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动员的动因、内容及对策探讨

2015-03-20 19:47黄树玲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动员少数民族

胡 刚 方 舒 黄树玲

(1.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一、民族文化动员的动因分析

(一)民族文化动员是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不论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抑或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文化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乃至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1](P313)同样,对于广大民族地区而言,其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持和推动。毕竟,民族文化也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资源之一,这种资源能够为广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当前,以少数民族工艺制品、村寨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少数民族广大民众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没有理由不去充分利用这一独具特色的资源为自身的发展寻求有效的出路。

(二)民族文化动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需要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文化已到了非保护不可的地步。如在旧城强力改造的过程中,不仅破旧的民居被推倒,而且部分民族文化精髓也被湮没于烂砖破瓦之下;有些相当珍贵的民族民间工艺也因后继无人而消失;还有一些具有典型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艺术也渐渐失去其往昔的辉煌;还有一些极富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也朝不保夕。[2](P343)可以说,如果没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终将走向消亡,势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毫无疑问,面对这种严重的状况,只有大力开展民族文化动员,才能引起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注,才能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从而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很好地传承,同时也得到良好的保护。

(三)民族文化动员也是保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目的就是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权益,最终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样道理,对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来说,保障其享有充分的文化权益与保障其享有充分的物质权益同样重要。可是,当前,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不仅物质权益的保障亟待加强,而且文化权益的实现也是困难重重,令人堪忧。无疑,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如提供资金援助、技术支持等,进而促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充分发展。不言而喻,所有这些都需要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动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的需求,充分保障其文化权益。

二、民族文化动员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宣传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会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传播形式来保护、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在传播中保护,在延续中扩张,民族民间文化才有现实的生命力。”[3](P180)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提供广阔的空间,如2012年贵州共出版图书966种,7304万册,报纸44种,41912.8万份[4](P406,408);以少数民族民间传说或史料为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云下的日子》等以及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奢香夫人》、《成吉思汗》等反响热烈;民族文化网、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信息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网络为少数民族文化做了很好的宣传;民族博物馆、展览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如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博物馆)牵头与北京民族文化宫、国家大剧院合编的《中国傩戏面具艺术》较好地展示出傩文化艺术的魅力;《云南映象》、《青溜溜的青海》等民族歌舞则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所有这些对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二)打造民族文化产业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都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其价值方面来看,这些民族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最具开发价值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资源。过去,人们往往过分强调的是文化的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作用,而忽视文化的消费功能,使文化发展的路子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意识形态化。近年来,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人们逐渐深刻认识到文化的消费功能,特别重视通过发挥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功能,进而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产品的开发以及对文化市场的拓展。当今,以民族文化旅游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共识。如2012年9月,随着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贵州省5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4家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4](P403)2012年12月26日,贵州省为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24个第一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举行授牌仪式。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文化产业单位共有11698个。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6%,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市之一。”[5]

(三)积极申报非遗保护项目

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已开始注意到诸如节日文化、服饰文化、生态文化、婚俗等内容的保护传承,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基本一致。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2014年5月17日,贵州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截至2014年6月,贵州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和省级名录分别达到了74项、440项。以此为契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步成为贵州的著名品牌。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青海省启动非遗保护工作。截至2013年,青海省非遗保护项目达到209项,其中国家级64项,省级145项。

(四)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活动

为了加快推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希望借助自身具有典型特色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如2010年10月18日,贵州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召开“第六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大型山歌会”。2012年11月8日至12日,凯里举行“第五届中国·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积极向外界宣传、展示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自2011年起,湖北省为了“对全省杰出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优秀的民族文艺作品创作者、表演者进行奖励”,[6]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以推动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还有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数量之多,集会规模之大,涵盖面之广,文化内涵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如苗族开展的以吹芦笙、跳芦笙、踩芦笙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芦笙节,傣族人民用水来表达自己美好感情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侗族开展的传统娱乐活动——牛王大战,盛行于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藏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雪顿节,在夏秋之交蒙古族人民举办的重大盛会——那达慕大会,等等。所有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在促进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民族文化村寨建设

