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勤
(淅川县人民医院外科 河南南阳 474450)
盆腔手术在妇科较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极可能进展为慢性血栓综合征或者机械性肺栓塞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2]。本研究拟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行整体护理,以探讨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淅川县人民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盆腔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52岁,平均(35.26±9.65)岁;体质量为48~75 kg,平均(58.46±3.38)kg。干预组年龄为21~55岁,平均(35.82±8.89)岁;体质量为46~76 kg,平均(58.24±3.36)kg。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前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患者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信任度,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为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知识,增加患者的重视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 术中护理 手术时让患者取截石位,为患者准备弹力袜,避免患者因双下肢过度外展导致长时间受压而影响手术效果。如有高危患者,必要时可在手术中加入SCD压力抗栓泵进行协助治疗。
1.2.3 术后护理 辅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指导患者积极主动或者被动进行膝关节伸屈运动,手术完成2 h后帮助患者取下弹力袜。SCD压力抗栓泵待患者可完全下床活动后停止使用。术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每隔2 h对患者进行1次体位更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定性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1/8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5%(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3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周围血管病变,可导致患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并发肺栓塞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并未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综合情况,效果一般[4]。而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化优质护理得到了广泛认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护理的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治疗护理期间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要足够了解,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可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整体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在床上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尽早下床活动。术后及时更换体位,缩短绝对卧床时间,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亦证实上述观点。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林素琴,林剑芳,洪飞,等.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6 -137.
[2]赵涤.妇科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中国病案,2013,14(6):80 -81.
[3]高耀秀,何文玲.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18 -119.
[4]刘迎春.论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8例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33):96 -97.
[5]黄伶俐.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