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03-20 22:06
文教资料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困难经济活动

徐 敏 朱 芮 刘 辉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徐 敏 朱 芮 刘 辉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本项目旨在通过开展系列创新创业及社会实践综合活动,将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助、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开发经济困难学生潜能,提升其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

创新创业 社会实践 综合能力 经济困难学生

一、开展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一)区域特性。

云南省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西部省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山区面积占94%,人口城镇化率为33%。因历史、地理、生产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造成我省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工农业生产滞后,经济实力处于全国较后的区域,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基础薄弱。

(二)学生需求。

从学院生源结构分析,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均为工科类别,尤其冶金行业属于艰苦行业,近几年,受政策、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院招生生源中有2/3来自云南本省,由于生源地贷款覆盖面不够、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严格,仍有部分家庭情况确实困难的学生难以认定为经济困难学生。而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较薄弱、综合素质偏低的共性问题,需要学院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进行关注、扶持和改善。

从学生发展内因上分析,学生到学校不仅是为了修完课程设置上的科目、拿到学分,更主要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因此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通识人才很有必要,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已不再是最突出、最首要的问题,而新的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如: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自卑情绪、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焦虑情绪、与同学攀比过程中出现的敌对情绪、资助带来的心理依赖,等等。这些共性问题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是相违背的。而“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项目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解决凸显共性问题的有效载体。

二、项目的实施方案

学院按照学校相关要求,申报并成功立项《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项目,党委副书记担任项目负责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高度出发,以“关心学生需求,解决实际困难,注重过程育人,培养学生成才”为着眼点,带领并组织各项目成员策划实施了两个子项目,包括子项目一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活动,子项目二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子项目一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水平,从而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主要活动形式如下:

1.举办一次创业沙龙活动

在学院内部举办一次创业沙龙活动,印制创业知识宣传简报,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校友、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学院网站开设创业专栏,成立学院内部创业QQ群,开通学院创业微博平台,将各类创业信息和政策及时公布。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

2.组织优秀毕业生学习经验交流会

学院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行经验学习交流,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生活、就业等进行指导,帮助做好后期个人目标规划,引导他们阳光、积极地度过大学生活,传递正能量,把握近期期望与长远目标,懂得感恩学校,回报社会。

3.举办一次毕业生感悟心得微电影大赛

举办一次毕业生感悟心得微电影大赛,学生以微电影的形式记录自己四年来的大学感悟、收获,和对低年级学生寄予的期望、祝福,由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采访、整理,征集优秀作品在学院网站、工作群等平台公示宣传,营造学院和谐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

4.开展一次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学会如何管理时间,为做好大学生活规划奠定基础。

(二)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坚持“扶志与育人”的基本思想和“专业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努力培养社会实践型人才。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升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对自身成长和发展产生紧迫感,转化和拓展理论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就业难,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开展活动形式如下:

1.举办2次义务支教

我省贫困地区较多,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书本、文具用品,更上不起学、读不起书,而有很多经济困难学生曾经或正在经历着和他们一样的境遇,学院联系非政府NGO组织为云南贫困地区学校进行义务支教,不但可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现状,丰富文化生活,而且可以从中锻炼经济困难学生爱家乡、走出家乡、致富家乡的决心和毅力。

2.组织2次企业调研活动

社会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技巧及思维模式等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学院把握学科专业优势,建立与校外企业长期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到校外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文化,进行企业调研,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结合,挖掘学生潜能,提升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后期创业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制度保障。

1.建立项目工作协调会制度。

每月召开一次由项目领导、项目教师、项目学生参加的工作协调会,会议重在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和完善项目方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立足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开展学生需要的项目、学生满意的项目,做到问需于学生,问计于学生,为学生办实事。

2.建立定期督查制度。

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小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强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确保项目管理规范进行。做好中期检查和验收结题的指导工作。严格经费使用,确保经费切实用到学生急需、学生实用的问题上,做好痕迹管理,保证每笔经费流向清晰明白。

3.建立激励奖评机制。

为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除了从项目的特色、意义、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考虑以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保障项目开展达到实效,如:设立社会实践学生优秀个人、优秀团队等奖项,参与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课外学分等。

4.建立成果推广制度。

项目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经验总结,及时找亮点、抓特色、树典型,将取得的有效成果形成系统的、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型,做到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保证辅导员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5.发挥学生组的作用。

学院设有院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部、项目促进会等学生组织,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对象主动参与项目可以实现以项目获提升、以提升促项目的双向培育模式。

(二)经费保障。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的文件精神,保证专款专用,将经费投入到学生急需的项目中,将有限的经费投入产出最大的效能,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欠缺的能力,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三)项目实施流程。

