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云
基于读者心理学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刘 云
随着高校图书馆运营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读者针对个性化图书馆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为了不断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读者的满意度,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服务方面需要紧紧围绕其心理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服务。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打造:第一,突出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比重;第二,基于读者心理需求打造个性化信息综合平台;第三,基于读者心理需求增设个性化资源库;第四,打造更加亲近读者的图书馆环境,增进个人归属感与满足感。
高校图书馆;读者心理学;个性化服务
[作 者]刘云,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
在各行各业中,我们都会发现心理学巧妙运用的案例,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中提及的读者心理学正是图书馆管理活动中成功运用心理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分支部分,这一理论已经在国外很多图书管理机构成功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和管理人员也愈发对读者心理学在构建新型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发挥的作用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个强调个性化至上的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广大师生和阅读者的新要求。
(一)读者心理学概念
相关学者对读者心理学的定义如下:读者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读者心理活动规律及图书馆设备对读者心理活动影响的学科。研究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通过归纳、分析、总结读者在图书馆借阅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而较为系统、科学地了解读者的心理活动趋势,图书馆管理者以此为改进切入点,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二)读者心理学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关联性
众所周知,阅读者在家庭背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教育程度以及自己性格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了独一无二的阅读兴趣和倾向。基于此,如果图书馆管理和研究者不能对阅读者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很好地把握,将无法快捷、高效地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阅读者的满足感也会大打折扣。
例如,读者心理学对人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就为图书馆更好地做好服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学习动机这一心理活动是推动读者到图书馆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产生不但受家庭因素影响,同时还会受周围环境、自身喜好等因素影响,因而图书馆管理者与研究者只有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在这些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因素中找到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才能用于图书馆服务实践,用来指导实际工作。
从上一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时需要紧紧抓住读者心理需要这一主线,同时参照读者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基于读者心理学相关理论,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服务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
在开展个性化服务之前,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广大师生和其他阅读群体展开大范围的调查,将统计数据归集整理,而后进行科学划分图书馆各类资源分配比例。由于调研对象数据的准确性和普遍性会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者的决策,因此前期的调研工作一定要深入落实,将前期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和阅读者身上,而非纸上谈兵。所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改变传统服务理念,把个性化服务宗旨贯穿到整个图书管理工作当中。
(二)打造现代化校园图书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第一,高校图书馆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存储设备方面的投入,改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其次,引入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丰富的数据库资源,与本校图书馆资源相对接,做到操作简便,界面友好,性能稳定。
(三)构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在完成观念转变和硬件升级的同时,高校图书馆需要打造基于读者心理且符合本校师生的特色数据库和个性化服务管理模式。第一,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可以让阅读者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料信息来源,这是高校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学科,引入相适应的资源,保持学科研究的前瞻性和实时性。还可以关注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的引入,进一步开拓阅读者视野,激发创新能力。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正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让数据库资源发挥了专业性和实践性并存的特色。第二,在个性化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首先可以加大对信息传输方面的投入,采用电子邮件、短信推送、弹窗提示等途径,让符合读者心理预期的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相应的读者。其次,打造智能化图书检索平台,系统会根据读者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自动推荐符合要求的资源。再次,建立个性化信息参考咨询平台,对读者关注度较高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并设立咨询平台为读者开展专业咨询服务。最后,建立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记录读者日常阅读中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帮助读者实现智能查询、学习科研、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
(四)构建高校图书馆生态服务系统
图书馆生态服务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图书馆工作者、阅读者、图书馆资源三者之间实现和谐发展。图书馆生态服务系统包含构成要素、系统结构、系统目标、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共同构成图书馆生态服务系统的基础。其中,构成要素包含主体和环境两大部分,主体涵盖了图书馆、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用户。环境涵盖了用户需求、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等。系统结构主要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系统目标是指系统的建设与运行需要达到的目标。运行机制是指系统在一系列要求之下的基本运行准则。
在具体构建高校图书馆生态服务系统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遵循整体性原则,在构建高校图书馆生态服务系统时,要从整理角度着手,充分考虑生态学理论、现代图书馆理念等会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因素。第二,遵循生态原则,生态原则讲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图书馆构建生态服务系统时必须要遵循。第三,递进原则,基于图书馆用户心理特征和个性化要求,设定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各层级之间递进互补。第四,动态原则,鉴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读者需求的日新月异,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构建也需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适应广大师生和阅读者的要求,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阅读满意度。
(五)营造增强读者归属感的人性化服务环境
人性化服务环境的构建与维护要从读者的心理角度出发。首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校图书馆在营造阅读环境时需要符合师生生理、尊重、安全、社交和自我实现的要求,为读者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其次,在细节服务方面,图书馆可以设置更多的引导标语,帮助读者便捷地查阅书籍;定期开展讲座,讲解相关设备使用方法、特色数据库功能等;开展读书月活动,增进读者交流。这些细节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心理需求。再次,对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借阅规则、罚款措施和各种规章制度等方面要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最后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将网络通信、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图书馆服务中来,从而为读者提供简单、快捷的服务。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无线上网、书吧等,以满足读者休闲和消遣的需要。
[1]覃熙,曹红兵.基于用户信息行为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实证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大学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
[2]崔虹燕.开放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门户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