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15-03-20 04:40马占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大学改革

马占科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系,宁夏固原756000)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须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强健体魄紧密联系起来,尽快适应转型期的要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转型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1.2.2 访谈法

通过各种形式走访有关专家、学者,了解他们对解决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2.1.1 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方面都处于下降趋势。在当今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这是当前政府、学校、家庭等亟待深思和解决的难题。

2.1.2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中了解到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在部分高校已进入深水区,主要呈现出以下模式: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以南京理工、江苏大学为代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福建师大为代表的“主附项兼修”模式;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俱乐部”模式等[1]。改革得到了大多数高校体育工作的认可,很多高校开始效仿以上几种教学模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体育师资、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使得大学体育课程落实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拓展体育职能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阻力。部分学校因为学校领导不重视、师资匮乏、场地器材等原因还停留在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阶段,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从而导致学生体质严重下降。

2.2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设想

2.2.1 课程改革要突出“地方性、民族性”特色

本研究在查阅资料和走访中发现大多数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基本上是按照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对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设置的较少。本研究认为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应适当减少竞技类项目,增加地域性优势体育项目或“地方性、民族性”传统体育项目,譬如水上运动、滑冰、滑雪、蹴球、木球、摔跤、攀岩、飞标、舞龙舞狮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大学体育运动项目,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还使许多民族项目得以传承。

2.2.2 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

在大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因身体素质不佳或缺乏某些生活能力等而遭受不同程度不平等对待,如好多学校在课程设置里就没有考虑这部分同学,他们只能无奈地远离体育课,按照要求申请免修。本研究认为应该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增加适合弱势群体的运动项目,或增加运动强度不大的一些民族传统项目、游戏等。

2.2.3 课程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基”型、“并列”型、“一体化”型、“主附项兼修”型、“俱乐部”型和“三自主”型教学模式等,以上这些教学模式在部分地区适合而在另外一些地区未必适合。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否真正引起体育教学论的变革,是评判教学模式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衡量标准[2]。本研究认为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身体素质、个性发展等。因此,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经验,在《纲要》框架内适当拓展教学模式。

2.2.4 课程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多年来大学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内容和标准基本都沿用一种模式:(1)基本身体素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占20%;(2)运动技能达标、技评占70%;(3)学习态度(出勤等)10%。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运动技术水平和体能为核心,注重的是结果评价,对身体素质先天较弱的同学很不公平,忽视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3]。本研究倡导“练在平时、考在平时、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方法,也就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评价激励和改进功能,努力创新学生主体评价[4],全力突破瓶颈制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5 课程改革要提升教师素质

2.2.5.1 课程改革要重视一线教师的困难

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最终通过体育教师来实现,体育教师的素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关注的问题之一[5]。体育教师和其他课程老师相比是比较辛苦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操场进行组织与教学。当前,体育教师呼声较强烈的是工作得不到肯定、学校不重视体育、场地器材匮乏、教学事故认定没有做到有法可依等。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等要经常深入到操场倾听一线老师的真实想法,及时排除和解决他们的困难。

2.2.5.2 课程改革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体育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在职攻读高学位等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在教学大纲中设置弹性内容[6]。

2.2.5.3 课程改革需教师提高师德

教师需要将自己的师德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加强责任心,这会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学时,适当增加“地方性、民族性”传统项目。

(2)大学体育课程项目设置要合理。避免大学体育与中学体育的重复,充分考虑弱势群体,设置一些智力项目或运动量较小的项目,让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来。

(3)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模式,努力寻找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本研究倡导“练在平时、考在平时、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将学生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弱势群体,避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方法。因此,要加强改革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制度等,注重评价激励和改进功能,努力促成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全力突破瓶颈制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提高师德和专业文化素质。教师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避免误人子弟,并且要加强业务知识练习。

3.2 建议

(1)各学校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增加当地民族特色项目,使当地民族特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

(2)在教学模式选择上,要考虑本学校实际,多征求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

(3)在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实行分层次、分阶段考试,适当提高过程评价分值,让身体条件不佳的学生看到希望。

(4)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培训体育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并加强激励政策,使一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带领学生完成课程任务。

[1]东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考试周刊,2007(47):66-66.

[2]李富菊.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化趋势反思[J].体育学刊,2003,10(5):12-12.

[3]须晓东.论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构想[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3):95-95.

[4]吴国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5]武军,霍照.适应社会发展加快大学体育课程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37-37.

[6]庄希琛,解析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3,20(3):96-96.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大学改革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