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的发展、变革与挑战*

2015-03-20 18:37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融合

黄 瑛(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的发展、变革与挑战*

黄 瑛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在全球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成为目前全球新闻业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新闻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梳理了包括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等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数据新闻研究文献,形成了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概述,总结归纳了数据新闻的发展动因和障碍,以及给新闻传播业带来的变革和挑战,提出了我国数据新闻未来发展的建议。

媒介融合;数据新闻;新闻业研究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据新闻

面对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冲击,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谋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媒介融合所形成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和复合化为数据新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数据新闻手册》对数据新闻的定义是:“用数据报道新闻,它为记者将传统的新闻嗅觉与运用庞大的数据信息结合起来报道新闻创造了可能”。数据新闻是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之路,成为媒介融合的成功典范。有学者称,数据新闻是融合传播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新模式[1]。

国内外学者对“媒介融合”给出了多种解释。我国蔡雯教授等人认为,媒介融合包含三个核心内容: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美国学者李奇·高登教授将“媒介融合”划分为五种类型: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与新闻表达融合,这种划分常被我国学者引用。根据这一划分,数据新闻在信息采集融合与新闻表达融合两方面体现尤其明显。

信息采集融合是指新闻从业者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在以往的信息采集的技能之上,数据记者通过运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信息采集,信息来源可能是巨大的数据库,如“维基泄密”事件,包含2.61亿字的美国外交电报数据集,如果没有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记者很难从中发现新闻信息。新闻表达融合是指记者和编辑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2]。数据新闻采用信息图表、地图、交互式图表、时间线等多种信息可视化手段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这些新的手段直观清晰地传递了新闻信息,同时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

二、数据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动因及障碍分析

(一)数据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09年,数据新闻的先行者——英国《卫报》开设了“数据博客”栏目。我国较早开设数据新闻栏目的是搜狐网,于2011年5月推出了《数字之道》栏目;随后网易、腾讯和新浪三家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栏目。

与英美等国相比,我国的数据新闻实践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情况处于弱势。在我国大陆地区,数据新闻的发展出现断裂情况:新媒体数据新闻意识强,起步早,发展快。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在拥有更强大资源的情况下,数据新闻意识较弱,起步较晚,发展较慢。

由于我国公共数据开放程度不及欧美等国,从政府等权威部门获取的数据相对有限;再加上,我国媒体尤其是门户网站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于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利用相对欠缺。党委、政府等门户网站的数据新闻中,基于UGC数据挖掘而制作的数据新闻数量不足5%[3]。以上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据新闻在我国的发展。

罗世宏在《资料新闻学的发展趋势》中论及中国大陆资料新闻学的发展已然领先两岸三地[4](这里的“资料新闻学”即我们所说的“数据新闻学”)。在台湾学者看来,数据新闻在英美等国蓬勃发展,在台湾地区却发展缓慢,甚至还不如大陆地区。有台湾学者指出,美国的《自由信息法》在1966年就诞生了,但是,台湾的《档案法》和《政府资讯公开法》于21世纪才通过,两者差距近40年,“落后的不仅是资讯公开的数量,也导致高校新闻教育缺乏将资料搜集与处理纳入课程的意识”[4]。

(二)数据新闻发展的动因

数据新闻得以发展既受到新闻行业外部社会环境的驱动,也受到新闻行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可称为数据新闻发展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外部的主要动因是“开放数据”(open data)运动。开放数据是指不受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其他任何限制,并开放给社会公众自由查询和使用的数据。开放数据已在多国兴起,即使是相对保守的英国,政府也已经颁布相关规定鼓励信息公开,并支持创建了开放式数据中心。“开放数据”为数据新闻提供了大量的可供挖掘的新闻素材,是数据新闻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没有推行“开放数据”的地区,数据新闻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数据新闻发展的内部动因有三个使能因素。

1.数据技能。所有被访对象都表示,“所有的记者至少应该掌握一些数据处理工具”。并且数据记者所掌握的技能影响了他们所生产的数据新闻的类型。例如,有的记者数据新闻的特色是交互式数据库,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制作这些数据库;而有些报纸可能没有擅长制图的记者,那么这些报纸可能缺少数据可视化图表。

2.组织角色。数据记者在不同大小的新闻机构内的组织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在大型报纸或新闻网站中,数据记者通常以团队形式工作,团队的成员通常受过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制图等方面的正规教育。例如,有一家大型报纸的数据团队由计算机辅助报道记者、制图师以及程序员组成。然而,中小型报纸数据记者通常是独自工作,尤其是在小组织中,数据记者的时间和经历通常被各种繁琐的“与技术有关”的小事占用,例如更新报纸网站、制作打印清单等。

