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五中学 康 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长期以来,高考的指挥棒使语文教学强调实用功能,不重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下,语文教育让人文精神浸润课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缺失一:“人格平等”;缺失二:共同学习;缺失三:品德教育;缺失四:赏识和信任;缺失五:阅读的生活习惯;缺失六: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一是语文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二是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三是语文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回答问题不积极;四是不善思维重复训练造成无效教学;五是课后阅读量少影响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宽度;六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且无法脱离教材的束缚等。
1.激发丰富想象,激励敢于创新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对于学生是何等的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大胆的想象空间,打破以往教师填鸭式的教育。
2.鼓励大胆表达,勇于积极发言
大部分的语文老师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就越显得冷清。年级越高学生的惰性心理就越强,他们习惯于静态参与。现在语文教学在课改之风的吹动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总结。我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是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就是不愿意举手,后来我想了个办法,采用小组对抗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果然不错,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3.善于大胆质疑,张扬自我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思、疑、问、悟相结合,这更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讨论,帮助他们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自己被教材感动,才能使学生感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翻开小学课本,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童心童趣跃然纸上。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蕴涵其中,人类底蕴也蕴涵其中。因此,教师先要钻研教材,理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领悟课文中所渗透的感情,再让学生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深刻的思想等人文素养来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
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情感诱因,由情入手,以文激情,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悟,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灵性,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以多种方式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郎读中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深沉含义,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体会了,他们的思想境界才能在读中得以升华。
客观事物存在着“真、善、美”与“假、丑、恶”之分。人们崇尚“真、善、美”,批驳“假、丑、恶”。但在客观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在传播“假、丑、恶”,在冲击人们正常的审美标准,学生更容易被这种诱惑所迷惑。作为教育者,应该注意自己教育环节中对学生要进行什么是“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作品的过程就是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如果老师善于捕捉、启发,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调动,而当学生真正感动的时候,他们也渐渐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语文教学中弘扬了这种人文精神,学生的欣赏标准也会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变得健康,高尚起来。
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就要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怀人文关怀;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用丰富的情感构筑课堂,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育应该以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
一位老师曾对学生说过:“语文课,我要教你们的不只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教你们如何去做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这不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吗?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我们要让人文精神浸润课堂。因此,弘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语文课堂教学,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