民族文化村寨是体现着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的现实载体,而且对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充分开发利用的物质资源。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村寨建设方面,贵州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民族文化村寨众多,开发与保护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早,且成效显著。如黔东南州的朗德寨、西江寨、九摆寨、方白寨、久吉寨、温泉寨、岜沙寨,以“苗岭山区雷公山麓苗族村寨”为名,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到目前为止,这些民族文化村寨,或被授予“民族歌舞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或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被认定为历史文化名镇。其中,雷山县的西江寨在社会上更流传有“云南看丽江、贵州看西江”的说法。

(六)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加大经济中的科技和文化含量,经济才能获得长足发展的动力。而加大经济中的科技和文化含量的切实有效的手段是切实推进民族教育。”[7](P195)为此,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不断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如贵州省民委、教育厅于2002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中小学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小学要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目前,贵州不少县(市)已把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其中,荔波县根据自身拥有水书和布依文古籍的优势资源,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与传统民俗活动相结合,并在卯节、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进行展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还有毕节民族中学建立的民族文化长廊,六盘水马坝小学将民族音乐、舞蹈、蜡染、刺绣等引进课堂,安顺民族师范学校要求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等等。这些举措既丰富了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又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途径。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双语教育,不仅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民族文化动员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力度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个依托于民族文化之上的文化产业、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充分说明了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能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资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生产力。”[8](P348)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已是当务之急。其实,文化资源同样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一点,只会减少一点。本来,自然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损耗已使人类面临着种种困境。即使有着这样深刻的教训,文化资源减少的问题却仍然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针对民族文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现象依然存在。正是由于人为破坏、政治原因、宗教原因、经济原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失去原有的风貌,甚至走向毁灭。如不少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已面临着无人传承和消亡的窘况;部分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发生变异,更多地衍化为纯粹的表演节目;许多民族手工技艺如刺绣、蜡染等,逐渐被工业化产品所替代;等等。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已成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不可否认,在传承、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为了加强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我国于1982年颁布实施了《文物保护法》。还有少数民族地区也颁布实施了地方法律法规,如2003年1月,贵州省开始实施《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条例为推进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法律层面上为保护民族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目前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方面的法律体系已势在必行。

(三)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还可以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保守、封闭的状态逐渐有所转变,并且越来越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毕竟,闭关自守只能带来被动,只能造成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既包括加强与沿海、发达省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包括加强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如近些年来,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贵州,在西安、北京、深圳等地巡回举办“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贵州酒文化展览”、“贵州蜡染文化展览”,组织参加了“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010台湾·感知多彩贵州”等活动,积极开展《多彩贵州风》海外巡演等文化交流活动。据相关统计,仅2012年,贵州就组织实施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共计38起,661人次。涉及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4](P402)当然,对于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是一种良好的现象。不过,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将民族文化动员与其他方面动员结合起来

在开展民族文化动员的同时,还要将民族文化动员与经济动员、政治动员、社会动员、生态文明动员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还应该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众所周知,开展经济动员,可以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展政治动员,主要是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保证;开展文化动员,能够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开展社会动员,主要是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前提条件;开展生态文明动员,能够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由此,把民族文化动员与经济动员、政治动员、社会动员、生态文明动员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统筹协调的方法促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1]罗康隆,徐杰舜.人类学与当代生活——人类学高级论坛2006年卷[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何 琼.西部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贵州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全球化背景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4]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贵州年鉴社.贵州年鉴(2013)[J].贵阳:贵州年鉴社,2013.

[5]陈晓波,施铭,杜京等.云南民族文化如何蝶变[N].云南日报,2012-03-07(5).

[6]罗一萌.湖北加强民族文化工作,助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中国民族报,2010-12-21(4).

[7]索晓霞.无形的链结: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

[8]赵永忠.当代中国西南民族发展史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动员少数民族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