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我国会计学科教育特点及前景概观
——以《会计研究》(2003-2012年)为例
李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文章通过对权威期刊《会计研究》载文数量、研究对象、基金项目、研究方法、作者分布等信息指标在演变过程中的特征分析,梳理和明确会计期刊未来发展趋向,这对于未来会计教学领域中学术理念的传播、会计无纸化的推广、会计职业道德和伦理的维护以及会计实务实训成果的转化都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会计学术;特征;教学
如今,会计期刊不但是会计学人学术争鸣的家园,也是主流会计思想的重要承载平台,还是助推会计实践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含“会计”、“财经”、“财会”关键词的主要期刊约100种。会计期刊已经在我国会计理论、实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一个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期刊群。如何对这些期刊进行有序梳理,特别是对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科框架进行分析,从中关注演变过程中的规律,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20年前,就有会计学者对会计期刊给予了关注。行北(1994)在《会计期刊发展史略》一文中详细记录了北洋军阀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会计期刊创刊及发行的历程;刘冶平(1995)在《四川会计》列举了十大会计期刊之最。
而学界真正开始对会计期刊做系统关注的,则出现在2008年前后。对于会计期刊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会计期刊、理论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是三股相对独立的力量(李连华,2009)。会计学术期刊在推动会计改革中扮演角色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会计界不太严格地区分“学术”与“专业”、“学术组织”与“专业组织”、“学术性研究”与“政策性研究”以及“学术期刊”与“专业期刊”等(陆正飞,2008)。邵瑞庆、陈春华(2007)从创办时间、区域分布、学术含量等方面对14本2004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提出了改进探索。关于办刊形式和栏目的变化,行业会计制度打破了不同所有制和部门的界限(吴明烨,1994),因此会计期刊栏目依然保留着成份色彩和部门色彩,如“乡镇企业财会”等有待尽快改革。许家林(2008)认为,综合性期刊应当承担的学术责任是评价与衡量一份会计专业期刊的重要依据。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会计研究更具广度、理论化特征显著,相比之下,欧美会计研究更具深度、实务性显著,并有着国际化合作的研究成果(张雷,2012;谭艳艳,2006)。
综上,虽然近年来有若干学者对会计期刊做了一定研究,但研究多集中表现为对刊物做描述性表述,缺乏一定时期内学术角度的观测,对期刊的学术前瞻性观测不够到位,从而影响对会计期刊学术贡献和学术责任的考察效果。本文以会计类权威期刊《会计研究》近10年的演变为典型个案,通过对其2003-2012年刊物数据特征计量分析,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探讨揭示会计期刊、会计行业、学术倾向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会计期刊的未来发展趋向进行探讨。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通过对会计期刊的发展历史做阶段性梳理,有利于观察会计期刊若干年内的演进历程;(2)通过对会计期刊形式和内容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将会计期刊演进与行业演进、学术倾向联结,从中梳理学术倾向,为会计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以弥补该部分研究空白。(3)本文选取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为主要研究个案,从研究方法、基金项目、作者单位等梳理出权威期刊的办刊趋向,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会计、财经类学术教育及教学规范提供有益启示。
1.1 数据来源与样本确定
本文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源,进行样刊和数据的搜集。在2003-2012年间①,《会计研究》共刊登1844篇文章。为了保证样本的相关性与重要性,笔者在整体样本中剔除了关联性和代表性不强的数据源,经过筛选后,有效文章1810篇。
1.2 数据分析
1.2.1 年载文量大体稳定,保证有效产出率,确保期刊权威学术地位
经过高级检索的数据统计,2003-2012年间,《会计研究》年平均载文量为184.4篇,其中有效载文量年平均为181篇。从总体来看,2003-2005年有上升迹象,从151篇激增到211篇,增加了39.7%。从2006年以后,年载文量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每期平均载文15篇。
图1 2003-2012年《会计研究》各年期刊数量(篇/年)
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严格控制和稳定发文率,从而确保了期刊的有效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了在会计学术界的顶级学术地位和权威学术影响力。
1.2.2 基金项目来源比例上升较快,国家级研究成果颇多
2003-2012年间,《会计研究》来源中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载文量总量分别为351篇和60篇,分别占样本量的19.4%和3.3%。从总量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远远超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重。从年份看,2005年之前,两大基金所占比重保持在年载文量的10%和2%左右,而2005年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年载文量的比重大幅攀升,2006-2008年间,从17.4%稳步提升到22.9%,2009年略有下降,但随后又出现攀升趋势,2011年达到峰值27.4%,占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则一直保持稳定的比例,维持在2%-5.6%之间。
图2 2003-2012年《会计研究》载文国家级两大基金项目数量对比