3.记者的个人价值观。数据记者的工作通常反映了他们关于故事讲述和隐私的个人价值观。这里所说的个人价值观包括:对于数据最有效的呈现方式的思考;很难获取的数据与容易获取的数据之间的差异;“一次性”数据新闻项目的价值与持续更新的数据报道的价值权衡;以及关于各种隐私的思考。数据记者关于以上几方面的个人价值观影响和指导着他们的数据新闻实践。数据记者在新闻机构中的组织角色也决定了数据新闻在该组织内的实践情况。例如,数据记者们关于隐私的个人信念决定了他们如何呈现故事,或者他们是否完整地呈现故事。有的记者认为,他们获取的公共数据应该向读者开放,而有些记者觉得应该为了保护人们的隐私而保留数据。

(三)数据新闻发展的障碍

对于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类型的新闻机构来说,数据新闻发展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相同的是大家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和障碍。

1.数据的获取。名为《数据新闻的趋势》(Trends in Data Journalism)的报告称:数据记者和数据团队面临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获取数据”[5]。比利时的学者经过研究也发现,对于比利时来说,真正具体的障碍是访问数据的困难。台湾学者罗世宏指出,数据新闻在台湾的发展瓶颈“系于政府公开的资讯量太少”。抛开数据访问的因素,时间、工具、人力、资金、法律资源等是各国的共同限制因素。

2.时间的缺乏。在各个国家,时间的缺乏是限制数据新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美国,大多数数据记者表示,时间的缺乏会影响他们的数据新闻选题。大多数记者更愿意使用那些容易处理、被认为可信的,以及只需简单的清理和格式化的数据。

3.工具的缺乏。大型的新闻机构可能有在职的开发人员为数据新闻定制工具,但是对于资金和人员都很紧张的中小型新闻机构来说,就只能依靠免费的工具和软件来生产数据新闻,有时候这些免费的工具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记者所利用的工具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新闻故事,是否会以交互式数据库、信息图表或地图等形式呈现,以及新闻中是否有任何可视化元素。

4.人力的缺乏。这里的人力指的是那些懂得如何获取、分析和呈现数据的记者。人力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中小型的新闻机构,如一些发行量不高的报纸,因为那些记者倾向于去更大的新闻机构。

5.法律资源的缺乏。2009年,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管理局发出开放政府指令,要求各机构打开大门为美国公众提供数据。2011年,欧盟也明确实施开放数据战略。这些指令和规定并不意味着政府和其他机构乐意对外公布数据,数据记者在获取公共数据时还是会遇上麻烦。在获取数据时,如果遇上有些机构不合作,一些大型的新闻机构有律师,能为数据记者提供一些法律建议,或者开具一些法律文书;但对于小型新闻机构来说,往往缺乏与之抗争的法律资源。

综合数据新闻发展的使能因素和限制因素可以发现:数据新闻在大型新闻机构和新闻网站中比在中小型新闻机构拥一个更加乐观的未来。

三、数据新闻带给新闻业的变化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一种创新新闻产品,一个新的新闻学分支,是媒体融合的产物,带给新闻业一些创新和变革,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闻从业者角色的变化

数据新闻的出现使得新闻从业者角色发生了变化,为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从业要求。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责是搜集信息,形成新闻报道(主要以文字报道为主)。在数据新闻中,记者的意义体现在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使用数据可视化手段,将抽象宏大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帮助记者阐释抽象的社会问题。例如,英国BBC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制作的数据新闻《预算计算器:2012年财政预算将如何影响你?》。它通过记者的科学分析,将宏观的国家财政预算问题转化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更易理解的内容,该报道实现了为人们的决策提供预测的功能。

在美国的媒体以及一些独立的新闻机构中出现了“程序员—记者”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熟悉编程,也熟悉新闻,他们的职责主要是生产创新的在线新闻产品。这类人的出现显示了一个趋势:传统的新闻编辑室主要以擅长文字报道的记者为主;而在媒介融合时代,今后的新闻编辑室里,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成为记者的必备素质。正如美国的一位编辑所说,他希望他所雇佣的记者至少能够轻松地处理电子数据表。

(二)“参与式”受众的出现

最早的受众是被动的受众,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受众能进行信息反馈并参与互动;现如今,数据新闻的受众是“参与式”的受众,能够参与到数据新闻实践中来,参与信息的贡献、搜集以及新闻的制作。“数据新闻维持了数据的分析和呈现中的编辑选择,仍然强调专业的新闻判断,与此同时它也基于这样一个认识,从数据中分析和提取意义的专业技能经常存在于(新闻)专业之外,在受众中”[6]。在这方面,英国《卫报》实属典范。该报已经有很多受众参与的数据新闻案例,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是曾获全球“最佳数据新闻奖”的“伦敦骚乱”报道。在该报道的制作中,《卫报》就鼓励读者将自己拍摄的骚乱前后的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而此后的若干数据可视化正是基于读者生产出来的这类数据[7]。在针对英国议员花销的报道中,《卫报》将所有的数据在线公开,邀请受众参与新闻制作,最终数百万用户参与了该新闻的制作,挖掘出大量的新闻。

