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时 玲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张 时 玲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普遍选择。政治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理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普遍选择[1]。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纷纷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加大应用类专业比例。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等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设置正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改革、优化专业结构的产物。作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重要基础课程的政治经济学,这一传统理论课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如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值得探讨。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就业的压力。二是来自社会对大学生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发展方向。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揭示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传授的主要是经济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入门课”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理应服务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应该通过传授经济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着力提高学生经济理论的应用水平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2. 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是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与过去精英教育阶段相比,明显下降。而且近年来,某些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在高一阶段就进行文理分科,直接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经济学的学习基础较薄弱。政治经济学课程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改革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是顺应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即以大学生掌握知识多寡与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知识质量观,显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理应以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2]。就政治经济学课程而言,不是让学生学得越多越深越好,而是要以应用为目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应用政治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放在学生把握经济学的思维方法上。为此,我们应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二、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状况看,不管是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一)内容体系陈旧,缺乏时代性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和发展,但总体看来其内容体系并没有完全摆脱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框框束缚,内容相对陈旧,教材改革更新速度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如,很多教材的内容体系依然采取“二分法”,也就是基本上把政治经济学还是划分为两大部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3]。而且,对资本主义部分的分析, 主要还是偏重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对现代资本主义新问题、新特点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而社会主义部分的分析也主要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政策措施和政策文件为内容编写的。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逻辑松散,未能与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从理论逻辑上进行整合, 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缺乏一般性的分析,理论深度不足,缺乏对具有规律性的经济现象的剖析,也未能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缺乏时代感。
(二)内容抽象,对现实缺乏说明和解释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其概念抽象、内容较深奥,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同时,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4],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更难以理解与把握。因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的资本论,而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区别与变化,显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内容对现实经济已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应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内容,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由于政治经济学理论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绝对的主角,教师只管按教材内容讲课,不问学生兴趣,不管学生能消化吸收多少,也不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对理论都难以精准把握,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加欠缺了。其结果必然出现学生“上课‘认真’记笔记,考前拼命背笔记,考后随意扔笔记”的现象[5]。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课堂教学比过去生动活泼了一些, 但一些教师总是感觉教学时间紧,自己不详细剖析理论内容,学生就无法掌握,于是依然“满堂灌”,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且,多媒体的使用,使有些老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件的使用上,老师围绕课件展开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也始终放在屏幕上,学生对课程内容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的程度如何,老师很难观察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入门课”,都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而它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第一,从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的介绍入手,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在讲授教学内容前,引入一个案例或一种经济学现象,在对案例或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导入讲授内容[6]。例如,在讲授“资本的范畴”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货币“购买消费品”与“购买生产资料”的区别,然后,再讲授资本的概念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知识。
第二,联系现实的经济现象阐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它对当前的经济现象与经济问题是否具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目前是否依然具有适用性,这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问题在于需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深入的阐释。例如,在讲授资本积累规律时,可以从我国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就业难等现实问题入手,介绍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适用性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或引用一些现实的案例,一边讲述现象,一边用理论去分析。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引导学生用理论去分析。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在讲述劳动价值理论时,可以选用案例“梵·高的画其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让学生们讨论“梵·高画作的价值量是否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讲授资本周转时可以选用“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加速资本周转有什么重要意义?”
为了使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案例要与所授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有很好的契合度,要尽量选用学生们熟悉、感兴趣的且富有时代感的案例。(2)在案例教学前,应将相关理论进行充分讲解,然后再介绍案例。(3)在案例讨论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进行辩论。(4)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展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政治经济学,促进他们学到课本以外的实际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7]。
教学实践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第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课题,查阅资料,列出问题。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或由学生自己深入农村或企业进行调查,培养学生对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对经济问题的现状有所了解,通过思考,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8]。第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撰写课程论文。通过论文写作,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会有所提高。
(四)改革考评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不能考查学生应用能力。为了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出现,我们应改革考评方法。一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9],平时成绩应该根据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课程小论文、考勤情况来确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能力表现。二是在考试试卷设计上应加大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灵活应用题的比重,侧重考查学生理论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战勇.基于应用型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3):120-122.
[2]董毅,周之虎.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8):54-56.
[3]韩东林.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7):173-175.
[4]伯娜.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222-224.
[5]林海萍,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9(12):1912-1915.
[6]焦斌龙.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2):38-39.
[7]邱雪超. 强化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实践性设计[J].铜仁学院学报,2007(2):108-111.
[8]李伯霞.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3):156-157.
[9]祖宾.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改革刍议——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146-147.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5-0150-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5.036
作者简介:张时玲,女,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044-J10004000002)。
*收稿日期:2014-03-20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1 10:42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1111.104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