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周馥玄孙启晋先生祖籍祭扫记
程莉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2015年清明时节,周馥玄孙启晋先生回祖籍祭扫先人庐墓。周馥是李鸿章重要的幕僚,参与洋务运动和治水工程,后升任两江总督。周馥家族遗留在东至的史迹颇多,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次是文革后周馥一支后人回祖籍进行的第二次祭扫活动。这是一次重要的开始。
周馥;周馥墓;周启晋;东至;清明节
四月的江南,山花欲燃,翠色百重。喜雨的江南将皖南小城东至笼罩在烟雨蔼蔼之中。晚清大臣周馥及其族人的庐墓便散处于东至的列列山峦之中。2015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周馥玄孙启晋先生与东至纸坑山周家首次联合祭扫周氏祖先及周馥之墓。这是周馥后人自文革后第二次回祖籍祭扫先人的活动。
一大早,一众人等集中于纸坑山周氏接官厅。根据周小鹃《周学熙传记汇编》周学熙年谱载:1937年周学熙重修至德宗祠,用洋灰改筑正寝。并撰楹联曰:栋梁合金石同坚,百年乔木风烟,看兰水流芳,锺峰毓秀。阀阅与河山共永,千载仪型泰斗,称乡邦节度,郡国文宗[1]70。1942年,至德城内及尧渡镇并纸坑山、周村,均被毁于兵,新旧两祠皆焚。旧祠毁于洪杨之役,同治初修复。新祠先公手建,成于光绪初年(1880年左右,时周馥丁母忧住东至)[1]77。
今日所见之接官厅就是新祠,是抗日战争后遗留的摸样,当然,文革中又有一定的破坏。东至周氏文化研究筹备会的相关人员已经将接官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内墙外墙贴上了周家人物的相关资料。内树周馥挂像,厅柱有楹联“文章孝友人遐室迩德泽千秋惠桑梓,耕读传家水远山长光昭百世启后昆”。像前摆放香炉、案几,由族人向周馥像进行持香拜谒,以敬畏这位周氏家族辉煌历史的开创者。周启晋先生发表了由衷的感言,敬仰这位了不起的祖先。
8点多钟,一行车队向唐山寺周家祖居地开拔。这是此次清明祭扫的第一站。
周家始祖是周访,唐初御史中丞,因避武后乱告归,由徽州迁居东至秧田坂。六世祖周繇,“咸通十哲”之一,进士及第,做过建德县令,官至御史中丞。周繇迁居纸坑山后捨宅为寺,即唐山寺。唐山寺周围数里都称周家山,周家旧谱记载自一世至七世祖及十一世祖都葬于周家山。光绪六年(1880)周馥邀地方诸绅重建唐山寺,并于寺旁建家祠三楹以祭祀唐代以来葬周家山八代之祖。
周家山的庙宇等建筑物已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和“文革”时期。近年由秧田村及各方佛教居士共同募捐集资,在周家后人的支持下新建寺庙,寺有赵朴初“大雄宝殿”匾额。古代“佛法僧宝”印和石刻碑记及周氏宗祠石匾额已安放寺内。寺后的墓地现仍保存完好,没有遭受大的破坏。今日唐山寺大约三百米处的山间水库在枯水季节可见原来唐山寺的遗迹,地基和水井。
第二站是周馥妻子周学熙母亲吴太夫人之墓。吴太夫人1907年病逝于扬州寓所,1909年归葬桃源横山坂,山向午子兼丙壬。吴太夫人受皇封一品命妇,随行中有人说,早先有墓道,两旁有水泥塑之人物像,文革后全破坏,今已不见踪影。未见墓室,先于山脚见相连两石碑,一为孙家鼐为吴夫人撰写的墓表,介绍她一生美德子女情况。另一碑1911年立,为周家桃源横山山场庄屋田地坵亩公示,共计弓田面积十一亩九分五厘,正租米合二十三石九斗。根据周学熙年谱,是在辛亥革命动荡时期,为防止财产被他人侵占,故立之。
山上吴太夫人墓碑为1962年周学煇重立,中间应该是墓碑受到破坏。而周学熙等宣统元年即1909年所立之碑“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之墓”,镶嵌于坟后围墙内正中。碑上还有时间、课葬、山向、周学熙等子孙姓名。祭拜吴太夫人之墓后,拾级而上,是周学熙三个女儿之墓:三女姗庆(1893-1912)、四女时庆(1895-1913)、六女齐庆(1902-1920)。启晋先生对随行的两个女儿说:这是我的祖姑奶奶,年纪轻轻就没了。
第三站是打鼓滩周学海夫妇墓,旁边有周祥五墓和周一良母亲萧琬墓。周学海是周馥长子,精通医学,1906年病逝于南京,时51岁。周学海等墓为周氏文化研究筹备会人员找到,因损毁严重而进行了修复。修复过程中发现暗碑。
根据1909年周馥所著《负暄闲语·卜葬》,对暗碑解释如下:闻张健亭云,葬时应于棺之四面数尺许埋一界石,刻曰某人之墓,其墓铭刻成以石合之,浅埋于墓前。……此为防千数百年后,有人掘土,见石可止手也。……惟墓前暗碑,墓旁暗界石,我葬先二代坟皆不知用,至今以为恨[2]5616!
