不同的曲风风格,主要分为茶腔、路腔、灯腔、杂调。其中“茶腔”是桂东采茶调中最主要的腔类,“灯腔”是桂东采茶调最具特色的曲调之一全部音乐包括马灯、龙灯、狮灯等灯彩音乐曲牌,“杂调”是桂东采茶调使用的民歌小调中的插曲曲牌。杂调没有统一的风格,它的音乐旋律如同客家人一样热情、奔放,使人百听不厌。“路腔”曲调较为轻松、活泼、欢快、幽默,常与“茶腔”曲牌在同一个剧中使用,一般在喜剧中表现。大段衬词的运用是路腔最为突出的特征,如“介子个”这个曲调的衬词、衬句用于主词,使用腔句来唱大量的衬词,用来表达唱词之意,这是路腔曲牌表现内容的另一种手法,如《冷水泡茶慢慢浓》歌中的衬词“啊呀得”用于对唱,通过和唱的方式,营造了热烈的气氛。

(二)语言表现形式。桂东客家采茶调是用当地的客家方言演唱,独特的语言声调与山歌的声腔完美的融合起来,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是不容复制的地方特色。如《冷水泡茶慢慢浓》中口唱山歌给妹听,给妹听!(歌:guo,妹:muao),山歌越唱越开怀,越开怀!(开:kuao)井水越挑越有来,越有来!(井:jian;水:xu;来:luao)砍柴要砍竹子柴,竹子柴!(砍:zu)。我撑伞子你遮荫,啊呀得,啊呀啊呀得!韭菜开花细茸茸,细茸茸!(细:sei茸:yong)

(三)舞蹈表现形式。“矮子步”是桂东客家茶戏表演的基本步伐。它源于茶农上山坡,茶丛中摘茶,低矮的茶棚中炒茶,都是弯腰屈膝,经过艺术加工便成了“矮子步”。矮子步分高、中、低三种。基本步伐有交叉步、摇搓步、惊步、滑步、铲步等。“单袖筒”是桂东客家采茶戏表演的又一大特征。特就特在一个“单”字。旧时茶农劳作,腰间常系一块白布,有时用来擦汗,有时用来扇风,有时用来遮太阳,有时搭在肩上垫肩挑担。手舞足蹈时也用来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善于观察生活的老艺人便把这块白布与袖子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单袖筒”。“单袖筒”只用于男角。采茶戏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扇子花”,常言说“采茶没扇子,等于吃饭没筷子”。由此可见“扇子花”在桂东客家采茶戏表演的位置,事实也是如此。

三、桂东采茶调所具价值及其发展创新

桂东客家采茶调,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保存着当时风貌,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特点。桂东客家采茶调,受历史、区域、民俗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研究桂东采茶调的过程是集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桂东采茶调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创新的过程,在现代音乐盛行的今天,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传统剧目进行变革,把传统的采茶调结合现行流行的音乐元素,对其进行解构重组,多层次的融合现代元素,客家采茶调面对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要求,音乐理论上的创新以及带来的变革要与“现代化”、“市场化”等时代特点相适应。而在继承方面,教育是桂东采茶调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客家音乐的保存发展,不能再依靠世世代代口头传唱的传承方式,必须更新教学手段,以更新更完善的教育体系来保障桂东采茶调的音乐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建国.“采茶戏”和“彩调”中的女性文化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9,(02).

[2]曾美良.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理论),2008,(08).

[3]洛地.竹马—采茶[J].中华艺术论丛,2007,(10).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纸的艺术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