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若干思考

2015-03-20 00:42吴丹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大学生

吴丹洁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心身健康和学习效率,及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以及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些方面都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已经证明,在心理上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存在的学生具有相当一部分,具有30%左右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而且呈现日益严重趋势,更有甚者很多的案例还走极端和性格扭曲,焦虑和强迫以及抑郁等是其主要体现.究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单亲家庭和自感学习压力等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其中成长经历影响因素就是单亲家庭,适应学校问题成为其他因素,就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而言,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尽快对大学生活进行适应.

1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产生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主要源自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1.1 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分析一下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人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在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变化都是巨大的,尤其是社会竞争机制将更大的影响到人们.每一个人都处在社会竞争压力侵扰之中,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的引发因素,人在各种活动中注重把自身价值显示出来,表现欲和参与意识强烈就是具体表现,而学生并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环境条件属于一种挑战,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考试失败和评奖落选等状况面前,学生就会极易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之中.与此同时,刚入大学的新生面对变迁的学校环境和学习与生活条件的变化,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对变化的环境不能很快的适应,从而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

1.2 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家庭因素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往往就是一个人认识客观现实的开始,家庭教育与影响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有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过分严格要求子女,彼此沟通匮乏,以高压加棍棒方式对孩子进行强迫,导致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或者个性和棱角被磨平,对社会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父母则过分溺爱子女,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致使子女具备较差的独立性,在困难面前往往以逃避处之,自制能力和自信心不足;而有的父母放任自流子女行为,适当的教育欠缺,导致子女会以自我为中心,养成比较任性和自以为是以及教养匮乏的脾气,对集体生活很难适应;而不少大学生家庭贫困,往往为生活发愁,甚至连学费都是欠着,形成过重的生活与心理负担,自卑情绪极易产生.当然并不是说,家庭贫困是直接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本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身家庭贫困的认识都能够做到正确对待,刻苦学习和成绩优秀,能够做到家穷志不穷;还有一些大学生受父母感情不合等影响,出现心理压抑等不良心理.

1.3 学习压力影响

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很快适应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法,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失落自卑的心理就会产生.而有些学生在对自我发展追求时,受能力限制,往往顾此失彼,一旦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达不到,往往就会陷入悲观失望和消极情绪状态之中.有的高校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对素质教育的推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智育和专业教育过于片面强调,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上重视程度不足.拿学分和奖学金成为不少学生热衷的目标,而没有参与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对各种有益活动参与激情和动力严重的匮乏,陷入自我封闭状态之中.

1.4 就业压力的影响

在就是源自就业压力方面的影响.在迅速发展社会经济背景下,日趋激烈成为社会竞争的态势.学生往往在刚一跨进校门时对就业问题就得思考,把将来自己的出路作为重点考虑方向,许多学生对很多施展个性的机会被迫放弃,甚至有时被迫压抑自己的个性对不喜欢的事去做,比如参加各种培训班要占去很多的时间,准备各类证书考试要占用很多精力,目的就是增加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大的关键因素源于就业压力.

2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方法

就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而言,其目标和任务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加强是基于新形势背景,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的全面贯彻,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实施的重中之重环节,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属于对其进行促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2.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求知欲

注重大学生良好求知欲的培养,浓厚探索兴趣的培养.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是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所在,为将来能够在社会打拼获得立足之地奠定基础.高校学习方法和内容极大的不同于与中学,因此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对大学学习方法和内容能够适应,注重把学习要领尽快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学习社会知识目的是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适应,当今复合型与多方位人才成为社会的急需.在大学生活中,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掌握各种能力也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注重环节,比如注重提升同学和朋友以及师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对各种困难积极应对能力,提升对各种问题处理能力.因为往往对于一个人而言,其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定型就在大学生活这个阶段,因此,对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树立而言,注重良好的求知欲的培养,激发探索兴趣,把更多的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到手就是唯一途径,而且也是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的有效渠道.

2.2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定位和认知自己应该做到准确,社会以“天之骄子”称呼大学生,因此作为大学生自身不能以此自居和骄傲自大,对自己估价过高.当然也不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陷入妄自菲薄状态,对自己估价过低.自我认知的具体指标应定位在“自尊和自强,自信和自立,以及自制和自爱”上,自我完善具体指标确定为“真诚与理解,信任和体贴,加上热情和友善,以及幽默和开朗”,做到对自我认识能够客观,评价正确.这对于大学生克服自我认识和对事物思考理想化等认知偏差,在校园健康快乐成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毕业后有效适应社会工作都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2.3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意志品质,对各种挫折敢于面对

人生之路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些挫折和困难会遇到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要想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应注重自身抗挫折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心理保持在健康向上状态之中,把心理素质提高上来,对挫折正确面对,并能够对挫折主动适应和战胜.要做到这些,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自身素质修养的加强,有意识的使自己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状态之中;二是注重培养对自己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素质被不断的优化,使适应能力被增强;三是意志品质要坚强,把“有志者事竟成”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对自身的意志品质进行优化,做意志坚强的人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