周一良母亲萧琬名门之后,1913年周一良出生后病逝。启晋先生根据家族照片等资料高度赞扬萧琬的雍容优雅、大家风度。
第四站官港东南云雾坑周馥墓。民国六年(1917)81岁高龄的周馥老人在农历九月携小孙明藩明龢乘京汉铁路到汉口,坐江轮回籍祭扫。看定云雾坑生圹,卯酉兼乙辛向。民国十一年(1921)周馥去世,清廷御赐祭葬,予谥悫慎,国史立传。周馥灵柩由专车从天津南下,至浦口雇轮船抵达安庆,所经各处文武长官均前来祭奠。后乘民船由东流回籍。周学熙请天津赵生甫撰墓志铭,桐城陈澹然撰墓表,马其昶撰神道碑铭。神道尚存桐城马其昶书神道碑及铭文,介绍周馥出生、经历、业绩、子孙情况,立于神道口。神道尚存四个水泥塑型之翁仲,一个狮子。地上残留很多石块,有一较厚,似乎汉白玉的断碑,有日、龙、云图案,留有篆体“周悫慎公神道之碑”。
立于周馥墓旁,四周一望,觉一切皆在我之眼下,风光秀丽,春日丽景令人心旷神怡。周馥便长眠于此地,当地人称此处地形为“金丝吊葫芦”,墓室在葫芦形上,下有排水道。四周有梧桐树,所栽时间不是很久长。
围绕坟茔建一米高左右围墙,墓正后墙体镶嵌一块石碑,正中写:光禄大夫建威将军陆军部尚书两广总督显考乡贤公讳馥字玉山之墓,碑右面写民国十一年壬戌乙山辛向兼卯酉,碑左面写大土曰云雾坑小土曰灰炭冲皮家坞。正面为周学熙等所立碑:清授光禄大夫陆军部尚书两广总督显考乡贤公墓。
周启晋先生等周家后人虔诚地焚香祭拜周氏家族的奠基者。
1928年,因云雾坑周馥墓为人所动,但未穿透原有洋灰圹壁。周学熙请族叔周吉如回籍,修复云雾坑周馥墓,连同桃源、马鞍岭、沈家山、历山、打鼓滩各墓地加筑铁筋洋灰,外围铅丝网。并雇请猎户驻居。
虽然周家的坟茔所处地理位置都很不错,但周馥早年不信风水,认为人生富贵贫贱盛衰根于人事,徇乎气运。以先人体魄为子孙求福心不可安。
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周馥母亲病,周馥时署永定河道并办理海防支应局,告假由天津回东至纸坑山老宅。六月周馥母亲病逝,周馥在乡服阕三年后回津。周馥用两年时间与桐城监生地师尹耐圃周游东至山川,略知地形,“乃悟乱后葬我祖父母葬我父之地皆虞水患,急欲觅地迁葬。每当旅店夜雨,夜梦不安”[2]5598。后购得几处,迁葬“我祖父母于秧田坂之马鞍岭,迁葬我父于沈家山,迁葬我叔父于邓家山虎形,以第三子学涵祔焉。又逾年葬我母于历山之枫林包。……后来乡人见我家事稍顺,诧曰是家得吉地,余不敢信,但当时惟求先人体魄得安![2]5599”
周家坟茔都作了特别处理。周馥听闻桐城人善于筑圹,特雇请两人到东至。安棺时先用净石灰五寸平铺棺底为防土中虫蚁;置棺后将三合土分四五次铺棺四面及与棺平;棺上及周围再铺约三尺的三合土,三合土干后洒以糯米汁水,墓形如伞,防雨水。民国初年又用水泥、细石和水调匀铺于三合土之上尺许,外加黄土数寸盖上。
所有周家墓碑都不用高碑,用眠石而厚者,希冀经久不倾。墓后一圈也都有一米高围墙,墙正中都镶嵌有墓碑。有的是墓前后碑同时立者,有重立碑,先立碑则置于后者。
第五站是周馥父亲周光德之墓。1879年迁葬于城北二十里之沈家山(查桥东五里沈姓上首),甲山庚向,在一片竹林之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朝廷诰赠周馥自考以上至高祖王考皆为光禄大夫,妣皆赠一品夫人。墓正上方有李鸿章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周馥之父所撰墓志铭,此时正是《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周馥双双离职之时。而周馥四代之受诰赠根据周馥年谱记载为1908年[3]5767,李鸿章已经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病逝。故此墓志铭中有矛盾之处,真实性待考。或者说,此墓志铭曾被人破坏后重修之时,将后来受诰赠之事补上了。仅个人推测。
