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飞,史友国
(1.蚌埠医学院体育艺术部;2.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
体育“偶像”与国家形象塑造分析
巩飞1,史友国2
(1.蚌埠医学院体育艺术部;2.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文本分析等,探讨了体育明星、体育偶像与国家形象的关系.得出体育偶像承载着开放的中国体育新形象,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国际性体育偶像的确立有利于突破传播话语的弱势.提出了推动体育偶像在国家形象塑造中价值实现的路径:树立包容性体育发展观,创造体育偶像滋长环境;聚焦议题:占领中国“体育偶像”报道话语的高点;增强议题设置能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体育偶像;李娜;国家形象
在各种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体育传播是能够迅速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通过身体的展示可以突破社会、语言、宗教、文化、民族的限制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行几乎“无障碍”的传播,通过一项体育赛事乃至一位著名运动员,人们就可以便捷地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人是体育的载体和重要内容,然而历史和实践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尽管我们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众多的金牌,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为世界人民所熟知的中国运动员廖若星辰,在世界范围内被曝光与媒体聚焦的也就是姚明、刘翔、丁俊晖以及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创造历史的李娜.从各种媒体的话语生产中我们看到了世界对于这些偶像级体育明星的关注,看到了这些体育偶像对国家形象表现与传播的价值,通过这些偶像级的体育明星世界人们接触与认知了中国,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兴趣.本文着眼于体育偶像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并针对我国体育偶像不足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体育偶像对国家形象塑造的价值实现提供一些借鉴.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明星和偶像分别作了解释:明星就是指有名的且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体育明星就是有名的运动员.偶像主要是指(1)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2)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体育明星和体育偶像都是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的,偶像都是明星,但明星并不一定是偶像,明星和偶像是有区别的,偶像是明星的升级进化版,甚至可以说是终极版本,是站在娱乐制造金字塔的顶端.与明星相比偶像具有更广泛的知名度;拥有更广泛的并转化成消费力的粉丝人群.前者是极高的传播度,而后者则是组织体系和信仰基础.与体育明星的简单的较为广泛的知名度相比,体育偶像拥有为更多人所接受和承认的价值体系,包括社会价值、性格价值、审美价值、信仰价值、心灵价值等等.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其最终目的就是在接触基础上的认可、认同,显然体育偶像所拥有的广泛社会认可度与国家形象的诉求相契合.体育偶像的国际传播力、辐射力、渗透力既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需要,更为国家形象传播提供了新的名片和载体.
尽管从数量上来说体育偶像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群体,然而从效果上与呈现力上来说其却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就国家形象来说,体育偶像是经常活跃于各种国际体育舞台并经常被国内外重要媒体所关注的对象,早已成为国家性腺塑造的一个重要的“人媒介”,其实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
2.1 运动水平反映国家形象
体育成绩与国家经济实力、政治水平、文化风格、科技层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城市的综合实力为基础.世界级的体育偶像不同于简单的体育明星,成为明星容易但成为偶像却很难,偶像需要的是人们从心底去接受和认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的趋同,运动员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个人作风、运动成绩和其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一旦为世界所认知和认可,那么其就能够在有形与无形中反映着国家的形象.从我们仅有的几位世界级的体育偶像来看,他们从事的项目均为西方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参与的体育项目,大都为职业性程度较好的体育项目,而他们在这些领域的成功恰恰让世界人们看到了作为国家公民的形象,间接的看到我们整个社会的经济实力、政治水平、文化风格、科技层次等等.
2.2 体育偶像承载着开放的中国体育新形象
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尤其是奥运会的影响力的日趋深入,体育更是成为各个国家形象的窗口,成为世界接触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渠道.体育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形象的认知.近些年来,中国体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中国更是以51枚金牌的战绩荣登奥运会金牌榜之首的宝座.但是在西方世界眼中中国依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体育强国.中国的金牌项目都是那些职业化程度低、国际影响力小的项目.中国的体育依然是脱离群众的竞技体育独大的面貌,中国的运动员依然只能是国家利益的工具和机器.近些年来伴随姚明、刘翔、丁俊晖等在国际舞台的活跃,尤其是近期李娜在网球项目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向世界展示了开放的中国体育形象:中国并不是如他们所说的固步自封,政府包揽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尚未发展等,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对中国体育的刻板印象起到了一定的消解作用.
2.3 体育偶像品质传递国家形象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着城市形象的气息.在体育传播中运动员成为了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反应并传递着城市的精神和内涵.姚明作为中国加盟美国NBA篮球运动的第一个“状元秀”和世界田坛后起之秀——刘翔在体育竞技中的健儿风范被媒介提炼为“姚明高度:人格的高度;刘翔速度:拼搏的速度”,他们的成就是上海乃至中国精神的象征,蕴含着“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务实的精神,一种持续发展的精神,一种追求卓越、勇当第一的精神”.在体育具有深层政治和文化因素的背景下运动员已不仅仅代表个人,不仅仅代表个人的好坏和得失,他们的言谈举止、个人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其来自国家的形象和精神,成为了国家面向世界的窗口.
3.1 体育偶像的确立有利于突破传播话语的弱势
国家形象的确立是国家实体存在和媒体“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4]运动员本身是一种身体形态的媒介,尤其是国际性的体育偶像,其更是容易得到世界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聚焦,在国际媒体聚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在传播着运动员的背景信息,强化着该偶像的国家认同.2011年6月4日,李娜成为第一个问鼎法网红土之巅的亚洲选手,将自己的成功和中国人的荣耀载入了罗兰加洛斯的史册.李娜夺冠后,不管是外国媒体还是国内媒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赛后第一时间都发表评论,称李娜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历史.“娜么美”、“娜样传奇”则占据了众多国内媒体的头条,有的甚至表示李娜的突破堪比女排五连冠和刘翔的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夺冠.而新华社更是认为李娜的夺冠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姚明、刘翔和丁俊晖.李娜的夺冠燃起了国内的沸腾,也引来了众多国外媒体和通讯社、电视台等的关注,李娜在法网的成功夺冠在外媒中引发了爆炸式反响,继6月4日对李娜的比赛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之后,外媒5日动用各种手段对这位来自东方的“神秘”选手进行了全方位解析.挖深、挖透、挖地三尺,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CNN电视台等国外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李娜进行了后续报道.这些都说明了体育偶像对世界媒体的感召力和聚集力,很好的突破了传播话语的弱势,实现了一种有效的“人媒介”传播.