(三)新闻叙事表达的创新

在新闻叙事表达方面,数据新闻使用了可视化的创新手段,将以数据为主的新闻内容采用信息可视化手段呈现,主要包括信息图表、交互式地图、时间线、动态图表等手段,这种活动的、交互的新闻叙事手段既满足了受众的理性认知需求,也满足了受众的感性认知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需要利用可视化叙事手段。正如西蒙.罗杰斯(《卫报》“数据博客”的创建者)所说的那样,“有时候一个故事用图像和信息图表能够得到最好的讲述,其他时候用文字和故事才奏效,用灵活的样式是基本准则。”

目前在我国的数据新闻中,静态的信息图表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是最为常见的可视化表达形式,因其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例如,“50个数据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这条数据新闻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号,2015年3月5日)就是常见的信息图表。

(四)对新闻伦理的巨大挑战

数据新闻处于新闻业和大数据的交叉点上。因此数据新闻对于新闻伦理的挑战一部分来源于大数据本身的伦理窘境——用户隐私、信息安全以及数据操纵等。数据新闻对于新闻伦理的挑战主要来源于数据集的公开发布与在线公开。数据新闻的创新之处在于公开自己的新闻素材(数据),邀请受众来参与数据的搜集与处理。这里就存在侵犯个人隐私和带来个体伤害的风险,因为私人信息可以被轻而易举地分享和搜索,如关于一个地区的“犯罪情况统计”的数据集。《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也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告知与许可、模糊化还是匿名化,这三大隐私保护策略都失效了”[8]。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数据新闻所带来的新闻伦理问题。

四、数据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未来发展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在数据新闻大有可为的情况下,发展数据新闻是媒体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明智之选。使用大数据思维,采用新工具,打造新传播平台,传播创新新闻产品,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但要想把数据新闻发展好,需要来自政府、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共同支持。

第一,新闻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与数据分析处理的基本技能。数据新闻导致新闻从业者角色的改变。在未来的新闻业,数据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记者的日常工作中,数据技能必将成为记者的专业素养之一。世界上的新闻高等学府,如哥伦比亚和密苏里新闻学院,早已经将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列为新闻课程。因此,我国新闻教育应尽快将数据处理和数据思维培养纳入教学体系之中。

第二,新闻媒体应重视数据记者的组织角色。在美国的许多新闻编辑室中,由于数据记者在一个组织内的角色定位问题,影响了数据新闻的发展。有些数据记者并不是专门从事数据新闻的工作,有时还会处理更新网站、修理电脑等琐碎的事务。数据记者这个角色在大多数新闻编辑室都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到目前为止,我国定期发布数据新闻的媒体依然不是特别多,编辑室内设立数据新闻部门的媒体则是少之又少,数据记者的缺失将会限制数据新闻的创作。因此,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招聘记者时,应该引进一些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培训与指导记者队伍内对数据新闻感兴趣的人,形成自己的专业数据新闻团队。

第三,重视受众在数据新闻中扮演的角色。不管是在英国、美国还是瑞典,大多数编辑肯定了受众在数据新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国,受众参与新闻信息贡献的案例不少,但是媒体在公开新闻的原始数据,以及将受众纳入新闻制作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第四,关注数据新闻可能带来的新闻伦理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媒体获得的数据和公开发布的数据相当有限,但是随着我国信息公开的进程不断推进,以及数据新闻的不断发展,数据新闻带来的新闻伦理问题将提上议事日程,作为数据新闻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都应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关注。

[1]石磊,曾一.融合传播视角下的数据新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3-147.

[2]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11):92-99.

[3]周善.数据新闻:网站专业生产内容(PGC)的可循之途——四大门户网站的数据新闻实践[J].编辑之友,2014,(8):70-73,86.

[4]刘忠博.契合开放精神的新闻学:读《资料好神,叙说故事百千样:资料新闻学开讲》[J].新闻学研究(台北),2014,(121):209-218.

[5]Esa Sirkkunen.Trends in Data Journalism[EB/OL].(2011-08-09)[2015-06-07].http://www.docin.com/p-905422297.html.

[6]Mark Coddington.Clarifying Journalism’s Quantitative Turn[J].Digital Journalism,2014,(5):331-348.

[7]常江,杨奇光.数据新闻:理念、方法与影响力[J].新闻界,2014,(12):10-18.

[8][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00-201.

10.3969/j.issn.1672-9846.2015.03.013

G206.2

A

1672-9846(2015)03-0046-04

2015-06-17

黄 瑛(1990-),女,湖北宜昌人,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业务研究。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