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永 ,张 瑛,吴 彬 ,杨连招 ,马秋平,胡艳宁 ,陈 玲
(1.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整体医疗护理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疗人才,我们在培养本校非护理专业医学生的同时,将部分护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了医学生的理论教学学习之中,目的是提高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及认识,在扩大中职中医学校医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端正医学生对护理工作的态度,提高他们对医护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密切医护关系,促进医护合作。
1.1 对象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非护理专业学生15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农村医学专业90人,保健康复专业60人;男生50人,女生100人,平均年龄17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教学和考核
1.2.1 教材 本次研究教材以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常用护理技术》(吕淑琴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为蓝本。
1.2.2 教学内容 针对中医学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非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临床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立以下内容: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技术、静脉输液与输血、冷热疗法、卧位及搬运、烧伤、冻伤和电击伤等的急救、鼻饲技术、危重病人的抢救、氧气吸入术、吸痰术、导尿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各种注射方法、灌肠术、有机磷中毒的救护治疗。
1.2.3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为32学时,每3学时为一次课,最后2学时为理论考试时间。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教法、模拟操作练习法、电教法、任课教师真人实际操作法等。理论教学过程采用老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内容,并辅以视频、微课、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达到学生看清每项操作、明确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初步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学生先观看,后思考,再思考,再观看,带着问题观看操作视频,不断强化技能操作,加深印象。对于各种无创技术操作,如生命体征的测量,卧位及搬运,要求学生互相练习,真人操作;对于有创操作,如注射技术、静脉输液等则以模型示教操作,专职任课教师示教操作技术并讲解操作及临床应用注意点和细节操作注意事项,再由学生提出反馈意见、总结疑惑、难点,然后加强操作练习。任课教师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双师型临床护理教学骨干人才和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专职任课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规范。
1.2.4 考核办法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学时活动,备有实训考核登记册和成绩表,将实验技能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等都纳入评价体系。在操作教学过程完成时,教研室安排其他护理课教师分别监考,技能操作项目考核严格按照每项护理技能的评分细则及扣分标准(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执行,将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8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再集中训练进行补考。
1.3 教学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教学效果,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安排比例、学习护理选修课是否必要等,在课程结束后测试时间填写并及时回收,回收率达到100%。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84人)的医学生对《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表示完全满意,觉得开设本课程很有必要,能开阔自己的医学知识视野,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临床和护理同为一级学科,既各有千秋又相互联系;30%(45人)的医学生表示满意,认为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可以更深入了解护士的工作范畴,也加深了对护理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和护士沟通交流,减少矛盾,增加信任,更好地服务于患者;14%(21人)的医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自己并不直接从事护理工作,也不考取相关的护士资格证书,相对外科的手术操作和临床诊断疾病的视触叩听、望闻问切,护理操作显得比较简单,觉得是浪费时间;对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安排比例。72%(108人)的医学生认为比例适当,能有效安排理论和操作的学习,并能相互促进;28%(42人)的医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操作实践机会,毕竟护理操作应该多加练习,熟能生巧。82%(123人)的医学生认为学习护理选修课很有必要,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积累经验,奠定坚实的基础;14%(21)的医学生认为必要,认为在校期间既学习了临床知识也掌握了护理技能,可为今后基层工作奠定基础;4%(6人)的医学生尚不清楚。90%(60人)的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护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并且对自己的医疗实践有帮助,但是需要增加日常生活相关护理常识及突发应急事件知识的学习,如地震、火灾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自救知识和突发应急事件的相关处理方法。
3.1 中职中医学校非护理专业开设《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符合医学生的工作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护之间由传统的从属关系转变为新型的合作关系。医护人员肩负着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重任,新时期医务人员要具备多功能、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以便适应当今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治病救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还要充分关注和满足人类心理、生理及社会的需求。临床与护理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医护双方应当互相学习和尊重,相互理解和支持,相互团结和合作。研究显示,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反应学生无菌意识淡薄,动手意识、实践操作能力、急救处理水平有待提高[1]。而中职中医学校医学生毕业实习或参加工作主要执业地点是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个体诊所及乡村卫生院。不断发展的社区医疗需要既会诊断治疗疾病,又熟悉护理,能为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的全科医学人才。因此,中职中医学校医学生必须拓展和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一专多能,以便将来不仅能在辅助检查仪器、设备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工作,还能在条件相对简陋的基层医院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
3.2 《常用护理技术》实用性强,紧扣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项目,利于提高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密切医护关系,促进医护合作 我校非护理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大多要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或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在目前实践技能考试项目中,有一定数量的操作考试题目来源于护理操作,学习本课程将为医学生准备复习考试提供条件,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顺利通过奠定基础。医学生通过《常用护理技术》的集中学习,在不断获得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常用护理技能,熟悉了护理模式和护理制度,并且对尽快适应医疗实习、提高临床技能、培养全面的临床诊断思维和良好的医德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常用护理技术》实用性很强,重点突出技能操作,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真正动手的基础上,熟悉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能操作,又能温习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而达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效果。护理工作强调精力集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中职中医学校医学生通过对常用护理技术的集中学习,增强了无菌观念,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大大促进了医疗技能的提高;不但熟悉了护理模式、护理制度,而且认识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了医护关系,使医疗护理相辅相成,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开设使中职中医学校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些常用临床操作,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工作者的转变,促进医疗和护理的相互合作,有利于密切医护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护理专职任课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教学经验,但为医学生开设本门课程是新的尝试,在结合农村医学和保健康复专业特色方面有待加强;教材建设学时有限,希望能够增加学时。另外,医学生还希望在校期间能去医院见习,学以致用,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1]张弛,谭生奎,姚洪武,等.中医学生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存在问题分析[J].中医教育,2006,25(3):20-22.
[2]顾娟,蒋颖,沈颖.面向医学生开设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