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止痛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 ※

2015-03-20 04:05田红军,曹清慧,焦月玲
河北中医 2015年2期

温通止痛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

田红军曹清慧1焦月玲2李淑女3王晓燕4

(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衡水053000)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药疗法;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2.041

【中图分类号】R587.205.31;R745.0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2-0258-02

作者简介:田红军(1973—),男,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收稿日期:(2013-12-03)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2178)

1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糖尿病科,河北衡水053000

2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五官科,河北衡水053000

3河北省饶阳县中医医院妇产科,河北饶阳053900

4河北省饶阳县中医医院脑病科,河北饶阳0539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肢体疼痛麻木、四肢不温,主要病机早期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而在晚期阳虚络瘀和阳郁络瘀证甚为常见。温阳止痛、通阳止痛、温通止痛法用于临床,每获良效,温通止痛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如下。

1阳虚致痛,虚痛,温阳止痛

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指出“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为一身之宝,是机体活动的原动力。《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在生理情况下,经脉脏腑肢节得到阳气的温煦、津血的濡养,则伸蜷自如而无病。若阳气不足,营卫气血虚弱,脉络瘀阻,气血不得通达四肢,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濡养,则出现四肢厥冷、肢体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状。

阳虚生内寒,并易感召六淫之寒邪,内外寒邪相引,侵袭经脉则导致经脉挛急蜷缩而疼痛。如《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此之谓因阳虚致痛,即“不荣则痛”,属虚痛。

明代温补学派医家薛立斋、汪石山、张景岳等对虚证疼痛的论治,突破“痛无补法”之禁区,倡以温补治痛。张景岳在《质疑录》中强调“凡属诸痛之虚者,不可以不补也”,并又据补法提出“不荣则痛”的理论与“不通则痛”相联偶。因此,阳虚疼痛的治疗当循“虚者补之”、“损者温之”、“寒者温之”、“瘀者通之”之旨,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为大法,补之通之化之。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临证常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法治之。

2阳郁致痛,实痛,通阳止痛

《金匮钩玄·六郁》指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又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

阳气郁滞多以阳气虚衰为前提,诚如《景岳全书·胁痛》所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人体的阳气通过正常的升降出入布运流行,来发挥其温煦、濡养、气化、防御、固摄等各种作用,一旦运行受阻,“阳气郁遏”,即产生疾病。故阳气不虚则不易郁滞。

叶天士认为“阳气窒闭,浊阴凝痞”,阳气不通是“浊阴凝痞”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阳气不通导致痰浊瘀血停积于络脉,痰浊瘀血反过来加重阳气不通,以致“不通则痛”,亦属实痛。临证常以通阳止痛法治之。

通阳目的就是以各种手段来疏通郁遏的阳气,恢复其正常的升降出入,使阳气不宣者得以发散,使阳气郁遏者得以宣通,使阴阳不和者得以交通,既是方法,又是目的。阳气通达则痰浊瘀血可除,痰浊瘀血得去则络脉畅通,疼痛缓解。正如《灵枢·经脉》云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通阳法”是祛痰化瘀之外的又一治则。

3通阳与温阳并用,温通止痛

由于虚痛是因阳虚失于温运,其不通的程度一般较轻,而实痛是因阳气郁闭,痰浊瘀血阻络,其不通的程度往往较重。临床上虚痛的痛势较缓,而实痛的痛势较剧,往往虚实夹杂者多见,即阳气的不通与阳气不足常同时出现,故温阳与通阳常须合用,俾阳气流通则有助于阳气生成,阳气充足也有助于阳气流通,这2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温通并用,使阳气充足宣通,周身营卫气血运行通畅,一则有利于邪气的祛除,二则可以防止再次感受邪气。

需要强调的是,运用温通法,必以阳虚证为前提。临证须辨别是阳虚还是阳郁,是虚还是实,以虚为主还是以实为主,进而确定治疗方案和用药原则。虚痛者,温阳为主;实痛者,通阳为主,温阳为辅,佐以化痰祛瘀,通络止痛则疼痛可蠲。故治痛之法,不可单治其痛,必同时治其因。

4麻黄、桂枝的温通止痛作用

一些辛香走窜的解表剂具有明显的透皮促渗作用,用于熏洗疗效迅速。如麻黄、桂枝、细辛、白芷、藁本、薄荷等[1]。

麻黄,《本草正义》称其“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肺气宣降正常有助于气血运行循其常道,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五代《日华子诸家本草》称麻黄“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调血脉指麻黄能温通血脉。本品既入阳分,外可疏通肌腠经络;又入阴分,内可深入痰积瘀结,消瘀散结。

桂枝,《药品化义》云“能领药至痛处”,《本草求真》所言其症“有因风,因湿,因痰,因寒,因瘀,因虚之异,需用桂枝以为向导”。也进一步解释了桂枝在疼痛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麻黄、桂枝味辛,性温,辛味行散走窜,温能散寒通阳,这恰好直接针对了引起疼痛的基本原因:经络气血的壅滞不通。寒性收引凝滞,故疼痛多夹寒邪,用麻黄桂枝温经散寒,疏通气血,可达止痛目的,《神农本草经》亦有桂枝“为诸药先聘通使”的论述。临证时糖尿病肢体疼痛的外洗药中常以麻黄、桂枝为向导,引活血通络等药直达病所,恒获良效。

参考文献

[1]裴崇墨,郭宏华,张玉盘,等.中药透皮促进剂在熏洗疗法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4,24(3):48-49.

(本文编辑: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