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川单189栽培技术初探

2015-03-20 02:07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示范片底肥单产

陈 涛

(四川省资中县农业局农技站,四川 资中 641211)



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川单189栽培技术初探

陈 涛

(四川省资中县农业局农技站,四川 资中 641211)

川单189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近年选育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资中县农技站2013~2014年分别对该品种的播期、密度、氮肥施用量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初步掌握其配套栽培技术,筛选出最佳播种期宜在3月12日至4月2日,以种植密度3200~3600株/667m2、施纯氮20kg/667m2左右可获得较高产量,配以膜侧栽培高产技术,可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播期;密度;施肥;栽培技术

1 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1.1 播期试验

1.1.1 试验设计 2月26日至4月16日,每7d为1个播期,共8个播期。小区对比,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m2,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m2。

1.1.2 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播期与产量关系表 单位:日/月、穗、粒、g、kg/667m2

1.1.2.1 穗粒数分析 从表1可见,3月19日播种穗粒数最高,为627.1粒;4月9日播种穗粒数最低,为524.8粒。分析表明,穗粒数多少关键在于扬花授粉期是否受不利条件的影响,从2月26日至3月26日播种,对穗粒数总体影响不大,3月26~16日随着播种的推迟,穗粒数逐渐减少。

1.1.2.2 千粒重分析 从表1可见,4月2日播种千粒重最高,为352.7g,4月9日播种千粒重最低,为294.6g,其他播期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分析表明,从2月26日至3月26日播种,对千粒重影响不大,4月2日达到最高,4月2~16日随着播种的推迟,千粒重减少。

1.1.2.3 产量分析 从表1可见,播期从2月26日至4月2日,实收单产基本程递增趋势,4月2~16日实收单产下降。其中,4月2日单产最高,为578.9kg/667m2,3月19日单产575kg/667m2, 3月26日杨花授粉期受降雨的影响,单产有所下降,为564.4kg/667m2,4月9日产量最低,为448.9kg/667m2。方差分析表明,各个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t值测验4月2日、4月16日与2月26日、3月5日产量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他播期之间产量差异均为不显著。

1.2 密度试验

1.2.1 试验设计 栽植密度2000~4000株/667m2,每增加400株/667m2为1个处理,共6个处理。小区对比,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m2。

1.2.2 结果与分析

表2 不同密度与产量关系表 单位:株/667m2、穗、粒、g、kg/667m2

1.2.2.1 穗粒数分析 从表1可见,栽植2000株/667m2穗粒数最高,为635.5粒;栽植4000株/667m2穗粒数最低,为558.8粒。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穗粒数呈递减趋势。

1.2.2.2 千粒重分析 从表2可见,植2400株/667m2千粒重最高,为333.4g;植3200株/667m2千粒重最底,为309.3g。

1.2.2.3 产量分析 从表2可见,植2000~3600株/667m2,实收产量基本程递增趋势,植4000株/667m2产量降低,且有倒伏。其中,植3600株/667m2产量最高,达587.9kg/667m2,植2000株/667m2产量最低,为394.4kg/667m2。方差分析表明,各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1.3 氮肥施肥量试验

1.3.1 试验设计 施纯氮5~40kg/667m2,每增加5kg为1个处理,共8个处理。大区对比,每大区面积66.67m2,植3000株/667m2。

1.3.2 结果与分析

表3 不同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关系表 单位:株/667m2、穗、粒、g、kg/667m2

1.3.2.1 穗粒数分析 从表3可见,施纯氮30kg/667m2穗粒数最高,为652.7粒,施纯氮 5kg/667m2穗粒数最底,为490.7粒。

1.3.2.2 千粒重分析 从表3可见,施纯氮15kg/667m2千粒重最高,为327.7g,施纯氮35kg/667m2千粒重最底,为296.5g。

1.3.2.3 产量分析 从表3可见,施纯氮5~20kg/667m2实收产量递增,施纯氮20~40kg/667m2实收单产递减。其中,施纯氮20kg/667m2产量最高,为551.1kg/667m2,施纯氮5kg/667m2产量最低,为433.6kg/667m2。