2.4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绪体验,提高情绪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在心理素质教育中,情绪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定的周期里一个人的情绪会出现高潮和低潮,而就情绪调节而言,最为关键的就是把握高潮和控制低潮.但是一个人心理不成熟往往就表现在过分的情绪化上,在对问题处理和矛盾解决上不能做到以理性对待,而是感情用事,这样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激化矛盾.出现在大学里的各种矛盾相比于社会矛盾而言,就是小巫见大巫,不算什么大矛盾,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处理时,要注重培养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能力,注重对情绪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熟练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技巧,从而使情绪能够积极健康,学会对消极不健康情绪的排除;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为未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就职业成功过程来看,缺少机会或资历浅薄往往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后天学习和实践以及锻炼是心理素质高低好坏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应注重对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积极对心理素质教育报告进行听取,注重对心理素质常识的学习,对课外社团活动和积极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等等;这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3 构建系统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

我国高校的任务是把建设社会主义合格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出来,而其中任务完成好坏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好坏.因此,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途径进行探讨,其重要意义凸显.

笔者首先分析了近几年来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并结合相关课题研究,以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教室学习加强以及注重建设宿舍文化为切入点,对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效途径进行探讨.总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成为很多大学生出现心理素质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单独的原因方面,而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者其责任是不可推卸的.目前,就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来看,其内容呈现单一特征.学生受益不大,以治疗为重,对预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与思政教育脱离,而且在联系学科教学方面表现匮乏,师资和理论研究匮乏,这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导致因素,因此,对这一系列的障碍优先克服是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被推进的必要之举.就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而言,应该贯穿于教室和宿舍以及校园每一个角落,实现全方位的开展,从而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真正的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3.1 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入教室,化解学习压力

复杂性和系统性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特征,并且密切联系着各学科教学,就心理学本身内容来看,与许多相关学科相关.应该说,心理素质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渗透.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这是最有效的形式,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许多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开展通过各学科教学实现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这是最为遗憾的事.各学科教学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主动把心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的意识匮乏.在很多高校,就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来看,其特点体现在内容单一,不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系统的教学计划不具备,课程体系不完整,教育规划全面性匮乏,主次和重点以及层次没有,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系统性和全面性匮乏.目前,基本的心理素质知识欠缺,维护与调节心理基本技能匮乏成为大学生普遍现象,忽视群体教育是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出现这种局面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紧密联结日常的学科教学是极为必要之举,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有效不断化解压力和各种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是对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预防的有效手段.

3.2 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入宿舍,化解生活压力

把心理素质教育在宿舍渗透,建立专职咨询队伍是极为必要的.成员为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被全方位营造,渠道被拓宽.其中,核心团队组成人员包括受过培训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心理自助组织由较高心理素质和较强责任心同学组成.这样校内的人力资源就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够把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学生吸收进来.从而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更容易实现全方位.

3.3 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入校园,化解发展压力

大学生生活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会心情愉快,经常参与丰富的文化活动会精神振奋和生活充实.因此,在高校极有必要把各种大学生社团和群众组织成立起来,注重把健康向上文化娱乐活动开展起来,促进校际校园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注重把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来,把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活环境营造出来.有科学家认为,环境将会极大的影响到人的心理,人处于优美的环境中还会心情愉悦.因此,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关键在于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的营造,文明健康的心理环境的打造.校园文化是学生乐观向上生活态度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培养健康愉悦情绪特征的关键.在文明校园建设中,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是重中之重,校园文化有利于推动大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促进自身道德境界的提高,使集体主义意识进一步增强,并能够净化大学生心灵,并在协调发展学生方面发挥积极的功能.高校校园良好的精神氛围会很快的感染学生,在心境调节和陶冶情操以及造就性格上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上,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积极向上和睦的群体氛围是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推动力.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利于大学生施展才华,促进竞争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提升人际沟通关系能力,使人格更加健全,为健康发展心理品质奠定基础.

4 结论

大学生属于社会特殊群体,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变化是极为明显的,其影响力源自主观和客观方面,许多心理问题很容易产生:从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得知:20%-30%之间是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是心理咨询人数的状态,可喜的是社会各界已经广泛开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给予重视.相信在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各团体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关爱下,广大大学生迎生命阳光、快乐大学生活,健全心理素质,有可观职业前景.

〔1〕张大均,李晓辉,龚玲.关于心理素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思考(一)——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王占利,赵娜.论电影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和参与模式[J].电影文学,2012(13).

〔3〕张大均,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蔡翠华.论音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

〔5〕马喜亭.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6〕刘雄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体育的健心作用述评——来自国外研究的证据[J].中国特殊教育,2009(07).

〔7〕黄艳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建立和谐宿舍关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8〕张林勇.美术教育对开发脑潜能、促进心理健康的独特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05).

〔9〕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