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杨娜,李 煜,吴 虹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 710128)
近几年来,有关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日益升温,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方法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指对口头话语或书面话语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这些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权力、控制、不平等、偏见等社会问题。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出发点是社会问题,而新闻媒体作为大众了解社会的一个媒介,扮演着传递事实、影响并引导受众的作用。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者对媒介话语的关注较多。媒体话语成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一个主要关注目标正是因为它与制度、权力、意识形态等社会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当代民主社会的权力、意识形态的成功运作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而作为星二代李天一的案件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将从三维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两大理论出发,探讨这些报道背后的权力、制度、不公平等社会现象。
Fairclough于1989年在他出版的Language and Power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维分析理论,认为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受到了社会结构制度的影响而且还对社会结构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任何传播事件都可以用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因此,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对于文本的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文本的语言形式;二是对于话语实践的分析,主要阐述新闻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三是对于社会实践的分析,主要关注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在这其中,第一模块是本研究的重点,主要分析工具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个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研究系统功能语法的学者们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沟通的工具,它执行着许许多多的功能。韩礼德把语言的这些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概念功能也叫经验功能,它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主要通过及物性和语态来实现。及物性属于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经历分成若干个过程。韩礼德认为人类的经验可以分成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物质过程是指做某件事的过程,通常由动作者、动词和目标构成;心理过程是指所想、所感和喜好的心理活动过程;关系过程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是指人类生理活动这些过程;言语过程是指通过讲话来进行的活动;存在过程是指事物存在的过程。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主动语态的出发点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语态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一般来讲,被动语态更加客观。除了上述的概念功能之外,语言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地位、态度、身份、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在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框架理论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从文本层面、话语实践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分析。
就文本层面而言,本文将从及物性视角和身份用词视角对中国日报和纽约邮报上关于“李天一案开始审理”的报道进行分析。
1.及物性分析:按照韩礼德的分类,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经验分成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和言语过程等六种过程。每种过程都反映人类在客观世界的不同经验。下面是这两篇报道中各个过程的统计。
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中国日报纽约邮报71.5 42.9 7.1 0 7.1 28.5 0 14.3存在过程(%)14.3 14.3 0 0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媒体使用物质过程最多,言语过程次之,同时也使用了少量的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与之相比,美国媒体也是物质过程最多,但关系过程位居第二,同时兼有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两家媒体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使用了大量的物质过程,这也符合我们新闻报道追求客观真实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这两篇报道的题目:
Son of prominent Chinese general begins trial for alleged gang rape.(New York Post)
Army singer’s son gang rape trial begins.(China Daily)
这两则标题都使用了物质过程,且动态动词(begins)都是相同的,但过程的动作者却截然不同,纽约邮报的动作者是人(son of prominent Chinese general),感觉是人开始案件审理,人是可以操纵案件审理的,给人一种名人有特权的感觉,但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而中国日报的动作者却是物(army singer’s son gang rape trial),是案件审理开始,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2.身份用词分析:在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两家媒体都运用了大量的介绍身份的词汇,但两家媒体的侧重点却不同,这三处都是在说同一个人,但用词却不同。第一处,中国媒体用了army singer,美国媒体用了prominent Chinese general。General与singer相比,地位更高,也与政治有了某种联系,所以美国媒体更想突出案件当事人的特殊身份。又如第二处和第三处,中国媒体分别用了tenor和dean,而美国媒体仍旧使用了general一词。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tenor解释为男高音歌手,dean解释为学院院长或系主任,而general解释为部队的将军、上将。因此,综合这三处来考虑,中国媒体更倾向于表达他的艺术家身份或者知识分子身份,而美国媒体则想要突出他的政治身份,试图与中国政治联系起来,这与媒体背后的权力、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以下是三处中美用词不同之处。
媒体China Daily New York Post例1Army singer's son例2例3 A renowned Chinese tenor Dean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cademy of Arts Son of Prominent Chinese general A well-known Chinese general A generalfamed for crooning patriotic anthems fo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在话语实践这一层面,研究者通常是通过研究新闻来源和新闻生产来揭示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而新闻的引用语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媒体的立场及代表的利益。在这两篇新闻报道中,中国日报的报道间接引用了警方人士、法院这些权威机构的话语,可见报道者认为他们的话是可信的,同时也引导受众来接受他们的立场,相信报道的真实性,相信政府。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报道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规避了责任。此外,该报道也引用了受害人律师的言语,一定程度上使报道更加全面、真实、可信,从而使受众更加信服。
纵观当今社会,大众都生活在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环境中,他们对所谓的星二代、富二代都存在负面的情绪,都存在仇富的心理。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星二代、富二代的媒介形象都是负面的。但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一定的媒介素养,不要被动地接受报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而是客观地对待新闻报道。
通过以上对中西方这两篇新闻报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报道语言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中方更倾向于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对待案件审理,而美方则想要突出当事人的特殊身份,尤其是政治身份。
[1]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5.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