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荷
浅析新媒体文学的形式及特征
邱 荷
[摘 要]经历了近六十年的发展,新媒体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成果集中体现为电视文学、网络文学和短信文学。无论传播方式如何改变,文学的本质是不变的。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应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携手开创中国文学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形式;特征
[作 者]邱荷,吉林文史出版社编辑。
21.世纪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传播手段的不断革新,新媒体的诞生和繁荣就成为必然。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纸媒、声像媒体,如广播、电视、电影,就是新媒体;相对于声像媒体,数字传播就成为新媒体。这样的更替还将继续。就文学的传播手段而言,从最初的口耳相传,经历了手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纸介时代,再到后来的声像传播及数字化传播时代,由于传播媒介的演变,文学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也在发生着相应改变。
传统文学主要指纸媒传播方式下的文学样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新媒体文学主要指以数字传播技术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文学样式,主要包括电视文学、网络文学和短信文学。其主要特征是:其一,载体形式多元化。电视、互联网、手机都成为新媒体文学的载体。细分之又可分为具象载体,如显示器等。抽象载体,如字符、图像等。流载体,如数字传输信号等。其二,创作手段丰富化。在声光技术和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多的新技术被引入文学创作之中,运用最新手段将文学场景逼真化、直观化,制作出超级逼真的3D影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三,创作理念追求创新。诞生在新时代的新媒体文学,其出身决定着他的使命就是要反映新时代的思潮。其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直接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在网络文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作者定期更新作品,读者发表阅读感言,这种线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创作的源动力之一。其五,文本形式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文学不再仅限于页面文字的表达形式,它可以与图像、声光互动,也可以跳转链接多级文本。在同一时段,实现信息量的几何化增长。
经历近六十年的发展,新媒体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成果集中体现为电视文学、网络文学和短信文学。
1.电视文学。电视文学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可谓新媒体文学的老大哥。代表作品是1964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部播出的管桦的代表作《小英雄雨来》。70年代,中央电视台“文学宝库”栏目先后推出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鲁迅小说《故乡》等十几部文学作品。80年代,某地方台也将《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看不见的珍藏》(茨威格)等世界名著小说搬上屏幕。与此同时,地方台还尝试电视诗歌散文的制作,并有散文精品《荷塘月色》(朱自清)被搬上屏幕。这段时期的电视文学作品的特色是最大限度保留作品的文学色彩,尊重原著的作品结构、写作风格和整体基调,利用与文字相协调的图像与之配合,使文学有了明显的影像化倾向。90年代之后,电视台大胆尝试原创电视文学的制作,除了《电视散文》《电视小说》等电视文学创作栏目外,各地方台还相继推出《作家风采录》《文学评论》等电视文学评论栏目。至此,电视文学已经初具雏形。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全国首届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节目,至此,电视文学已经达到发展的高峰,大量精品涌现,固定观众群达千万人。电视文学发展的后期,电视散文已经取代电视小说成为电视文学的主角。第二届“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节目中,电视散文的数量占到总数的92%,小说基本缺席。散文作为电视文学的艺术形式之一能后来者居上并不是偶然。小说重视情节,用电视的镜头语言很难精准地体现文学语言的意蕴,往往陷于短剧的桎梏。诗歌篇幅偏短,语言过于凝练含蓄,镜头发挥的空间不大。散文以抒情写意为主,抽象的文字描写经镜头的进一步阐释,可以使文学的美感得到升华。从整体而言,电视文学的特征可以总结为:虚实结合(通过镜头将抽象的文学描写具象化),个体到集体(传统文学中,写作是作者个人的行为。电视文学的创作则需要一个团队,包括导演、摄像、道具、美工等人员的配合)。
2。网络文学。中国的网络文学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以前以海外留学生为主要作者队伍的海外网络文学期。外国留学生主要是将网络作为一种传播手段,以弥补国外中文报刊不足的缺失。此时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别不大。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到2000年。此阶段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形成并开始普及,贴吧、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的文学网站以“榕树下”最有号召力。李寻欢(《粉墨谢场》)、邢育森(《活得像个人样》)、安妮宝贝(《告别薇安》)等人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早期网络文学“三驾马车”(李寻欢、邢育森、宁财神)“五匹黑马”( 李寻欢、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安妮宝贝)之称。另外,这一时期,台湾成功大学学生蔡智恒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开始风靡于网络。不久,该小说由知识出版社出版,成为台湾地区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网络小说,高居畅销书榜22个月,创造了销售佳绩。第三阶段是2001年以后。此时中国的互联网覆盖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加入网络文学创作的队伍。涌现了大批的高素质作者和网络文学精品,如《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王贵与安娜》(六六)《何以笙箫默》(顾漫)等。这一时期网络文学的通俗化风格已经形成。历史、玄幻、言情、悬疑等通俗题材火爆网络,网络成为通俗文学繁荣的新平台。
网络文学作品主要分三大类:其一,传统文学的“网络版”,即将文学经典书籍以打字录入的方式使其电子化,并发布于网络。其二,网络原创文学,这是网络文学的主体部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中以小说的创作最为繁荣,点击量是网络原创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其三,网络文学创作软件。软件工程师开发了一种能够自动生成文学作品的软件。例如,藏头诗生成软件就是其中之一。电脑无法代替人脑,文学归根到底是感性的产物,因此该软件的娱乐性大过实用性,玩玩而已,无任何实际价值可言。
网络文学主要有以下特征:其一,创作与传播方式相对开放自由。表达的冲动和实现互动的想法不再受到身份和环境的限制。诗人余秀华就是通过在个人博客上创作诗歌而被《诗刊》的编辑看中,进而将她的作品发表在《诗刊》的微信号上,短时间内得到了大量转发,进而风靡全国。一位农妇能发表并出版文学作品,这在传统文学领域是不可想象的,即便能够实现,也要经过相当曲折的过程。网络则大大缩短了文学作品从创作到发表再到被传播的过程。其二,表达方式多元,节奏明快,内容通俗。网络文学作品可以轻松实现超文本的信息辐射,实现从二维到三维、四维的信息转化。同时,网络阅读的方式也要求网络文学语言必须通俗生动,情节发展明快,只有易读、有趣、回味的网络文学作品才有生命力。
3.短信文学。短信文学是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兼顾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它于2000年在日本兴起。我国最早的一部短信小说是千夫长创作的《城外》,它以短信连载的形式发表。读者要通过短信付费方式接收阅读。短信文学的类型与传统文学基本一致,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笑话等。其特点一是短小精悍,二是富有文学性,即作品具备典型的文学元素,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感染力。新闻短消息、商业广告短信等,因其不具备文学性,所以不属于短信文学。短信文学的重要目的不是信息的传播,而是寓教于乐。
新的传媒手段给文学的创作传播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无论传播方式如何改变,文学的本质是不变的。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应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携手开创中国文学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高素英.新媒体文学的写作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