现将东至周氏文化研究筹备会所校李鸿章撰写周光德墓志铭记录如下:
按状,公讳光德,字观明,姓周氏,安徽池州府建德县人,世居县东门外纸坑山。曾祖讳文元,祖讳礼傛,考讳乐鸣。妣余氏。生子二,公居长。
平生持躬艰苦,治家以礼,虽遭艰困,不肯乞贷于人。教子弟严而有法,性慷慨,好善,谋忠友信。乡里有争讼者,一见公劝解,无不欢然冰释。终身接人,无疾言厉色。遇亡友之家尤厚,凡所营护,不遗余力。一邑之中,咸称为长者。咸丰初年,粤匪扰及县城,公携家避于彭泽县九都山中,获免于难。以同治元年八月二十六日申时殁于九都山之宁家湾,距生于嘉庆二十年十月,享寿四十八岁。光绪五年由纸坑山迁葬于本邑城北二十里之沈家山,沈村上首甲山庚向。娶叶氏,闺门和睦,事翁姑极孝。公殁后,能教诸子成立。葬于历山枫林垉,西距公墓五里许。
公,男子二。长馥,花翎头品顶戴,署直隶布政使,直隶按察使。次宗馨,候选州同,出继公弟光徵为嗣。女子三,长适从九品楊斌蔚,次适从九品沈世荣,三适福建政和县巡检洪金和,皆建德人。孙八人,馥出六。长学海,光绪乙酉拔贡,戊子举人,壬辰进士,花翎三品衔,南河同知,补用知府。次学铭,戊子副榜,辛卯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四川蓬溪县知县,出嗣公族子宗传。三学涵,早世。四学熙,癸巳举人,四品衔,工部郎中。五学渊,邑庠生。六学煇,分部主事。宗馨出二,长学浚,邑庠生,早世。次学湛,候选州同。曾孙十二人,学海生明达、明逵、明扬、明枏,学铭生明啟、明诒、明捷、明保、明锦,学湛生明楷、明幹、明圻。
既葬十八年,公长子馥,以先人窀穸久安,不得铭诸幽为憾,请铭于余。余惟周之先世,自唐贞观中有荆州刺史周访者,由婺源移居建德,代有闻人。元明以后不大显,公累世有隐德,事迹无可考。闻公祖礼傛公,有倾家资助友偿债之事。考乐鸣公性尤谦厚,行路虽蝼蚁不肯伤。凶暴者见之,无不心服。语云:修德获报不及其身,必及其子孙。公身遭大乱,而崎岖播迁,卒能完全室家,子孙蕃衍。自公祖及公三世,皆以公长子贵,推恩封赠光禄大夫。妣皆为一品夫人。积厚流光,讵无自而然哉。公身不及禄,亦可适然于九原矣。
铭曰:皇天无亲兮,厚于善人;善人苟迍邅兮,固暂屈而常伸。沈山迤逦兮,与历山而为邻。后嗣瞻仰兮,勿忘先德之艰贞。鸣呼!公永奠幽宫兮,以佑启其后昆。
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鸿章撰并书
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孟冬之月谷旦
周馥父墓气势很大,仅拜台就三四阶,令人咂舌。据同行者说还有一级拜台已经坍塌,这些拜台的工程很大。
历山周馥母亲墓没有亲历,急于返程。同行人说周馥母亲墓拜台更多,凡是周馥所修之墓拜台都多,之后的拜台就少了。周馥母亲墓有孙家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所写墓志铭,现将铭文记录如下:
The paper is written in a good language, the logic is clear and the subject and results are discussed graphically and meaningfully.
