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平
温建民教授内服中药辨证治疗颈椎病经验
杨春平
中医药专家温建民教授,根据3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应依从实证患者给予泻、虚证患者给予补、瘀证患者给予疏通、有郁结的患者给予疏散、有寒证的患者用热药的原则,所有患者应因人而异、针对治疗,尤其注重对患者的辨证分治。其中温建民教授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法为主,常用葛根汤、二陈汤、四物汤等经方兼加虫类药,如蜈蚣,全蝎等,诸方合用,疗效显著。
颈椎病; 温建民; 经验
温建民教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医近30年来,擅用手法、手术、中药、针灸等中西医方法治疗骨科各类疾病。笔者有幸随侍就诊,对其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因为人体的骨质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导致的疾病,病变可累及患者的颈椎部位的软组织、关节、骨等组织,从而导致周围的组织、神经受到刺激、压迫,出现心悸、头晕、颈臂痛等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中医对此疾病的认识很丰富,临床可将其分为脾肾亏虚型、气血不足型、痰瘀阻络型、寒湿痹阻型4型。脾肾亏虚型:颈项僵硬,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腰膝酸软,舌淡苔白体大有齿痕,脉沉细弱;气血不足型:头晕,手麻,面色微黄,少气懒言,颈项酸痛,舌淡苔白,脉细弱;痰湿阻络型:头晕昏蒙,四肢酸重,胸闷欲呕,疲倦乏力,肢体麻木,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寒湿痹阻型:颈项僵硬,头疼,畏寒肢冷,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周身关节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沉。温建民教授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肝肾不足,经脉失养所致,因此在临证中尤重视补肝肾,补养气血,兼以通经络,这是与其他医家治疗颈椎病重用活血通络法的区别所在。
温建民教授在治疗颈椎病中非常重视补肝肾,叶秀兰等[1]从肝脾肾的角度论治颈椎病认为:(1)肝主筋,肝脏功能失常引起人体全身气血的功能失常,使其主筋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颈椎病的发生。(2)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筋脉,发生颈椎病。(3)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有病精失去调节骨也病;另一方面骨的病变也累及到肾,以致肾精减弱或调节紊乱而出现肾脏病变。温建民教授在治疗中重用独活寄生汤、六味地黄丸、二仙汤、右归饮。
温建民教授认为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补益气血亦尤为重要。遂使用四物汤,其中重用生地、熟地,随症加减,气血充足,则机体的抗病能力得到加强。施杞等[2]认为气虚血瘀是引起颈椎病劳损内伤、本虚标实证候的原因。吴弢[3]则将脊髓型颈椎病归属于痿证、痹证进行论治,痿者痿废不用,多为肝肾不足、脾肾虚寒导致气血筋骨失养,闭塞不通多为风寒湿侵袭、气滞血瘀或体虚感邪导致气血周流不畅发生。
“虫”字在古代是作为动物的总称,如《大戴礼》“禽为羽虫,兽为毛虫,它为甲虫,人为裸虫”。《周礼》有“五药”之说,玄注“五药者,草、木、虫、石、人也”。这里就说明“虫”为五药之一,虫类药就是指小型动物药物[4-8]。早在汉代初期就有对虫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种虫药,张仲景治疗内科及妇科疾病就曾应用过虫类药物,最著名的方剂有下血汤、大黄 虫丸等。温建民教授研究历代医家对虫类药的应用并进行总结,认为:(1)需合理用药,对药物的剂量尤其重视,不可轻易加量,导致患者正气受损。(2)应用药物应从最小剂量开始,之后再逐渐地增加药物的用量。(3)大多数虫类药物都有温燥的效果,所以在应用时应加入养阴的药物制约。(4)对药物的剂型做出改进,以降低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应用方剂中主要使用全蝎作为主药,其具有解毒化瘀、逐湿、定痉祛风的功效,此药物有毒,对人体的心脑血管有兴奋的效果,对呼吸中枢有麻痹的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药物有升压、扩张血管、抗惊厥的作用。一般用量为每天3 g,多研成粉末分为3次服用。全蝎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止痛效果较好。
