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压强》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5-03-20 15:01
物理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压强

季 峰

(江苏省涟水县教研室,江苏 涟水 223400)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压强》教学实录与评析

季峰

(江苏省涟水县教研室,江苏涟水223400)

摘要:本文记述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压强》的教学片段,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活动进行评析,指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应源于教材、源于生活,更要适合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压力作用效果;课堂实录与评析;学生实情;活用教材

“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理念,这既给教师带来了自主创造的空间,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013年4月笔者参与了三项教研活动:江苏省教研室在淮安市清江中学(市区最好学校)举办的“2011版课标培训”活动、涟水县教研室在郑梁梅中学(县城最好学校)举行的“领航杯”优课评选活动、涟水县教研室在红尧中学(农村最好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巧合的是三项活动中,所开设的研究课的课题均是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的“压强”.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给笔者留下了诸多思考.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这一活动环节进行探讨.

1课堂实录与评析——“最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

实录1:各位老师均让学生动手“压气球”、“压铅笔”,通过亲身体验,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评析:这样的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为学生的猜想提供背景、经验、感性支持.“手压气球”通过视觉观察到气球的形变程度不同,体会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并为下一个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海绵凹陷、陷入沙中程度显示压力作用效果);而“手压铅笔”时,通过拇指和食指的不同触觉,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实录2: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时,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有三类:

(方案1)分组实验:向学生提供教材中图10-4的器材:海绵、沙子、钉子做腿的小桌、砝码、盛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木板,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在清江中学的教研活动中,各小组均能在5分钟内完成实验,有的组设计2种、有的组设计3种实验方案,汇报时能准确地表述海绵、沙子的作用,有控制压力或受力面积的意识,还能用矿泉水瓶完成实验操作.但对木板的作用却存在问题:有不少学生认为木板可以通过平放、侧放、竖放来保持压力相同,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间的关系,实际操作中,无论在沙子上、还是海绵上均无法侧立、竖立.

在红尧中学的教研活动中,只有少数几个组的个别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有许多学生盲目活动,不知道海绵、沙子的作用,有同学将海绵放在沙子上、有同学将海绵放在“压力小桌”上;不知道砝码的作用,有同学将砝码正放、倒放在沙子上或海绵上;有部分同学停留在玩的层面上,作壁上观、看热闹……

(方案2)演示实验: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图10-4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汇报、评价、改进,最后让学生到讲台演示.

(方案3)多媒体演示:将演示实验中最后一环的学生演示改为多媒体课件演示.

评析:方案1是苏科版教材的设计思路,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开放性实验是新编教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助于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物理知、能基础好的,如清江中学的学生是合适的(即使他们对木板在实验中的“对比”作用并不清楚),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参与,积极动脑,大胆实践,既培养了科学思想,也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但对物理知、能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学,如红尧中学的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课堂上学生手忙脚乱,显得凌乱无序,并且教师缺乏应变能力,没有意识到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或操作指导.

方案2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汇报,其难度明显大于方案1,学生手中没有实物,仅通过观察图片,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去设计实验方案,对初二的学生“纸上谈兵”,不符合初中生从具体走向抽象的认知特点.同时,演示实验只锻炼了上讲台学生的实验能力,讲台下的学生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后面的学生由于距离远,实验的可见度并不好.因此,大多数学生不能对实验有全部的印象,他们陷入盲目接受的境地.

方案3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但课件替代不了实验.虽然课件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动静兼备等优点,能达到看清现象、知道方法、了解过程、得出结论的目的,能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实验是立体的、鲜活的、有生命的.因此,视频实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真实感,不可能产生实际实验中出现的千变万化或是意想不到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2教学建议与评析――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1)“全开放”:向学生提供教材中图10-4的器材,让他们自主选择、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2)“半开放”: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实验,侧重复习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改变变量?如何转换观察方式?然后,从教材所列器材中选择一组进行实验设计,并示范性演示实验过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过程.最后,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建议(1)适合知、能基础较好的、平时实验训练有素的学生,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建议(2)适合知、能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回忆”和“示范”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操作指导,为学生的设计和实验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许多的分组实验前,老师要求不明确、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活动随意性很大,学生普遍存在盲目玩的现象;有不少老师采用“倒计时”的形式,即根据后面教学内容所需时间的长短决定实验时间,随时叫停实验.

但无论是“全开放”、还是“半开放”,都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特别是生成性的问题,机智灵活地及时调控、及时指导,使实验活动有序地开展,防止“形式主义”与“走过场”现象的发生.

3“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从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角度看,苏科版教材对这个活动的设计无疑是最好的,但不一定是合适的.

教材是核心的课程资源,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践,它们集中了大量专家的心血.但仍无法顾及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使用时,应认真研究教材、领会其设计意图、把握其特色,绝不能把教材当圣经、生搬硬套,绝不能迷信权威、盲目崇拜.要因地、因生、因时,“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使教材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发挥.

初中生处在从直觉感知走向理性感知、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变化阶段.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等均存在差异,特别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差异更大.同时,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蹲下身子仰视学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合适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源于生活,更要适合学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8年级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压强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高中化学压强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使两个均匀柱状体对地压强相等的方法探讨
化学中的气体压强原理
“压强”教学的四个优化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变化的判断策略
基于从实验学化学的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压强概念教学案例剖析
创造技法在《压强》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