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会
(濮阳市华龙区畜牧局,河南 濮阳 457001)
浅谈如何科学防控羊小反刍兽疫
赵艳会
(濮阳市华龙区畜牧局,河南 濮阳457001)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 d,最长21 d。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 d。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在发热的前4 d,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等处。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为我国划定的一类疾病。
该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在疫区,该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人工感染猪,不出现临诊症状,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故猪在该病的流行病学中无意义。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其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小反刍兽疫病毒的靶细胞主要是淋巴组织和上皮细胞,从而造成呼吸道、消化道及淋巴组织的变性、坏死,引起肺炎、胃肠炎、口腔炎、脓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炎和脾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为丝状亚种SC小菌落型,属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成员,支原体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由一种形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形态。通常可见球菌样、丝状、螺旋状和颗粒状等多种形态,以球菌样为主,革兰氏染色阳性。
支原体对外界环境因素(如日光照射、干燥等)和化学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在空气中,特别是在阳光直射下几小时即可失去毒力,在37℃下1 w即死亡,在干燥条件下迅速死亡,对青霉素和龙胆紫有抵抗力,在冰冻的肺组织中能保持毒力1年以上,对苯胺燃料具有抵抗力,但1%来苏尔、5%漂白粉、1%~2%氢氧化钠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3.1加强检疫监督、严格引种
加强调运动物的管理工作,严禁从疫区调运牛羊等反刍动物;加强门卫制度;禁止羊贩子及来自疫区的亲朋好友及其他人员接触羊群。
3.2强化消毒灭源
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及尿液,将粪便集中堆放发酵,每周清扫、消毒圈舍及周围环境一次。
3.3加强病死畜处理工作
发现病死羊,立即在当地动物防疫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禁倒卖、销售和食用。
3.4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羊群出现高热,眼、鼻排大量分泌物,咳嗽、流涎、腹泻,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情况,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S858.26
B
1004-5090(2015)03-0027-01
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