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蓓
赵蓓/西安翻译学院助教(陕西西安71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中国的外语教育在20世纪80、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自西班牙语专业1952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以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跨越式的发展,中国与拉美国家从贸易投资到人文、社会、科技、旅游等各个领域合作和交流不断加深,南南合作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在这种政治经济新形势下,西班牙语教育的大力推进成为大势所趋。在从事西语教育的这些年里,我们越来越感到要学好西班牙语必须要深入了解西语国家的文化,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下面我们将从文化定义着手,深入了解跨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西班牙语习得的关系。
文化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解。直到1977年,从事交际研究的萨姆瓦等人将文化定义为:经过若干个世纪以来个人与集团的努力,被大多数人所继承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观、态度、意义、阶级、宗教、时间观念、角色分工、空间的运用、世界观、物质财富,等等的总体。可以看出文化表现不仅存在于人的日常行为中,行为方式中,还存在于人的意识形态中。随着时间、人群、区域而改变,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的综合体现。
顾名思义,跨文化就是从彼文化到此文化,大至政治接待,商贸谈判,小至旅游接待、看外国小说,外国电影,都是我们以不同的身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表现方式。因此我们看出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是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语言既是文化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与发扬文化的功能。正如国内外外语界的共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文化”(陈申,1999;高一虹。2000)。在国内,外语教育就是向中国人教授外国语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的外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外语从以前的单纯纽带,翻译作用转为现在的交流的作用。为了实现跨文化无障碍交流交际,为了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法、词汇、语音、口语听力,还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具体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教育与跨文件交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具体表现为:
1.外语教育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根据文秋芳(1999),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指的是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要从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程度开始,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敏感性,最终达到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外语的目的。而据胡文仲、高一虹(1997),外语教育的目的从微观看是“语言能力”,中观看是“交际能力”,宏观来看是“社会文化能力”。由此可见,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想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提升外语教育的能力。只有提高了外语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外语语法、语音、词汇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目的国文化,才能正确理解翻译目的国语言。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现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和现实意思。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让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区域的人群跨越障碍,实现交流促进互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而外语教育担负着教授外语的责任,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跨文化无障碍交流。通过外语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所学语言的历史、地理、制度、习俗和价值标准,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形态意识,促进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人与人、地区与地区的融合。而这也符合新时代下对外语教育的要求。反之,只有将教育成果应用于现实,实现借助语言文化无障碍交流,在社会、科学、人文等方面获得利益,外语教育也才实现了它的现实意义。
西班牙语教育相对于其他外语如英语、法语、日语等发展较晚。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西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集中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地域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中国与西语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缓慢,西语教育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90年代,随着中拉关系的快速升温以及西班牙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后复苏,西班牙语人才在中国的需求逐渐扩大,应对这种需求,很多教育机构都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
据1992年国家教委编写的 《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西班牙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西班牙语语言技能和熟巧的训练;使学生对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和国情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用西班牙语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提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个教学大纲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由于当时教授西班牙语的学校较少,学制长短不同,专业倾向也各有侧重,所制订出的大纲尽管对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随着社会通讯、交通、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的推进,此大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原因在于对西班牙语专业教育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方面。在文化层面只是要求学生对西语国家的文化和国情有初步了解,这并不能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无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我们对西安西班牙语专业教育进行了摸底调查,目的在于了解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程度及对文化追求敏感性基础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西语习得的重要性做出客观评价,并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西语教育现状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现有开设西班牙语本科专业的两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安翻译学院调查走访,对十位西语专业学生和老师随机访问,我们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资料。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我们获得了调查的结论。
通过访问7位学生和3位老师,我们了解到这两所大学目前暂未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育的重要性都有所认识。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一致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学好西班牙语,就必须要了解西语国家的文化。由于文化讲解与语法学习不可分割,所有授课教师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渗透西语国家文化。通过询问两所高校的培养计划,我们知道在低年级的课程设置中,两所大学都在低年级开设了西班牙拉美概况课程,对不同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讲解。此外,近几年因特网的以及手机3G的普及极大便捷了学生知识的查阅、资料的收集,弥补了课堂讲授机械局限的缺陷,满足了学生对外国文化风俗,意识形态的求知欲,也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对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观上,学生和老师都意识到了文化差异和文化对于西语习得的重要性,在客观上,学校和社会上都具备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条件。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了西语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边倒地持肯定态度。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中的文化依附。在西语习得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首先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基础技能(听、说、读、写)。但想要扎实地掌握西班牙语的语言基础,从学习之初就应把理解和表达两方面结合起来,例如语音的学习,字母Z的发音是舌尖齿间擦清辅音,即咬舌音,但西班牙中部马德里地区和拉丁美洲很多西语国家,这个音已经被舌尖齿背擦清辅音代替。如果不了解西语国家的语言发展进程,就很难准确发音。而词汇语法与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西班牙语非常忌讳重复,经常使用各种代词,宾格、与格、中性代词在文章中比比皆是,连冠词都有指代的作用。这与西班牙人的性格有极大的关联。西班牙地处地中海,气候影响,热情奔放,追求自由,因此人们一致认为话语的重复是语言表达上的缺陷,不符合他们的性格习惯。和汉语英语相比,西班牙语代词的使用更为频繁,只有了解了这个文化依附,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代词的各种指代功能。
2.翻译中的文化依托。西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得体的西班牙语进行交际,而最终就要通过翻译来体现。翻译的语言,要符合西语国家的说话习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的汉语文化与西语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要想准确完整地翻译进行西译汉或是汉译西,就需要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依托。例如西语单词BELEN,在字典的翻译就是模型的意思,但实际上这是西班牙人在圣诞节时摆设的耶稣诞生场景。这种模型可大可小,不仅在博物馆、商场布置,而且西班牙家家户户在家里都会在圣诞树下布置一个这样的模型。如果单单知道模型这个意思,而不知道《圣经》的相关知识,不了解西班牙人的宗教信仰,就不会准确翻译出这个单词。由此可以看出,想要真正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在教学之初就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实际应用中的文化依托。在实际运用中,更要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中国女生在走路时习惯挽胳膊,但在西方国家成年同性是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又如西班牙人比较独立,注意隐私,不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中国人以助人为乐,有时候并不注意对方是否愿意接受。这就是交际双方对对方所依附的文化理解的差异造成的。只有了解了西语国家的习惯,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我们再次深刻理解语言是社会文化产物,是文化的反映。在西班牙语习得的过程中,文化依附在语言上,依附在理解翻译实际应用中。文化讲授和文化意识培养应依附在学习之初,依附在语音语法词汇的讲授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贯穿于西语教育的整个过程。既要学习西语国家文化,也要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总结,找出两个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无障碍交际,推动西班牙语教育的大力发展。
[1]廉美瑾.西班牙文化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陈俊森.跨文化教育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8]李娅玲.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