应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借助新制度、项目对会计学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成为会计研究的新特征,特别是国家级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助推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力量。
1.2.3 研究对象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路径,效率研究优先,伦理与公平研究不足
关于研究对象,按照传统分法会计学科以五大构成为主,即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税务、审计。此外,考虑到资本市场的震荡,关于信息披露、股权等相关研究都归入到上市公司板块中,再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分为十大板块。
通过统计发现,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传统研究内容三块合计在样本总量中约占30%比重,而关于上市公司的比重最高。值得关注的是,在2003年关于上市公司的研究从2002年的13篇增加到33篇,随后的几年中则保持33-39篇之间,其中以2007年则高达42篇,折射出当年证券市场的异度暴涨的宏观局势。而从2007年的期刊中发现,研究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公司治理、盈余管理的文章占当年载文量的23.4%,远远高于其他板块。
表1 十大研究板块各年所占比例汇总
另外,我们观测到,在一些研究相对不足的领域,如审计管理在2006年载文数量最多,有22篇,而随后则转入一个发文量相对稳定的阶段;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等方面,在2008年以前,该命题一直不为学者关注,每年的载文量只有不到5篇,这一现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得以改观。2009年下半年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财务治理、公允价值及政府管理措施多达22篇,之后又迅速下降至10篇/年。应该说,危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危机过后的短期内研究非常充分,而在后危机时代则略显不足。这也反映了当今财务变革和会计信息异动的背景下学界和实务界对待危机治理的态度不够充分。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最初的研究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到2010年出台《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应该说,会计人才培养和改革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纲领性系统指导阶段,但是,对于日益曝光的会计信息丑闻,对于会计人员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伦理规范和法律责任等问题的研究,少有谈及。
1.2.4 数量模型、统计软件分析成为主流研究方法
从刊文的研究方法观察,总体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为主,达90.3%;案例、调查、综述及其他研究占9.7%。
表2 2003-2012《会计研究》载文研究类型分布(篇/年)
在我们选取的1810篇论文中,仅有817篇采用的是规范研究方法,占总量的45.1%;有551篇文章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超过文章总量的30.4%;442篇其余类型(综述等),占24.4%。在研究方法上,2005年以后实证研究的份量显著增加,其中约有20%采用的是仍然是较为简单的统计分析,而大部分则是建立分析模型进行描述、回归等spss软件分析结果,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的研究。这和模型进入会计研究界的时间较晚、会计学科和数理统计的学科交叉、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应该说,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同等重要,不能盲目偏好以模型为主的统计分析。应结合实际,增强模型和分析结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1.2.5 科研合作方式呈现团队化、合作化趋势
老人今天晚上倒很替呼伦考虑,怕吵到他睡觉,电视机开出很小的音量,再加上云梦不能与她交流看剧心得,所以此时的客厅,约等于鸦雀无声。呼伦想她也许能够听得见他和云梦喘气的声音吧?
从任职单位和作者群发现,高校来源的比例占大多数,达到了61%,而来自研究机构(所)、行政单位与其他单位的文章比例分别为14%、4%、21%。不难发现,高校会计学院(经济类)仍然是会计学科研究的中坚力量,对会计学科的理论研究发挥了核心推动作用。
在2006年以前,根据署名人数的观察,以一人署名的文章占多,达67%,两人署名的为24.3%,其他署名的占8.7%。
在2006年以后,我们发现一人署名的比例大幅下降、三人署名及以上的文章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近4年,后者占29.6%。不管是高校还是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通过团队的智慧力量开展研究,机构对学科组以及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2.1 学术研究推动学科体系的分化:研究板块分类“模糊化”有助于教学资源整合
2.1.1 学术整合推进教学资源整合
在当今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下,我国的会计学术界注重对会计理论、方法的研究,而较少涉及会计教学方向以及两者之间推动关系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会计研究》中传统的财务、会计、审计、税务等“分割”型板块知识与网络支撑性技术背景下的会计学科相关性不是很融合,今后“整合”的时代应该让一个学科期刊能够同时展现出“分化”与“整合”的全貌。
2.1.2 会计研究的归宿为会计育人
对教学而言,会计作为一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环境的变化,会计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投资、筹资决策建议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基于会计研究根本出发点的对于会计教学、育人的研究②,与其他学科理论的比较和融合,因为许多会计学创新的科研成果都来自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其次是基于会计专业内部的递进、演化,其根本归宿点皈依于会计育人,“教会计”、“学会计”、“做会计”这三类人才构成会计学科的人才体系。因此,学术板块的融合、发展和演进将对会计专业以及资源库建设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
图3 会计研究与会计教学之间的关系
2.2 职业道德为本:期刊选择的主题倾向与偏好,做到应尽的育人责任与担当