(1)2014年4月底:项目准备阶段,确立推广项目实施子项目,项目负责人召开研讨会,指导各子项目负责人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2)2014年5月上旬:项目启动阶段,进行项目实施培训,确立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设计和研讨子项目实施方案及措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3)2014年5月底前:第一实施阶段,全面落实项目内容的各项任务。

(4)2014年10月上旬:中期总结阶段。进行相关归纳分析论证,开展中期评估、研讨、交流,写出中期项目报告和部分研究论文。

(5)2014年11月底:第二实施阶段。在第一阶段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后续的研究内容,推出优秀成果报告,编辑成集。

(6)2014年12月初:总结阶段。完成项目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成果的总结、归纳和汇编。

(四)开展内容。

1.完成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经过宣传、动员组织、审批后确定了6个“学生科技创新性团队”,学生参与人数为30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人数为18人,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占到60%。6个团队都通过了结题验收,确立1项为可培育项目,意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针对目前就业难,很多学生都怀有创业的梦想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创业能力培训,开展了2场讲座,帮助学生获得创业实际操作能力,并为就业提供新渠道。

2.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

精选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在企业工作的优秀代表和2014届毕业生中考研成绩优异或即将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的同学为学院一、二、三年级经济困难学生分享关于就业、考研及出国留学方面的相关准备流程、心路历程及知识技巧,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考研成功率,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毕业生感悟心得微电影大赛

此次微电影大赛分为演讲组和放映组两个参赛组,选手们根据各自微电影的制作形式分别参加其中一组进行比赛。在微电影录制过程中毕业班同学细说了他们大学四年的酸甜苦辣与人生百态,很多同学讲述了大学阶段刻骨铭心的回忆或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在比赛过程中观众们也因此回忆起大学四年一路走来,各自青春路上与众不同的时光。现场他们都静静地看着、听着,仿佛在沉思和回味着自己曾经的一切。此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素质拓展活动

冶能学院经济困难学生子项目——“聪明你的时间”活动于2014年12月10日在呈贡校区怡园临时图书馆成功开展。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每一位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全身心融入活动,使同学们的心灵世界在活动中得到拓展,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5.深入推广前期实践成果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遴选优秀经济困难学生,确定了4个校园文化活动,并组织实施开展。活动包括“军训风采展示”、“经济困难学生篮球赛”、“送温暖”、“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了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其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并作为经验推广。

6.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通过对云南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参观交流,加强和用人单位的全方位合作,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持续繁荣,促进毕业生主动充分就业,不断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和就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强校企联合,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积极为校园招聘活动搭建良好平台。

四、项目效果

(一)优化了管理模式,解放了管理思路。

在上一期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期“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的开展,项目管理方面增加了“学生促进会”的自主管理模式,开拓了管理思路,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二)丰富了项目内容,创新了项目载体。

项目立项的初衷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本期项目特别引入了创业、就业的系统培训和创业计划大赛,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本领,为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对他们以后选择创业有更大信心;增加了公益活动,唤醒学生的内心,弱化学生目前对资助的依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众感,培育其文化传承的素质。

(三)开展通识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毕业生交流会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奠定了基础。

(四)依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培养国家需求的科研型人才。

依托学院特色学科优势资源和各类学科团队的平台,鼓励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推广可持续课题,争创突破性成果。

(五)形成了可推广的理论成果,推动特色项目可持续发展。

项目形成了系统的成果报告,拟定发表论文1篇,重点培育创新型试验课题项目。

五、项目开展后所产生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一)制定《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细则》。

(二)制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规章制度》。

(三)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规章制度》。

(四)制订一系列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

六、进一步深化项目实施的思路和建议

(一)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

根据项目实施的对象特点不同、需求不同,项目的定位也不同,外因显现的素质能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建议由学生自主开展;建议系统培训和专业指导;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企业调研提升,建议重点打造就业创业平台。

(二)凝练方向,重点扶持,孵化推广特色项目。

目前开展的项目覆盖面广、类别全、方向多,需要的经费投入、人力、物力资源较多。针对本期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部分项目没有能够按照原计划深入的问题,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项目进一步凝练方向,找准特色,重点扶持,孵化推广,保持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搭建交流和培养平台。

以经济困难学生自主管理项目为主,以专业导师指导项目为辅,为师生在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专业辅导、生活引导、如何创业等方面提供交流和培养的平台。

[1]李鹏,徐云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涯阻隔与帮扶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23).

[2]单中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3(9).

[3]亓红强,刘青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探析[J].教改教法,2013(12).

[4]李明睿.提高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途径探析[J].人民论坛,2009(27).

[5]刘艳.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读与写,2008(9).

猜你喜欢
困难经济活动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困难中遇见团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困难我不怕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