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涛
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研究
张相涛
[摘 要]消息类新闻在编排技巧上主要有传统编排法和现代编排法。传统编排法依据新闻价值决定新闻的播出顺序,现代编排法有同类紧凑法、对比衬托法、节奏协调法和细节渲染法,依据新闻的类别安排播出。以上两种编排方法的目的同为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和传播影响的高效化。
[关键词]消息;电视新闻;编排技巧;新闻价值
[作 者]张相涛,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编排技巧的提出归根结底是为了挖掘新闻的背后价值、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是电视媒介相互竞争的需要,也是电视媒介做大做强的需要,同时还是扩大电视机构影响的需要。节目质量较高的电视媒介往往能够控制和拥有庞大的收视群体,这部分收视群体视这家电视机构为信息的权威发布机构,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技巧重点是指在一档新闻节目中如何进行新闻的选择、播出次序的安排、前后的连接。结合当今各大电视新闻节目的一般编排顺序,我们可以将消息的编排技巧总结、归纳为如下几种:
传统编排法与我国电视媒介的属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的电视媒介为国家主管主办,所以它的使命和职责是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充当沟通党和人民的桥梁。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已形成国内先于国外、政治优于经济、硬度前于软度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编排模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面、访问、讲话、会议一般放在整档节目的第一梯队;文教、卫生、体育紧跟其后,放在整档节目的第二梯队;之后国外新闻处于整档节目的第三梯队。这种位置清晰、分工明确的梯队节目编排模式至今依旧是媒体的基本编排顺序。
但是,这种传统编排法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却是尤为明显的。一方面,节目前后之间极易出现逻辑模糊不清,观众摸不着头绪的烦恼。节目时而政治,时而经济,时而文化,导致前后串联词的编写牵强附会,转折坡度大。另一方面,板块化、模块化的编排容易使观众产生厌烦心理,降低对新闻的持续关注程度,失去继续收看新闻的兴趣。第三方面,单调的模块化新闻编排使新闻前后变化的线条显得格外生硬,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的影响效力,降低了新闻的自身价值。
不过,传统编排法也有自己的优点:首先,条理清晰,板块化的编排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使观众可以在节目中了解更多的新闻;其次,结构灵活,操作简便易行,可及时插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避免错播、漏播、误播;再次,易于控制节目时间,当第一、二梯队的新闻播出完毕,如果它们占用了较多时间,可以在第三梯队的新闻中适当减少播出内容,保证节目按时结束;最后,有利于节目扩容,当遇到重特大新闻事件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延长节目的播出时间,而增容进去的节目一般还是按照梯队归一的原则进行,即延长的新闻编排方式与既定的内容编排方式相一致,如果内容是时政新闻,还可以把这部分增容的内容放到第一梯队,如果是经济新闻,就还把它们放到第二梯队。
现代编排法是相对传统编排法而言的,主要是指对消息在板块化编排基础之上做出内部的细节调整。内部细节调整是指对构成同为一板块或梯队内的节目进行区域、同类、对比、融合或者相互补充的安排,使之既具有板块化的整齐、易操作等特征,又具有变化、多样、深化新闻原有价值的新特性。
具体来讲,现代编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同类紧凑法
同类紧凑法是指将一组内容相同、传达目的一致或者比较接近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消息编排在一起,形成一个节目编排小组,实现同类新闻的合而为一,最终达到一种“1+1>2”的效果。同类紧凑法不同于传统编排法的简单板块化或模块化的编排模式,它是传统编排法的升级和形式创新,避免了板块化的编排容易出现逻辑不清、结构单一、形式单调的情况的出现。“一致或者比较接近”是指不同区域、行业、领域等的新闻同为表现同一目的,它们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地方,但是都说明了同一问题,那么这种消息就可以被编排在一起。
例如,为了表现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选取航天、交通、教育、文化、出版等领域取得的一些明显成就,并将这些消息组接在一起共同表明改革开放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也是一项适合中
国国情的有利政策,这与单纯编排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面更广、更有说服力、更有舆论引导性,自然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强。
(二)对比衬托法
