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2015-03-20 19:24姚丽娟王富勇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15期
关键词:繁殖率产犊胎衣

姚丽娟,王富勇,李 鑫

(渑池县畜牧局,河南 渑池 472400)

浅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姚丽娟,王富勇,李鑫

(渑池县畜牧局,河南 渑池472400)

目前,架子牛来源不足已成为影响肉牛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给予新增牛犊一定的补贴,但由于牛的饲养周期长,繁殖率低,比较效益差,群众养殖繁殖母牛的积极性依然不高。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增加可繁殖母牛数量,对于确保养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几点措施,希望对广大母牛养殖场(户)有所帮助。

1 合理的饲养管理

1.1合理饲养

牛的不孕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关,因此,在饲养上必须满足牛的营养需要,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牛的营养不足,表现为瘦弱、性成熟晚、性周期障碍或不正常、性机能减弱、胚胎发育受阻甚至流产。而营养过度或运动不足造成母牛过肥,同样会影响卵泡的发育,并阻碍胚胎进入子宫,影响子宫的扩张机能,引起难产和产后病的发生。因此,在母牛的饲养上,保持其中上等体况,是维持其良好繁殖性能的重要措施。总之,不同场户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按饲养标准配制日粮,满足其营养需要,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

对于成年母牛因饲养不当而造成不孕时,在恢复正常营养状态后,大多能够自愈。但在犊牛或育成牛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严重疾病导致生长发育受阻而影响生殖器官正常发育的,则很难在后期得到补救。因此,对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1.2科学管理

在管理上要保证牛有充足的运动和光照,并给予合理的日程安排,加强妊娠母牛的管理,防止流产。不能饲喂霉烂变质饲料和冰冻饲料。舍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1.3对妊娠母牛的正确使用

如对乳用母牛片面追求本胎次产乳量,不能做到适时干乳,甚至取消干乳期,这样长期挤乳,结果造成母牛体质下降,并且使其生殖机能出现紊乱或受到抑制。对役用母牛在怀孕期或配种期过度使役,也会导致流产或生殖机能衰退。因此,要正确安排生产。

2 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做好发情鉴定,掌握母牛的发情、排卵特点,做到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受胎母牛占受配母牛头数的百分比)的重要措施。据调查,由于不能适时配种造成的不孕比由于繁殖疾病引起的不孕还多。要加强对母牛的发情观察,掌握好母牛的发情鉴定技术。根据配种间隔天数的分布,可以评定发情鉴定的准确性。一般来说间隔18~24 d表明发情鉴定效果好,间隔36~46 d表明配种后的第1次发情已错过,母牛发情周期正常;间隔3~17 d或25~35 d表明发情鉴定不准确或早期胚胎死亡。对发情异常或不发情的个体要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还可采用药物等方法进行催情,提高母牛的受配率。要注意观察母牛产后发情,一般母牛产后1~3个情期发情排卵比较正常,容易受胎。如果产后3个情期内还配不上种或失配,则情期受胎率将越来越低,这时应进行直肠检查,掌握发情后排卵的具体时间,适时输精。必要时可使用生殖激素进行调整。母牛配种后,要做好早期妊娠检查,狠抓未孕母牛的复配,也是提高受胎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3 控制产犊期

控制母牛的产犊期,有计划地安排配种、产犊,使牛群按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使牛舍和设备等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同时避免工作人员全年劳逸不均,从而提高母牛繁殖效率。

3.1做到全年均衡生产,合理利用有效资源

因主要提供鲜奶和乳品加工厂的原料,因此应做到较均衡地供应,母牛也应全年均衡分娩。如果只满足鲜奶供应,常常夏季鲜奶销售量相对低一些,可将夏季分娩的密度调整小一些,秋末冬初产犊分布密度大一些。这样可相对减少泌乳盛期的母牛在夏季所占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奶量。犊牛断奶后,可以利用丰富的牧草,有利于生长发育。对肉用牛,在饲料供应条件较好的地区,应根据市场需要、物资设备情况以及生产计划等情况,确定产犊期。在气候条件恶劣、饲料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半农半牧区、一些山区和牧区,母牛发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在牧草返青后的几个月是母牛的发情旺季,因此可考虑在6至8月份集中配种,第2年春末夏初集中产犊。

3.2对役用牛要做到使役、繁殖两不误

一般在春秋两季配种,春季在4至5月份,这时母牛能采食到青草,膘情恢复快,发情旺盛,配种容易受胎,受胎母牛在农忙季节还不是重胎牛,仍能轻度使役。秋季在9至10月份,这时母牛膘情好,配种也容易受胎,受胎母牛在第2年6至7月份产犊,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母牛的产后恢复。

3.3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养牛场,可采用生殖激素制剂

合理安排牛群的繁殖计划,可使用前列腺素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制剂,对产后50~60 d不发情的母牛直肠检查,发现卵巢有黄体时,向子宫内投入前列腺素和抗生素,母牛发情旺期时肌肉注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8 h后进行第1次输精。采取这些措施能有效地缩短母牛的产犊间隔,提高繁殖率,减少漏情失配的可能性。

4 预防产后疾病

4.1对产后母牛应加强护理和饲养工作

促进其体质和生殖器官尽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防止发生疾病。对刚产犊母牛的外阴部及其周围要用1%~2%来苏尔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并擦干。圈舍或围栏内被污染的垫草应及时更换,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温暖,防止贼风。要注意观察分娩后母牛的胎衣和恶露排出情况。如果母牛分娩后24 h(夏季12 h)以上没有排出胎衣,应作为胎衣滞留处理。如果母牛分娩后15 d仍有恶露排出,应查找原因并及时治疗。产后母牛身体虚弱,消化机能差,产道尚未复原,乳房水肿也未消退。因此,一般在产后15 d内应喂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有软便作用的饲料,不要饲喂过多浓厚的精料。产后3 d内的母牛,一般只喂优质干草和少量以麦麸为主的混合精料,每天喂一次温热的益母膏麦麸汤(适量的益母草、水12 kg、麦麸2~3 kg、食盐60~80 g、红糖250 g),既可以促进子宫恶露的排出,又可以补充因产犊引起的水分损失。在产后1 w内,每天应供给温热的饮水。在正常情况下,役用牛可在分娩后15 d开始轻度使役,30 d以后可正常使役。

4.2加强分娩后母牛繁殖机能的检查

要求对分娩10 d以上的母牛,或不足10 d但分娩时发生难产、产乳热、胎衣不下或有异常分泌物的母牛,进行繁殖机能检查。及早查出可能出现的繁殖疾病或异常情况,以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损失。

S823.3

B

1004-5090(2015)08-0014-02

2015-06-22)

猜你喜欢
繁殖率产犊胎衣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缩短措施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奶牛胎衣不下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探讨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
浅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