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效果分析

2015-03-20 23:55:23付成华
河北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气滞患侧腰椎间盘

陈 波 付成华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肾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和)马尾神经,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上有明显特点及优势,中医护理占有重要地位,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2012-06—2013-07,我们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辨证施护,并与常规护理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2例均为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护理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 24 ~65 岁,平均(39.0 ±4.6)岁;病程1~11 年,平均(3.5 ±0.7)年;经椎管封闭术及手法治疗31例,小针刀治疗5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3~66岁,平均(38.0 ±4.2)岁;病程 1 ~12 年,平均(3.5 ±0.9)年;经椎管封闭术及手法治疗29例,小针刀治疗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

1.3 方法 2组均予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治疗方案和优质护理,中医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评估,确立中医护理方案,辨证施护,具体如下。

1.3.1 中医辨证分型 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评估,确定中医护理方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辨证为3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

1.3.2 辨证施膳 食疗是中医天然疗法的主要方面,与药物疗法作用异曲同工。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载“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为中医治疗学增添了内容和特色[3]。①血瘀气滞证: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食物,忌进食辛辣、油腻等食物,指导患者食韭菜、木耳、金针菇蒸瘦肉、黄鳝、黑大豆、牛奶、冬瓜。韭菜﹑冬瓜宜用三七、红花泡水饮用,以起到活血的作用。②寒湿痹阻证:治宜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予以温补食物,忌食肥甘及生冷之品。宜多食狗肉、羊肉、甲鱼、枸杞子、驴肉、姜、蒜、葱、干姜、樱桃等食物以祛湿散寒。③肝肾亏虚证:予补肝肾、益气血、强筋壮骨食物[4]。多食狗肉、动物肾脏、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等食物,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多食羊肉、狗肉、虾、鱼、泥鳅、鹌鹑。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宜多食甲鱼、枸杞子、驴肉。

1.3.3 辨证施护 ①血瘀气滞证:居室宜安静,光线、温度适宜,因“血寒则凝”、“血热妄行”,温度过低或过高会使病情加重[5]。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2~3周,待症状基本缓解,可在腰围守护下适当下床行动。疼痛剧烈时,针刺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委中(均取患侧)等穴位,或牵引热熏,也可早晚用温水泡脚、饮热牛奶;②寒湿痹阻证:居住环境要有光线、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中,多晒太阳,特别要注意腰背部保暖,适当运动,以鼓动阳气,利于祛湿。采用温热法护理技术,局部予以中药热敷、熏蒸、艾灸、拔火罐、针灸等治疗,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肢体疼痛时中药熏洗。③肝肾亏虚证:居室宜偏暖干燥,温度≥20℃,相对湿度60%,防止开窗时直接通风,避免劳倦、久坐﹑弯腰。天冷及时添衣服,必要时可用热水袋敷腰部及四肢,卧硬板床休息,疼痛甚时给予穴位按摩[取肾俞(患侧)、命门等穴]。心烦不寐者睡前可适当饮热牛奶或热水泡足。

1.3.4 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说明注重情志因素对于治疗和护理有重要的影响。临床实践证明,护理人员给患者以良好心理支持,可帮助其以积极心态战胜疾病[6]。观察患者言行、举止、神态,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进行情志护理。首先给予患者有效沟通,热情地为患者提供必要疏导,耐心回答患者咨询的问题,讲解成功病例,以精湛娴熟的技术获取患者的信任。给患者看图书、报纸,听音乐等,使其能调节生活乐趣,陶冶情操,让其放下思想包袱,可使人体气机通畅,气血平和,增强脾肾功能,从而使食欲增加,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

1.3.5 辨证施治 ①血瘀气滞证:腰痛明显时可在局部热敷(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于疼痛部位,然后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也可采用热湿毛巾上放热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热度。每次20~30 min),热敷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颜色,询问患者的感觉,以避免发生烫伤。或腰背部加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重庆蜀水仪器厂,渝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026号]照射,治疗时注意灯与皮肤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每次20~30 min,每日1次。也可配合艾条灸双侧风市穴,每次每穴灸10 min,每日1次。或刺络拔罐,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以三棱针速刺或用皮肤针叩打,以出血为度,再用闪火法或贴棉法将火罐吸附在穴上约15 min,以出少量黑血、皮肤青紫者效佳。操作前嘱患者忌饱食,同时应排空大小便,经期或孕期应避免接受该治疗。用手法推拿按摩,每次10~15 min,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健康宣教,说明推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操作者须修剪指甲,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局部有痠、麻、胀、重感为度,可起到经络疏通,且对局部血液循环有主动推动作用。同时可配合针刺腰痛点、委中、膈俞活血化瘀。②寒湿痹阻证:可炒青盐温熨腰俞(患侧)、肾俞(患侧)、命门等穴,或针刺患侧丰隆、太冲、阳陵泉等穴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③肝肾亏虚证:可配合患侧肝俞、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贴敷或针刺肾俞(患侧)、命门、腰眼穴等以补益肝肾。

1.3.6 功能康复训炼 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经血不通、气滞不行、筋膜失养是腰腿痛的主要发病机制[7]。因此,加强功能康复训练是温经通络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防止关节肌肉萎缩,以加强脊柱的外源性稳定。康复训练以腰背肌锻炼为主,有三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直腿抬高法。拾物时应曲髋曲膝下蹲,使物品尽量先靠近身体,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两腿保持身体平衡,同时腰部要使用保护用具,注意避免腰部突然受力。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4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了解复发情况。

1.5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8]和《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9]拟定。症状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控制:症状改善率≥75%;显效:50%≤症状改善率<75%;有效:25%≤症状改善率<50%;无效:症状改善率<25%。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医护理组36例,临床控制2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36例,临床控制13例,显效14例,有效 2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80.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中医干预组36例,不良反应2例(腰部血肿1例,头晕、心慌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复发6例,复发率16.67%。对照组36例,不良反应7例(腿部血肿3例,腰部血肿2例,滞针疼痛1例,心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44%;复发11例,复发率30.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凝,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其中血瘀气滞证多因为平时用力姿势不正确,长期负重而气滞血瘀,或跌打损伤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寒湿痹阻证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引起湿邪阻络;肝肾亏虚证多见于老年人,因肾虚不固,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10]。其病位虽在腰脊,但其本在肾,临床治疗及护理应根据辨证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湿、补肝肾为主要原则[11]。辨证施护是遵循疾病不同的证型,积极倡导“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辨证施护”的护理观,从生活起居环境、饮食、情志、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给予适宜的合乎病情的护理干预。如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可以调畅气机,以增强正气;根据辨证分型,合理指导施膳,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功能康复训炼有助于腰部肌肉及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复发率等。本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有效保证了患者从根本上得到更加有效康复的目的。

[1] 邓晋丰,刘金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8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3] 翁维健.中医饮食营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3.

[4] 罗平,马健,余妤,等.中医辨证施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64-165.

[5] 史亚琼,金瑜.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辨证施护[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4):81-83.

[6]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1-298.

[7] 张伯勋,王岩.现代颈肩腰痛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42-24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北京,1997:145-146.

[9]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43.

[10] 黄步峰.中西医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8):105 -106.

[11] 汤仙,冯进,张月娟,等.辨证施护在腰痛病临床运用中的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3):95-97.

猜你喜欢
气滞患侧腰椎间盘
更 正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6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保健与生活(2019年3期)2019-08-01 06:33:08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健康博览(2016年6期)2016-05-14 09:54:10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