所谓对比衬托法,它主要是指将一组内容相反或者相对的新闻编排在一起,使观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对新闻中的行为、道德等做出个人的判断,达到相互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类新闻一般具有普遍明显的倾向性,只不过这种倾向性不是编导直接告知观众,而是通过特别的编排方式使观众自行理解编导的初衷。
对比衬托法对新闻的选择有较高的标准。一方面,这类新闻的选择要尽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另一方面,这类新闻的选择还应该具有较为明显的观点倾向。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标准都告诉广大新闻编辑人员,要注意挖掘新闻事件本身的潜在价值,通过编排形式的创新来实现新闻传播效力的最大化,这才是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在编排新闻时应该格外注意的问题,否则即会漏掉或者遗失新闻的内在价值。
目前,对比衬托法在广大电视媒体尤其是地方民生新闻频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遍的应用,它的实际传播价值也已经得到了受众最大限度的体现。河南电视台的都市频道和民生频道在省级都市和民生频道中具有较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倒不是这些频道定位民生,比较接近群众,单是它们在都市报道或者民生大参考中的新闻编排方式就足以令人感到欣慰。
(三)节奏、步调协调法
新闻有节奏快慢、喜忧、长短之分,节奏快的新闻给人一种紧张、仓促之感,观众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漏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节奏慢的新闻给人一种不温不火的舒缓之感,再加上这类新闻的时间一般较长,所以极易给观众带来视听心理上的冗繁感觉。
快节奏新闻在带给观众紧张、应接不暇的同时还可以积极调动观众的注意力,使之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这对于电视播出机构传达新闻信息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慢节奏的新闻时长较长,观众易于失去收看的耐心和兴趣,所以这类新闻看似时间长,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诚然,新闻节奏的快慢要与新闻的内容相联系,对于大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则应该尽量在节目中介绍的更全面、清楚些,多交代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给观众带来最新的事件进展情况。
另外,节奏的喜忧是从内容上来讲的,它是指将一组表扬或者批评的镜头集合在一起播出,这样就会出现“喜忧参半”“喜忧两重天”的情况,无法使观众理解节目的重点和用意。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尽量避免将一组喜忧新闻集合在一起播出,或者尽量在一档节目里面减少这类新闻的播出,防止出现观众对社会悲观心态的产生,使观众在“轻重适度、张弛有致的氛围与节奏里接受传播”。目前,这种编排方式已经被逐步放弃,但是在一些县市级电视台里面仍然可以遇到。
(四)“画龙点睛”细节渲染法
如果从整体上来看一档新闻栏目并将其比喻为一条龙的时候,很显然,龙的眼睛就成了节目开始的重中之重,所以新闻编辑应该将具有重大社会关注度的新闻放在一档栏目的开始或者头条。所谓“画龙点睛法”是指在新闻节目的开始或者头条选择那些具有普遍关注性的重大新闻题材,以此来展开整档栏目。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龙”是指整档节目,包括“龙的身体和龙的运动姿态”,“睛”是指头条具有吸引眼球的重要新闻,所以新闻编辑首先要保证在节目的开头“镇住”人,也要使节目的整体吸引人,还要节目的节奏和内容逻辑清晰。
细节渲染是针对节目的质量而言的,只有节目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使观众感到电视播出机构的严谨和认真,才能紧紧把握住受众群体。节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无论是字幕的制作,还是必要的提示,或是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都是新闻编辑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人犹如此,何况一档节目了。
新闻节奏的控制同样需要注重细节上的渲染,对于硬新闻,编辑要在衡量新闻价值的尺度框架内合理、科学地安排新闻的播出顺序,涉及民生的政策类会议要闻放在首位,择其重点报道。对于软新闻,细节上的渲染就显得从容得多,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大,但是软新闻并非可有可无的新闻,而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如果说硬新闻是饭桌上的硬菜,那么软新闻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菜,所以“画龙点睛”不仅要勾勒出新闻的编排框架,还要注重把控新闻的质量。
以上四种新闻节目的编排方法是当今电视媒体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只有做到四种方法的融会贯通才能使节目的质量得到整体的提高,保证节目的传播效力最大化,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以及提高节目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