葛根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其药物组成为大枣、生姜、甘草、芍药、桂枝、麻黄、葛根,全方具有发汗解表,濡养经脉,舒筋缓急,生津液等功效。温建民教授通过对前人的宝贵经验加以研究和总结,得出葛根汤为治疗颈椎病的主方。当颈椎局部经脉受寒,或气血不足,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不容则痛,症见颈部僵硬不舒,活动受限,上肢关节疼痛,麻木;或长期伏案,姿势不对,导致颈部慢性颈肌劳损;或由于肝血不足,经脉失养,而致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头晕头疼,皆可用葛根汤加减治疗。温建民教授常用葛根、鹿衔草、羌活、丹参、白芍、川芎、桂枝、当归、生地、全蝎等药物组成作为主方,其中鹿含草重用30 g,临床可随症加减;当患者伴有畏寒肢冷,周身酸痛,寒湿痹阻等证候时,合用除痹汤、三仁汤、二陈汤加减;气血不足可加四物汤、生脉饮;肝肾不足加独活寄生汤;畏寒较重,并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用二仙汤、右归饮加减;骨质疏松较重,温建民教授必加仙矛、骨碎补、淫羊藿、补骨脂等药;疼痛较重者加全蝎5 g、蜈蚣1条。
患者,女,52岁。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致头颈强痛、肩、手麻木,经外院拍片确诊为颈椎病。经用牵引、针炙、理疗等手法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佳。后来求用中药治疗。症见头颈强痛,头晕目眩,上肢酸麻,腰痛,腿部酸痛、无力,伴有潮热、心烦等表现。辨证分析: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内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外因长期伏案,导致经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颈椎病的发生,肝肾不足,阴血亏虚,导致头晕目眩,气虚则木,血虚则麻;腰痛、腿部酸软为肾亏表现,乏力、潮热,则是气阴不足引起。患者脉沉细,苔白,舌红。现代医学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项痹。证型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治法:补益肝肾,补气养血,疏通经络,通络止痛。方药:葛根30 g、桂枝 12 g、白芍 15 g、炙甘草 10 g、鹿衔草30 g、川芎 10 g、全蝎 5 g、丹参 30 g、羌活 10 g、仙矛 10 g、淫羊藿 10 g、骨碎补 12 g、浮小麦 30 g、黄芪 30 g、白术 10 g、防风10 g、炒栀子10 g、当归10 g、生地20 g、生姜4片,大枣4枚,水煎服,并嘱连用七剂,每天1剂。二诊:服后头项强痛大减,潮热汗出减轻,仍有腰痛,双腿沉重感,上方加独活10 g、桑寄生30 g、川断10 g、炒杜仲 15 g,连服 1 月余,症状解除。
温建民教授治疗颈椎病,主要以葛根汤为主,临证进行随症加减。在辨证治疗中非常重视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笔者在临床中每逢临证,皆应用温建民教授的方法,注重辨证施治。温建民教授经常重用葛根,可达30 g,同时酌加虫类药,疏通经络,此法可为治疗颈椎病的特色疗法。
[1]叶秀兰,谢兴文,李宁.从肝、脾、肾论治颈椎病—施杞教授治疗颈椎病学术思想之一[J].中国中央骨伤杂志,2005,13(4):46-47.
[2]施杞,王拥军,沈培芝,等.益气化瘀法延缓颈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32(6):26-27.
[3]吴弢.从痉、痿证论治脊髓型颈椎病[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11):14-15.
[4]姜平丁,丁沧清.104例颈椎病中医证型与CT指标[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6):249-251.
[5]何育风,雷龙鸣.中医辨证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6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7):47-48,65.
[6]孙晓嘉,胡泓,周红海.中医辨证施治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190 例[J].广西中医药,2001,24(3):38-39.
[7]李福东,秦桂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1):3354.
[8]王安萍.颈椎病的辨证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7(4):54.
R249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5.07.035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垡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杨春平(1978-),女,硕士,主治中医师,中国医学创新特约编委。研究方向:中医骨科。Email:rsg918@126.com
2015-04-05)
(本文编辑:韩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