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随笔对中学生写作的指导意义

2015-03-20 06:25李艳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意趣叶圣陶议论文

李艳华

李艳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福建福州350108)。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关于《痈》一文的分析中将随笔与其他题材文章做了一个比较,提出:“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形式既没有一定,题材也随处可取。”形式上,叶老认为“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里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意思像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斗不拢笋也成。”至于题材,叶老认为“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做随笔的题材。读书的心得,日常的见闻,对于事物的感想或意见,在生活中感到的情味等等,无论怎样零碎,怎样琐屑,用来做别种文章也许不相宜的,用来作随笔无不相宜。”由此可见,随笔是一种题材广泛、表现形式自由的体裁。我们在这里取其有感而发、形式灵活自由之意,强调写作有感而发,有感就发,随“意”而下笔。这样,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不至于“无话可说”“不知怎么说”。随笔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消除他们对传统三大教学文体或者说正经“写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正因为如此,叶圣陶认为随笔可以作为写作他种文章的基本练习。可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对随笔的学习、了解、训练甚少,殊不知随笔中含有许多写作知识可学习借鉴。

一、随“意”而出,写作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随笔的材料取自实际生活,只要不是糊里糊涂过生活的人,生活延长下去,材料也源源不绝。而这样作文又是一条最正当的大道,文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自然不会去写近乎‘文字游戏’的东西。”罗志远在《随笔化写作实践解读》一书中写道:“随笔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可以促使写作主体对平时的随笔和生活体验进行反思和提炼,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可见生活、随笔、写作三者密不可分,生活不仅是随笔写作的源泉,而且是所有写作的源泉。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写作内容生活化。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疲于应付各种作业,无暇顾及周围的一切,等于远离了写作的源泉——生活。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能从内心出发描写自己对真实生活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反思看法,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样的结果是写作内容假大空,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废话连篇。因此,北大教授漆永祥在高考阅卷时提倡孩子们敢写自己的生活,敢写自己的喜乐甚至忧愁,敢写百样十色的社会现象,甚至批判社会现实。而我们身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是我们的生活内容,也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灵感和材料。如:中学教材朱自清《背影》中通过父亲到车站送别、为儿子买橘子的生活中常见细节表达父爱,鲁迅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拔何首乌、捕鸟等游戏写出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随“感”而发,写作具有新鲜的意趣

“写作内容生活化”并不是说见什么写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写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无用之事。叶圣陶说:“随笔的唯一条件在于‘新鲜的意趣’。你得到一点感想,你觉得这感想很有意趣,而且别人没有说过,于是把它写出来。读者对于这方面或者没有想到过,或者只是浮泛地想到过,不曾有过深入的体察,见了你的随笔,于是感到浓厚的兴味。”由此可见,写作要有自己的亮点,或主题或角度或结构新颖,写出自己觉得新鲜,同时又料想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也会觉得新鲜的文章来,才能让读者见了你的文章,感到浓厚的兴味。而不是机械模仿,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个性,缺乏真情实感,让人读之无味。这正如罗丹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来”。

例如一位学生在学完巴金的《小狗包弟》后写了一小段“忠实的走狗”: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写了文革时期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艺术家和隔壁家的小狗相处很好,后来他被打为反革命,批得头破血流,还被拖着游街示众。认识他的人为了保全自己,见到他都避开他,掉头走了。只有小狗不离不弃,后被专政队打断狗腿哀鸣三天而死了。有个词叫:“忠实走狗”,虽是贬义,恰恰反证了这条小狗是讲情义的、忠诚的,不见利忘义,不明哲保身。芸芸众生往往是天使和魔鬼、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在特殊时期可能就会暴露出人性丑陋的一面,留下永远难以弥补的悔与痛。该学生跳出了有关“文革”的主题,融入了自己对故事和人性的感悟、想法和情感,巧妙地将自己的观点、看法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创新。可见,只要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都可以把别人的书读出自己的,挖掘出新意,这就是“新鲜的意趣”。

三、随“形”而现,写作形式多样化

从近几年中高考作文试卷看,作文命题在文章体裁方面的普遍要求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目的是摆脱了单一文体的束缚,让考生可以选自己擅长的文体尽情展现写作才情。但事与愿违,以高考为例,“高中议论文训练效果调査问卷”的调查显示,在不限文体的考场作文中选择写议论文的占78%,接近八成,议论文可谓是“一枝独秀”。原因主要是教师平时的教学与学生的习作以议论文为主。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才情,而且导致学生作文出现素材堆积、套用严重,结构模板化、程式化以及内容假大空的议论文常见问题。可见,作文教学要走向开放,应打破这种局限,让作文的形式多样化。

由于具有形式自由、毫无规模的特点,随笔写作结构不受制于文体形式,结构形式自由。日记、信件、读书笔记、编故事……数不胜数,均可成为随笔的呈现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见的文体外,还应指导、鼓励学生写作其他题材,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写法和写作技巧,这样他们才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写作潜能,让他们的天性与个性完美地结合,能够真切、自由地表达,最终写出符合他们个性特质的文章来。例如《短文三篇》中富尔格姆的《信条》,作者仅用罗列幼儿园学过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规则的哲理。2001年高考,南京考生蒋昕捷以文言文编故事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赤兔之死》获满分,令人拍案传奇。

此外,语言风格也应是自由的,可以热烈奔放,可以含蓄冷峻,可以嬉笑怒骂,可以严肃认真。作文形式丰富多彩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定会笔下生花。

由此可见,随笔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写作形式,冲破了传统作文的要求与束缚,给学生更广阔的写作平台。而且告诉我们写作来源于生活,要用心地描写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意趣,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写真事、抒真情,才能写出有感情、有生命力的文章来。随笔写作这些特点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响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二者相得益彰地指引着中学生写作走向更高的水平。因此,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随笔写作,让随笔随时随地地发挥它的写作指导意义。

[1]叶圣陶.文章例话[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9).

[2]罗志远.随笔化写作实践解读[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7).

[3]查颖涵.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3(23).

[4]郭金梅.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3).

[5]黄悠华.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让随笔写作渗透初中作文教学[J].散文百家.2012(6).

猜你喜欢
意趣叶圣陶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从中国牌到中国意趣——论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传统意趣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