3.2 体育偶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文化传播,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6-7].丁俊晖在英国打拼,在融入与适应英国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多多少少、有形与无形的将更多的中国元素传播于周围的队友乃至观众中去,刘翔在各类比赛中的表现和所呈现出的东方男孩的气质等等,他们各自舞台上的表现吸引了许多世界的观众,成为这些观众谈论的话题与焦点,在谈论其本人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夹杂其文化背景的讨论,在一种人际交流的范畴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
3.3 符合国家形象传播“主体下移”与“软式”传播的策略
从国家形象的表达主体来看,成熟的国家形象战略是多元主体支撑的话语体系,“多元”可以解释为有效的“主体下移”,即把国家的表达权力、资源、关系网或话语权暂时的移交给民间,发挥民间的话语力量.体育偶像具有民间和半官方的色彩,相对于生硬的政治宣传、军事威慑等来说不容易引起他国的抵触情绪,使得这种塑造与传播的策略成为促进国家交往较为有效的方式.相对“强势传播”而言,“软传播”倡导挖掘形象传播的边际内容,以轻柔方式潜入公众头脑,突破正面宣传的刻板和生硬,蕴形象于可选择的边缘内容中.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体育偶像为载体的“人媒介”传播契合了“软传播”的要求,将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内容附着于体育偶像身上进行一种边缘化的传播,在世界媒体聚焦运动员自身的过程中不经意中达到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避免文化折扣与抵触反感现象的发生,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4.1 树立包容性体育发展观创造体育偶像滋长环境
“包容性”是联合国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旨在缔造合理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秩序,实现共享式发展.包容性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关键词.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包容性发展将更具有开放性、普遍性、可持续性.包容性发展源于对现有发展模式的沉思,对于体育的发展来说,也应树立包容性的发展观.李娜的成功引起了学界、业界乃至广大体育爱好者对于体育体制的深度思考.有人认为,李娜的成功源于职业体育的力量;有人认为这是“体制培养”和“单飞激励”的共同结果,无论孰轻孰重我们应该深思的是我们的体制不能够固步自封,我们的体制需要有新的变革,体育的发展要有包容的态度,不仅要看到国家的利益,也要看到群体的利益,看到个人的利益,走一条具有包容性的中国特色体育发展模式.让更多的有能力的运动员走向国际的舞台,提升有能力的运动员在国际社会的认知度,打造更多的国际性体育偶像.
4.2 聚焦议题:占领中国“体育偶像”报道话语的高点
介入国际焦点议题,跻身世界主流舆论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国际传播理论指出掌握了国际性焦点议题的话语权,就抓住了国际主流舆论的引导权.体育明星,尤其是享誉世界的体育偶像其更是各国观众关切的对象、是各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李娜夺冠之后,李娜的相关报道迅速成为国内外媒体的重头戏.要推动体育偶像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我国媒体就应该跟踪本国体育偶像(包括潜力性体育偶像)的踪迹,在面对其出色的表现和具有国际影响的事件时要及时发生、密集发生,形成集约式宣传[8].在对体育偶像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注意报道的分寸和方式.尤其是一些对外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周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国主流媒体,更应该聚焦体育偶像,进行国家形象的嵌入式传播.
4.3 增强议题设置能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议程设置”是媒体的重要功能、议程设置能力常常是衡量媒体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发挥体育偶像在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我国媒体要充分的发挥并提升其议程设置能力.面对中国国际性体育偶像的报道,中国的媒体往往具有更高的话语权力,毕竟中国的媒体对于本土的体育偶像拥有着更为直接、更为真实、更为深刻的了解与理解.在事关李娜的报道中中国的媒体成为国外媒体频繁使用的资源,如德新社的“中国庆祝李娜历史性夺得法网冠军”一文大量引用了中国媒体的观点.文章中称,中国的《上海日报》认为李娜夺冠对于中国的意义已经超越了NBA明星姚明,标题为“勇夺法网冠军书写亚洲传奇”的文章出现在了《人民日报》的头版上,“中国体育一姐”成为了许多中国媒体对李娜的称呼.在推动体育偶像在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议程设置能力,把我们要把“我们想要报道的”与“海外受众想要了解的”结合起来,对受到国外观众、国外媒体关注的体育偶像进行更多的议题设置、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开掘、引导更多的国家形象元素的植入,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1〕曹晋.体育明星的媒介话语生产:姚明、男性气质与国家形象[J].新闻大学,2007(4):4.
〔2〕严文斌,陈瑶.突破国际话语弱势还原中国国家形象[J].中国记者,2009(8):21.
〔3〕杨文运,林萍,崔英敏.打造学校体育明星的价值与措施[J].体育学刊,2007(4):41-45.
〔4〕王凯,王爱丰.媒介框架理论下英国《卫报》(网络版)南非世界杯报道特征及其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4):32-35.
〔5〕王加新.体育明星价值的社会学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7(7):53.
〔6〕王凯.腾讯网南非世界杯报道特征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136.
G80-05
A
1673-260X(2015)04-0223-03
安徽省体育局人文社科一般项目(ASS20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