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是 为 了 更 好 地 “放”
—— 作文教学“收”与“放”的新解

2015-03-20 21:01严丹青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
关键词:作文情感思想

严丹青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收”是 为 了 更 好 地 “放”
—— 作文教学“收”与“放”的新解

严丹青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本文借鉴古代作文教学中“先收后放”的经验,结合现今作文教学实际,对作文教学中的“收”和“放”做一些新思考。本文提出:“放”是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作文的灵魂;“收”是教会学生正确合理地表情达意,“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放”。

“收” “放” 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中经常听到“先放后收”和“先收后放”的说法。古代作文教学较为崇尚“先放后收”,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提出:“凡学文,初要胆大,后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1]这里说的就是开始写作要大胆一些,放开思想,不受束缚,然后教以写作规律和规矩。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讲道:“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跑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2]这对写作需要放开思想和规矩做了形象生动地描述。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对古代作文教学中“先放后放”做了明确表述:“古代学者一向主张训练写生作文要经过‘先放后收'的过程—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3]。那到底何为“收”,何为“放”?在作文教学中是否要刻板地遵循“先放后收”或“现收后放”吗?对此,本文结合古代教学经验,立足现今作文教学实际,从作文“收”与“放”的本质内涵和意义出发,重新对“收”与“放”进行一些思考。

一、“放”: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作文灵魂

现今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谈作文就感觉如临大敌,勉强完成也是生搬硬套、胡编瞎造,教师对此头疼不已。仔细分析原因,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某些教学目标,而过分用“规矩”、“法则”束缚学生,使学生觉得作文是项艰巨的任务。学生本来应该是充满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体,太过于束缚他们的天性就像用铁丝曲折过的“病梅”,虽有病态之美,却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忽略写作教学的初衷。什么叫“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4]写作就是让学生合理地将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放”的目的也在这,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作文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放”的过程时,可尽量引导和鼓励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品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学生写作材料的来源,“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5]。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切可感可知的事物都是他们写作的材料源泉。若能放开学生写作束缚,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培养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样,写作教学就没有了那么多苦恼。笔者在某辅导机构担任小学作文教师时,翻看一位六年级男孩的作文本,发现他的作文基本是写事的文章,且大多是公交车让座、捡钱包归还等老套模板作文,写人文章基本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小嘴……”看过之后,哭笑不得。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懂得写作时为了自我表达与与人交流”。但是他的文章基本和初学作文的差别不大,原因在于他理解的写作就是模仿老师的范文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没有自己的体会,没有真情实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生非常爱看歌唱类比赛,如《我是歌手》之类,并且对每位歌手的表现分析得头头是道。笔者和教导员商量后,决定重新确定作文辅导计划,让他以自己看过的比赛为大方向内容,随意写,但是最主要的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所思所想。同时我们有意识地拿出林夕、方文山的歌词;席慕蓉、毛泽东的诗词去给他欣赏,引导他品味歌词与诗词的节奏、情感和韵味,然后让他把所感所触写成文章。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特别的训练后,他不再害怕写作文,甚至很多时候还想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写下来跟老师同学分享。之后,再翻看他的作文,虽字句结构不太规范,但是写出来的很吸引人,并且对很多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语言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二)书写心灵,培养成熟思想。

“作文的过程是激发思维、召唤情感的过程”[6]。翻看现今中小学作文,太多作文内容都是空洞内容的拼凑,能真正表达自己内心看法思考的寥寥无几。笔者认为:思想和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一个人的成熟是从心灵成熟和思想成熟开始的,作文进步在于作文中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学生随着时间成长,心灵逐渐成熟,对事物的感触和思考会随着成长愈加成熟。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和自己心灵对话,去思考、去感悟,去真正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然后将自己的思想用笔写成文字,那这样的文章,就算语言、结构等有不完满的地方,也一定是一篇有思想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和引导,学生自然能进步提高,因为最宝贵的思想已经包含在作文中。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作文应该有新的立足点,学生尽情书写自己的心灵,包含独立思考的作文是最难能可贵的。

二、“收”:教学生正确合理地表情达意

有学者认为的“收”指“思维合乎绳墨,行文归于法则,文之所至,则理义自成”[7]。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需教会学生写作“规矩”提高学生的作文教学水平。这里的“收”指的是写作规律、方法和技巧。本文认为,“收”指教学生合理准确地表情达意。

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由于语言积累的原因,不能用准确语言合理表达出心中感触;可能因为文体意识不强,而不能用最恰当的文体表达自己的思考;也可能在选取材料和结构布置上不恰当,文章缺少逻辑和布局,等等,因而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恰当的写作技巧。比如,语言字句的锤炼,用哪些字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材料经过怎样的剪裁取舍更能凸显文意;整篇文章布局怎样更合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区别及选用哪种文体更适合表达等。梁启超提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重要性:“教员不是拿所得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8]

学生写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用语言文字合理表达心中所思所想,教师对写作规律和方法的合理教授能帮助学生获得经验方法更好地表达,如同教师打通学生“表达”的渠道,学生心里的想法、情感、思考都会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

三、“收”和“放”:“收”是为了更好地“放”

“放”与“收”看似是一对不可相融的矛盾体,但仔细推敲可发现,两者强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都是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放”主要强调学生跳出作文教学中错误的导向、规定和束缚,真诚地面对生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用手中的笔书写心灵、去表达思考,也就是说“放”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获得思想和情感进步,并将其合理表达出来。

如今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但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许多时候,他们接触各类时髦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作文中,如以用错字和别字为荣,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表达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若一味任其发展,那这样的“放”就适得其反。教师要用健康思想和规范语言“收一收”,让学生重回正确认识的轨道,重新思考,重新用正确的思想书写心灵。这样的“收”是为了更好地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一点确定了作文教学不能用规则和套路束缚学生思想,提出了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用真情实感和深度思考表情达意。但学生思想成熟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引导、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导,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收一收”。一个循环过后,学生思想成熟起来,能更准确、更合理地表情达意时,教师再放手,让学生继续独立思考、自由写作。这样才能实现作文教学合理目标:学生用正确方式表情达意,真正热爱作文。

由此来看,对于作文的“收”和“放”不需要过多强调哪个更重要,哪个先,哪个后,应视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应从学生作文实际出发,学生出现写作困难时,教师要“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说出想说的话;当学生太过放任自由或出现表达困难时,教师要用正确思想和合理方法“收一收”,让学生更合理地表情达意。“收”的目的也就是“放”,任学生用思想和情感书写生活。

[1]李霞.作文教学需“先放后收”[J].作文教学研究,2012(1).

[2]季海刚.放与收——传统作文训练方法学习偶得[J].语文学习,1980(2).

[3]严戎庚.继承和发扬古人“先放后收”的传统——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战略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叶圣陶.先生教你写文章:作文论[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12.

[6]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3.

[7]朱家林.先放后收古为今用——传统作文教学训练法探胜[J].写作,1998(6).

[8]梁启超.先生教你写文章:作文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1.

猜你喜欢
作文情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