2 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2.1 示范产量表现

2013年在明心寺镇示范,地膜全覆盖栽培,示范面积3466.67m2,均产554.2kg/667m2,示范片经济性状及产量情况见表4。

表4 明心寺镇示范产量情况表 单位:667m2、穗、粒、g、kg/667m2

表5 公民镇示范产量情况表 单位:667m2、穗、粒、g、kg/667m2

2014年在公民镇示范推广(见表5),示范片主推膜侧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3666.67m2,示范农户14户,示范片均产561.5kg/667m2,较当地种植的其他示范品种增产78.6kg,增16.3%,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通过对示范片调查,示范户只要在盖膜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乳苗移栽时做到了分级移栽,移栽后及时防治了地下害虫,确保了有效穗,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示范片经济性状及产量情况见表5。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比

主要开展膜侧栽培和露地栽培对比,育苗移栽,每个处理333.33m2,栽植3200株/667m2,其经济性状及产量情况见表6。

表6 不同栽培方式与产量关系表 单位:667m2、穗、粒、g、kg/667m2

从表6可见,膜侧栽培比露地栽培实收单产有所增产。

2.3 不同育苗方式对比

主要开展直播和乳苗移载对比,每个处理400m2,植3000株/667m2,其经济性状及产量情况见表7。

表7 不同育苗方式与产量关系表 单位:株/667m2、穗、粒、g、kg/667m2

通过对比分析,乳苗移栽能保证苗齐、苗匀、苗壮,移栽后无返青期,成活率高等优点。从表7可见,实收单产较直播增产25.4kg//667m2。

3 讨论

3.1 播期

根据播期试验结果,2月26日至4月2日播种对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大,因此4月2日前播种均能获得较高产量。通过对产量的分析,最佳播种期在3月12日至4月2日之间。

3.2 密度

根据密度试验结果,植3200~3600株/667m2产量较高,达到4000株时虽然产量也较高,但倒伏率达14.9%,因此种植密度宜在3200~3600株之间。

3.3 施肥

应做到重施底肥、早施提苗肥 、猛攻穗肥。施缓效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0%,N∶P2O5∶K2O=26∶6∶8)40kg/667m2对三合粪水40担/6667m2作底肥。移栽后20~30d,施尿素5kg/667m2对三合粪水30担/667m2提苗。抽雄前10d左右,施尿素20kg/667m2对三合粪水30担/667m2攻苞,并扶蔸。根据氮肥施用量试验结果,全生育期施纯氮20kg/667m2左右可获得较高产量,同时科学搭配磷、钾肥。

3.4 主推膜侧栽培技术

通过多项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确定了膜侧栽培技术为川单189的配套技术。该项技术有4大优点:一是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二是增强地膜保温保墒功能;三是有效利用雨水和土壤水,提高用水效率;四是成本低,可比原有盖膜方式减少用工,有效提高地膜利用效率。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3.4.1 规范开厢 统一实行“双二五”或“双三O”(1尺=33.33cm,下同)中厢带植。

3.4.2 中沟施底肥和底水 在预留行正中挖一条16.67cm、宽20cm深的沟槽,底肥和底水全部施于沟内。

3.4.3 覆土起垄 结合沟施底肥和底水后覆土,做成高于地面20cm、厢底宽40~50cm的小垄,垄面呈瓦背型。

3.4.4 抢墒盖膜 在下透雨或浇透水后,用50cm宽的超微膜盖在厢面上,将四周压严,保住水分。

3.4.5 乳苗移栽 采取软盘育苗,出苗前以盖膜保温、保湿为主,出苗后及时揭膜炼苗,全部达1叶1心时,及时分级定向移栽在地膜的两侧。

3.4.6 综防病虫 苗期重点防治苗期土蚕、毛虫,中期重点防治玉米螟及蚜虫,后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大小斑病。

猜你喜欢
示范片底肥单产
番茄“2+x”试验总结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