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

2015-03-20 01:49宋梦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宋梦岚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引导对策

宋梦岚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此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研究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状况,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人生态度;引导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下,根据自我生活的体验,在人的生存以及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是指导人生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目的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1].

为了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和文化思潮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2014年12月我们对合肥市某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在不同院系随机抽取班级进行现场测试,共发放问卷450余份,有效问卷425份,有效率95%.问卷涉及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如:学习的动力、对理想工作的要求、对未来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道德价值等问题,为我们开展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1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生态度的现状分析

1.1 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此次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大学生奋斗的主要动机是?”26%的大学生回答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10%的大学生回答是“出人头地,回报家庭,光宗耀祖”,10%的大学生回答“为了金钱、名利、荣誉、社会地位”,54%大学生回答是“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的更好”.“当你遇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吗?”64%的大学生回答是“不会”,23%的大学生回答是“可能”,13%的大学生回答是“会”.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2].

1.2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功利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此次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对“你毕业后为了什么而努力?”的问题,有74.2%的大学生回答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真正“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为9.7%,而不太明确的占16.1%,尽管大学生兼顾社会和个人,但在两者之间更偏重于个人.

对“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有3%的大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学习目的.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显示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有13.8%的大学生以获得一张文凭为主要的学习目的.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实际,回答为今后能自食其力,谋求理想职业而学习的为33.3%,回答为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学习的为49.9%.这证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从单纯的一纸文凭转向校外竞争激烈的实际生活.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例如,回答为报效祖国和为报恩父母或教师的仅有9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倾向还表现在,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抑制.有资料显示,大学生中有45.2%人感到自己当前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3].

1.3 盲目的自我膨胀,实际的自卑意识

一方面,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超出了实际水平.例如对“您将来想成为怎么样的人”的问题,有41%的大学生回答“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有31%的人回答“讲道德,有良心的中国公民”,还有19%大学生回答“生活过的一般般就行了,不追求高级生活”.仅有9%的人回答成为“重要的官员或领导”,另一方面,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又转化成抱怨环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例如,在回答你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是否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90%以上的大学生回答“不利于”,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因为现在社会比较现实,不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往往把金钱看的很重要,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迷失自己.还有的大学生认为,如今的社会就业环境门槛高,对工作经验要求比较多,但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很难一下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加上一些诸如托关系、走后门的情况普遍,大学生个人发展缺乏一个公平的环境.这些大学生同样是对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感缺乏正确认识[4].

1.4 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例如此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有62%的大学生考虑“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25%考虑的是“经济收入高”,有13%回答“工作轻松而稳定”,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的较少,有些大学生对那些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5].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1.1 优化课堂载体

课堂集教育、管理、服务、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正规的载体.课堂是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化行为规范,宣传大政方针,化解思想矛盾,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堂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与“三观”教育、国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2.1.1.1 与“三观”教育相结合

崇高的理想信念,来自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使大学生明确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人生观去思考和对待人生中面临的荣辱、得失和贫富等问题.以及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和社会、国家的关系.大学生的“三观”建立好了,理想信念才能坚定.

2.1.1.2 与国情教育相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加强国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建设社会主义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党根据不同的战略时期提出的建设目标都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所形成的理想体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把握我国的国情现状,使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了解时代的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身努力的目标.

2.1.1.3 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的人格完善为价值目标,以贵和乐群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推己及人为价值思维方式,以修齐治平为人格修养的实践操作程序.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培养了炎黄子孙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化解社会、道德、精神、价值等问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教育,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使他们高度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振兴中华民族的信念,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群体的融合,树立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信念.

2.1.1.4 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有真理、有正义、有科学、有人格,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良知.

2.1.2 优化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高校的活动载体大致可分为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科研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适应高校形势的新变化的探索与创新.以活动为载体,有着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所不及的独到之处:一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二是能较好地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因此,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尽量通过以下形式来优化活动载体:

(1)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是其它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

(2)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社会,正确地对待生活.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已经远不是知识性的课堂传授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完成.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①通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②通过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③通过科技创新和科研立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④通过举办艺术节、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使他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在对多样化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分析中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根本提高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

2.2 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当树立均衡发展的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知识的传播场所.培养高素质的、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是任何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加工厂”,所生产的“产品”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会得到认可.因此,高校必须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大学生应当树立均衡发展的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好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可是在其他方面就相对落后.我们应该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事情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不断的发现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应不断的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增加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3)重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学育人和环境育人,环境育人就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另外,校园文化是充实学生头脑,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的途径.同时,校园文化还能构筑学生的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所以我们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使大学生获得新知识,增长才干,培养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增强团队意识,使学生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的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清明节、雷锋纪念日、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其中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大约有10%以上,这个比例应该说是很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要靠学校的教育,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成立心理协会对大学生提供咨询;另一方面要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大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教育不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学校在校学生96%以上都是团员,有近60%的学生至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抓好团学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增强团学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不断加快,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具有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够不被这个竞争激烈社会所淘汰.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1〕何腾腾.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英才学校学报,2014,10(4):37-40.

〔2〕李想.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与教育引导对策[J].山东英才学校学报,赤峰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4):157-158.

〔3〕曾丽.当代大学生人生态度调查和正确人生观培养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4):102-104.

〔4〕李洁.大学生人生态度现状与转化策略[J].青年研究,2014:12-22.

〔5〕黄翠翠,于濂清,张均瑶.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的挑战与着手点[J].教育与职业,2014(30):77-78.

G648.7

A

1673-260X(2015)12-0229-03

校级科研项目(2015S013)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世界观(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论伊拉斯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