2.2.1 公平问题凸显表外风险
当前,理论研究和学术期刊在选择刊文时,除了结合宏观形势和热点外,也必须察觉到上述板块本身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偏离和研究不足的现状。但是,基于世界权威经济组织对中国宏观形势数据的测评,目前已经进入了以投资、信贷“双驱动”的通道,关于融资负面溢出的表外风险日益凸显,加之信息质量风险、金融生态恶化风险等成为隐含又不能忽视的危险因素。
改善这样的局面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者完善相应的理论框架,对会计实务中真正需要关注的“危机”、“责任”、“道德”、“后备人才”等正确规范。这就对会计期刊的择刊倾向与偏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也是一个权威期刊应有的期刊责任和担当。
2.2.2 始终坚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现实对会计职业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早期的会计名家奚玉书、潘序伦等都非常关注会计育人,特别注重“信”字当头的教学、教育理念。应该说,作为职业道德、伦理教育、会计秩序的根本来源,这些都是现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忽视的地方。因此,今后的方案中要加强与此类课程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块。
纵观当今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职业道德教育并非一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所能解决而一劳永逸的,更多的应当体现在启蒙式的始业教育中,构建会计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体会会计的灵魂和真谛,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2.3 国际化、无纸化教学趋势:期刊视野国际化,体现“外部性”效应
2.3.1 推动会计学术研究在国际范围内推广
尽管中国与国际化的会计研究存在着差距,但是像《会计研究》这样的权威期刊应当发挥更大的学术价值推广平台作用。从作者群的分布发现,企业、政府部门、机构已经参与到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团队中。通过“校企”、“校政”、“政企”的三方互动把会计知识传播渗透到国际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去,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特别是高校中有国际会计学科背景的人才参与和推进学术研究③。此外,吸引国际化人才加入期刊编辑队伍共同探索会计问题,有助于推动期刊在国际化平台上开展学术争鸣和创新,最终步入国际会计研究的主流空间。
2.3.2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国际化进程除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会计教育的国际化。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国际化,对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对于培养目标的设立、实训环节的设计、技能板块的考核等细节问题提出了改进要求。
2.4 教学成果服务社会:做好刊文成果与行业成果之间的转化和推广
2.4.1 “三化”趋势越来越成为主流
越来越多的主流会计核心期刊呈现理论化、模型化、数量化的特点,这对于很多理论研究者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更不要说会计实务工作者,对他们来说在转化实务的过程中的确存在很大的障碍。而在一些普通期刊中又存在大量主题低端重复的研究和赘述,无论是对于做会计、学会计还是教会计的人,这三方力量在现实中的博弈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会计期刊存在的角色和意义究竟何在?任何理论的建树和研究既是实践和实务的基础,也是实践和实务的根本归宿。期刊其实可以作为一方独特的力量,将这些博弈力量整合在理论界和实务界。
2.4.2 加强理论与成果之间的转化
成果转化是否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研究的支点如何、研究的可转化性强与否、转化意识的强与否等等。会计软件的开发及设计工作者,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力量的融合,使得会计软件的理论功底更值得推敲,也使得校内实训更具有岗位切合度和岗位仿真度,做到理实一体化和校企一体化。
本文试图梳理权威会计期刊的演变,从量化的角度剖析权威会计期刊的脉络,让一些可能存在的期刊诟病暴露出来,以期待明确会计期刊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一定的办刊建议,这对于未来会计教学领域专业理念的提升、会计规范的推广及会计实训实务的指导,特别是对于逐渐缺失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伦理的维护和坚持都有很大意义。本文的研究基于一定的样本数据,难免存在疏漏和偏差。
注释:
①《会计研究》1995年起由双月刊改版为月刊,从1999年起,由原来的48页增加至64页,采用了国际流行开本,在栏目、内容、版式设计等方面也作了较大修改。由于《审计研究》的存在,审计类等论文相对较少。
②谢万健(1995)撰文提出:会计学术先于会计教育,会计教育产生后又推进会计学术研究系统化、科学化。
③张蕾.中美会计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基于2008-2011年的两大权威期刊文献统计[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5)。
[1]行北.我国财务期刊发展史略[J].财务与会计,1994,(5).
[2]陆正飞.我国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轨迹与学术责任[J].财会通讯,2008,(11).
[3]陆正飞.学术研究、学术期刊及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J].财会通讯,2008,(11).
[4]邵瑞庆,陈春华,等.中国会计期刊的特征分析与思考——基于会计类核心期刊2001-2008年的数据[J].当代会计评论,2010,(5).
[5]李连华.中国会计期刊的发展与中国会计理论的学术进步[J].会计之友,2009,(4).
(责任编辑 娄扎根)
F230
A
1008-7257(2015)02-0101-04
2014-06-17
李冬(1982-),女,浙江嘉兴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浙江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旅游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会计专业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