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充
(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探究式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潜能激发、习惯养成等均有积极意义。但对于零基础的日语专业新生来说,教师的恰当引领亦甚必要。针对地方本科高校日语专业新生和基础日语课的特点,笔者探讨了教师引领和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日语听力》为例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旨在探索一种引领式探究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同一日语语言材料在不同场景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其兴趣,深化其理解,为高年级的日语深入学习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最早提出了在科学教育中用探究的方法,还概括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探究式学习被施瓦布倡导并逐步推广应用,他于1961年的报告《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中,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探究学习法;我国上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在小学自然课教学中出现探究学习的提法。近十年来,尤其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写入各门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内容之中。很多学者进行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李森、于泽元认为,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1]徐学福分析认为探究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为起点,以假设为核心,以合作为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科学探究过程的简约复演;[2]杨承印、马艳芝从教育理论角度介绍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理论渊源、本质以及实施原则等,主要解决教师面对探究式教学如何教的问题;[3]朱小燕认为探究学习的实施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课堂上,其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说明了教师在探究学习中发挥着决策者、建构者、引导者、人格培育者和评价者的作用;[4]冯海英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建构知识,形成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摸式。[5]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由上述学者们的结论可见,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虽然探究主体永远都是学习者,需要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但教师在其中的引领却起着导向性的作用。
为切实把握学生状况,2013年10月和2014年10月,笔者分别以泰山学院日语专业2013级、2014级新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前者一个班共34人,后者一个班共38人。调查发现,地方本科高校日语专业的基础日语课存在着如下矛盾亟待解决:
首先,学生均从零学起,较为成熟的心智水平与贫弱的语言能力之间矛盾尖锐,学生在简单模仿和反复而枯燥的操练中难以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容易产生轻视态度、滋生厌烦情绪。
其次,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多是应试教育,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进入管理较松的大学后容易产生迷茫、困惑感。
再次,基础日语课教学中大都使用公认的经典教材,但因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和学习习惯与高水平院校学生相比有差距,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很好地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进度缓慢,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感,而简易教材又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最后,教师在职前接触到的多是以语法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容易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和学习上的焦虑感。
为解决上述矛盾,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响应地方性本科院校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在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尝试构建了引领式探究性学习模式,从学生、教材和教师三方面着力,以语言的应用为旨归,以教师的引领为导向,以学生的探究为推进手段,对基础日语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笔者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分为五个教学步骤:①教师创设情境问题供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②学生探究求解,通过直觉、经验、类比等对问题答案进行预测;③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生生交流,通过探讨或争论对问题的假设答案进行再思考;④得出探究结论,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与其他同学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⑤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探究出来的结论解释已有的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基础日语课程群中,日语听力课往往被学生看作是最难而又是最重要的一门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供听力材料并讲解,学生收听、收看听说材料,最后教师监控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对听力课丧失兴趣,遇到新的场景照旧是听不懂说不出。但如果按照由探究式教学得出的基本步骤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们就会更易接受、印象也更深刻,从而更易于最终形成真正的日语听解能力。
下面就以《日语听力》中询问日期的一课为例,简单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个教学环节:
首先由教师提供各种场景下询问日期的日语音视频材料,引导学生找出材料中提出的问题点:各个材料中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有哪些;相同句子成分在不同句子中分别出在了怎样的位置;相同场景下不同身份者之间表达方式有哪些异同,不同的句子成分与会话场景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等。在这一阶段中,因为各种音视频材料共同指向同一学习任务和目标,学生一方面对真实的日语材料备感兴趣而愿意集中精力进行语言输入,另一方面不同场景下的相同内容加深,加快了学生对本话题相关表达的习得过程。
提示学生通过直觉、经验、类比等对问题答案进行预测。各个材料的场景均为会话者一问一答;问句中均包含“…(活动)是什么时候?”答句中均包含“…是几月几日”;一部分问句和答句的语序颠倒,为“什么时候(做)…?”“几月几日(做)…”;年轻人或工作中的下属对年长者或上级说话时使用敬体甚或敬语,年长者或上级则使用简体;不同的会话场景会出现不同的相关用语,如“生日”“出差”“假期开始或结束”“学术讲座”“电影放映”等。本阶段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并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在适当的时候做些提示,在本阶段中,学生不仅输入了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培养了归纳能力和日语表达能力,同时习得了日本尊卑文化在日常交流中的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在所属的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预测的问题答案,找到相互间的共同点,讨论不同点,对问题的假设答案进行再思考。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监控全场,避免出现对待活动态度消极的学生,同时适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方面为过于激烈的争论降温,一方面简要解释大家都认为的难点。本阶段是学生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努力做到简洁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学习他人长处。通过充分交流和讨论,学生对于绝大部分问题都有了较为准确的答案。
教师指导各个小组总结好自己探究出的结论,鼓励他们选出小组代表尝试用自己组织的语言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语言的组织和输出能够很好地验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内化。本环节中教师要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所听到的材料进行个性修改,同时要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他人经验,提高学习效能。
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探究出来的结论解释已有的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探究式教学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师在评价和反馈时,既要重视评价学生得出的结论,更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方法及合作精神等。在本阶段,教师对学生自己探究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之余,还要引导学生联想已学知识,并指出所得结论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既帮助学生建构片段式的新知识点,也要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日语知识体系,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经过一学年的改革实践,笔者对2013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综合学生和任课教师反馈的结果发现,本次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②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③培养了学生团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引领式探究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日语世界,在主动的探索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引领式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教、学互促过程,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利于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学习模式对于兄弟院校的基础日语课教学模式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1]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
[2]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3):33-36.
[3]杨承印,马艳芝.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教育学报,2007,(2):46-49.
[4]朱小燕.舍我其谁: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4).
[5]冯海英.从探究式教学谈教师的能力结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3-117.
[6]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76-180.
[7]陈珊,陈妙姬.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73-78.
[8]“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2):52-56.
[9]陆长平,姜锐,邓庆山.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