皇清诰赠光禄大夫光德周公元配诰封一品太夫人叶太夫人墓誌铭
按状,太夫人姓叶氏,为安徽建德县北门外人。年十七,归于本邑周光德公为室。事翁姑以孝闻,勤苦持家,助夫教子,严而有法,不稍姑息。闺门和睦,处里党亲族,周济无虚日。晚年虽祿养稍丰,自奉俭约,布衣疏食,淡如也。尝曰:人常思贫贱时患难时,则妄念自息,家道永保矣!
太夫人曾就养于天津长子馥官所,嗣南归教督幼子,遂不再往。常诫长子以洁己奉公,勿以家事萦念。光绪四年正月患咳,长子馥弃官归省。是年六月十一日,终于纸坑山本宅内寝。距生于嘉庆二十二年七月,享寿六十有二岁。光绪六年,葬于本邑城北二十里之历山枫林垉,子午兼癸丁山向。
生男子二,长馥,花翎头品顶戴,直隶按察使,现告病归里。次宗馨,候选州同,出嗣光德公弟光徵。女子三,长适杨,次适沈,三适洪。孙男八人,馥出六,长学海,光绪壬辰进士,南河同知,特用江苏知府;次学铭,与兄同榜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选授四川蓬溪县知县;三学涵,早世;四学煕,举人,工部郎中;五学渊,邑庠生;六学煇,分部主事。宗馨出二,长学浚,邑庠生;次学湛,候选州同。曾孙十二人。既葬十八年,太夫人之长子馥请铭以誌诸幽。爰序其崖略,俾勒之贞珉,使后世有所考焉。
工部尚书孙家鼐撰并书
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孟冬月 谷旦
此墓志铭也存在同样问题,就是1895年的周馥还不是一品官,直隶按察使是正三品,清诰封制度,一品官之曾祖考、祖考、考可诰赠光禄大夫,曾祖妣、祖妣、妣诰赠一品夫人。三品祖妣、妣只能诰赠淑人。故真实性待考。
西风残照尧渡门
未写乡愁已断魂
五世繁花江月影
三朝皇气晚烟痕
醉吟姜郎扬州曲
云遮玉峰山外村
多情犹怜残翁仲
若对归燕语黄昏
周家曾创办的企业还在,周家人文化底蕴犹存。这样一个家族是值得人们研究与思考的。
[1]周小鹃.周学熙传记汇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2]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负暄闲语[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九辑.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
[3]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年谱[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九辑.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
[责任编辑:余义兵]
On Zhou Fu’s Great-Great Grandson Qijing’Ancestor Worship
Cheng Li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istory and Culture,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Anhui 247000)
During Qingming Festival in 2015,Qijin,Zhoufu’s great-great grandson returned his ancestral home to sacrifice and renovate his anscentors’tombs.Zhoufu,a most important aides and staff of Li Hongzhang,participat⁃ed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water control works,and later was promoted to governor-general in Liangji⁃ang area.In Dongzhi remain lots of historical site or relics of Zhou Fu’s family,with 100 year history.It is the sec⁃ond time for the later descendant of Zhou Fu to return his ancestral home to sacrifice and renovate his ancestors’tombs.This is a most important beginning.
Zhou Fu;Zhou Fu’s Tomb;Zhou Qijing,Dongzhi;Qingming Festival
K107
A
1674-1102(2015)04-0070-04
10.13420/j.cnki.jczu.2015.04.014
2015-04-30
安徽省第三批C类重点学科(专门史)建设项目(编号202);池州学院首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程莉(1969-),女,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