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新四军纪念馆,江苏 盐城 224002)
新四军时期刘少奇廉政思想研究
汪洋
(新四军纪念馆,江苏 盐城 224002)
刘少奇同志自皖南事变后对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各方面工作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些卓越贡献的背后暗含着刘少奇同志的伟大思想。学界对刘少奇同志思想的研究很多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系统地针对刘少奇同志在文化领域的思想研究比较少。研究刘少奇同志在新四军时期文化维度下的廉政思想,可为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研究刘少奇同志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少奇 廉政思想 新四军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回顾这段难忘的历史,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历史人物在脑海中涌现。刘少奇同志就是这些历史人物中十分重要的一位。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不可忘记。当然,一支伟大军队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从来都不会脱离伟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争取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是新四军建军工作,特别是思想上建军工作的重要内容。皖南事变是新四军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重建军部的领导人,而且是思想政治领域的领导人,这对于一支军队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如此,新四军正是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之后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逐步走向辉煌的,这也就是新四军战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却将新四军纪念馆设在江苏盐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年份,将这段时期新四军思想政治领导人的廉政思想作系统梳理,不仅有益于理解新四军功勋卓著的原因,而且有益于当代廉政思想建设工作。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李桂芳同志在 《试论刘少奇廉政建设思想》中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对刘少奇同志的廉政建设思想进行了综述,但未对新四军时期的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进行探讨。南京大学王明生博士的《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中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共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到了刘少奇同志,但未单独对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进行综述。目前国内关于刘少奇同志在新四军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基本以电报以及报告的形式呈现。国际上,基本以日本为主,主要以日军参谋部的作战研究资料的形式呈现。本文试从新四军和日军双方的文献出发,综述新四军时期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为全面准确地研究刘少奇同志的思想提供参考。
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不是从天而降的,是受到红船精神的熏陶和对红船精神的传承,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所在。翻阅刘少奇同志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成长的。“五四运动时期,刘少奇开始接触有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读物,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积极学习和宣传者。”如果说五四时期的刘少奇同志只是学习和宣传者的话,那么新四军时期的刘少奇同志就是实践者。作为我党我军早期的领导人,刘少奇同志领会了红船精神的精髓,将红船精神运用到新四军的建设中。刘少奇同志在新四军时期的工作离不开我党的优良传统的熏陶和实践,正是这样的红船精神为刘少奇同志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源泉和指导。
刘少奇同志在1939年7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道:“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当前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而是必须结合这种斗争去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这就是说,要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我们的党诞生于红船之上,从诞生之初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刘少奇同志对共产党员修养的论述既是对共产党人的准确诠释又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只有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够保证真红不褪色,才能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对红船精神的准确领悟为刘少奇同志在苏北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在自身领会红船精神的同时,刘少奇同志所指导下的新四军在苏北十分重视红船精神的传承与教育,新四军时期的苏北通过如火如荼的文化宣传工作将红船精神准确地传播到了广大苏北人民群众心中。在《苏北文化协会的任务》中刘少奇同志指出:“我们所需要的文化性质和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目前我们在苏北正要进行一个普遍的深入的这样的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所倡导的文化的本质是红船精神。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红船精神指引,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才显得高瞻远瞩,苏北地区的各项事业才兴旺发达。红船精神的传播与延续是我们党几代人的使命和成果,廉政思想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红船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君和民的关系问题十分重视,但凡在历史上兴旺发达的朝代的君主都不约而同地是君轻民贵思想的拥护者,也是践行者。中国共产党与其他的政党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将人民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刘少奇同志更是这一伟大思想的践行者。
刘少奇同志在1940年12月《论抗日民主政权》中详细论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在谈到政府的合法性问题上,刘少奇同志指出:“大多数人民承认的,选举的,就是合法的。”由此可见人民的承认是政府合法性的标准,刘少奇同志对人民是非常重视的。有且仅有这样的群众意识才能够构筑出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在文章的最后,他总结道:“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与目的外,没有其他的利益与目的。”人民也只有人民的利益才是共产党政权所谋取的利益。
刘少奇同志在《苏北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给苏中区党委和一师负责同志的信》(1941年3月20日)中提出:“人民中是认为他们不能够打日本取得任何胜利的,人民还不认识自己力量的伟大,这也是人民抗日积极性不能大大发扬的基本原因之一。”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才能够充分认识到廉洁从政的重要性。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因而在任何环节都不应该有非人民的利益的存在。
他在《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1941年6月3日)中回答道:“我可以向各位保证,我们收了人民的公粮与捐税,不论怎样多少,我们是用在抗战事业上,用在有利于人民的事业上,我们不会用在私人与少数人的奢侈享受上。”这是刘少奇同志对盐城各界的庄严承诺,也是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所做的主要工作。人民的事业是新四军整个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以上三篇文献是刘少奇同志在新四军时期较重要文献,三篇文献都在不同的地方和场合,面对苏北地区党政军,参政议政的团体,以及人民,他们描述的重点不同,但是都没有忘记人民这一共产党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可以这么说,刘少奇同志的心中始终装着苏北地区的人民。
我党我军历来十分重视政治工作,刘少奇同志也不例外。在新四军的战史及苏北地区的建设史中有大量的文献是关于新四军时期中共的施政纲领的,但是文献中对政治工作的效度罕见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从日军的作战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日军集团参谋部昭和十七年的一份关于新四军的研究报告中详尽地分析了新四军选择苏北作为根据地,以及在苏北迅速发展的原因。该份报告从苏北的地理位置、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详尽的分析。这为我们从侧面了解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日军首先分析的是苏北的地理位置。苏北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水网交通十分发达,与上海临近,长江沿线分布着中国的诸多大都市。占领苏北对于控制长江显得十分重要,谁控制了长江谁就控制了中国。苏北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还得益于苏北地区国民党方面在此政令不畅且苏北不是日军的战略重点。在此建立根据地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得以迅速壮大的绝佳之地。但苏北地区物资奇缺,大部分依靠上海的供给。从上述文献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苏北地区物资紧缺而且在新四军到来之前统治混乱。新四军把苏北作为根据地之后对苏北的接管是全方位的工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治理工作,没有廉政是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支持的。日军的这份文献中所翻译和引用的许多文章就出自刘少奇同志之手。
日军在对新四军的政治工作的评价中是这样描述的: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十分成功,而且新四军的方针政策为苏北地区的民众解决了切实的经济困难,这使得民众对新四军这支部队十分信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出任新四军的政治委员的工作,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成功无疑是刘少奇同志高超的政治素养的体现,也是刘少奇同志廉政思想的伟大实践。
本文从新四军和日军的历史文献入手,从刘少奇同志的红船精神的传播、以民为本的理念和成熟的政治工作三个方面对新四军时期的刘少奇的廉政思想作了简要描述。从而得出红船文化是刘少奇廉政思想的源泉,以民为本是刘少奇廉政思想的本质,政治工作是刘少奇廉政思想的着力点的结论。总的来说,刘少奇同志的廉政思想博大精深,新四军时期只是其伟大廉政思想的一个阶段,整个刘少奇廉政思想的研究还有待于更加宽泛的研究。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申志诚,主编.刘少奇大辞典[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编.刘少奇在盐城[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4]李桂芳.试论刘少奇廉政建设思想[J].延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
[5]王明生.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