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2015-03-20 08:57董宏宇
电影评介 2015年21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文学

董宏宇

众所周知,文学与电影是两种紧密联系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来源于生活,二者均取材于生活之中,又是对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二者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人物、故事情节、结构等要素,以时间等作为叙述线索,传递思想情感,表达观点态度。电影来源于文学,剧本等抽象文字是电影拍摄的基础,英美文学是电影取材创作的重要源泉;电影又是文学作品的进一步诠释和升华,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许多优秀影视作品脱胎于经典文学作品,将经典文学形象搬上荧屏,以电影制作人的角度对重现经典并加以演绎,促进了英美文学与电影的互动发展。

一、 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共性及差异性分析

(一)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共性

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虽然分属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许多共同点。

1.表现主题的一致性。二者均来源于生活,均以人作为主要的描述对象,通过对不同时空状态、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具体环境下不同阶层人思想、活动、关系的描述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折射当时背景下的社会特性和时代特征。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是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其所要表达的内核和本质。但二者又不单单是生活中诸多形态的复制描述,而是通过想象嫁接等艺术手法、以假乱真的表现形式实现对生活的超越。

2.基本要素的一致性。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都包含了语言、人物、情节、结构等基本要素,通过结构的编排、情节的设定、人物的刻画和语言的表达,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3.同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两种艺术形式创作不可或缺的因素,情节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脉络延展,离不开时间这条线索;人物的展现和刻画也离不开具体的时间场景,离不开不同时段性格表现的对比,离不开时间的催化。

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4.同属叙事的艺术。二者都需要利用叙事的方式铺设情节,通过对故事描述和情节的展开将读者和观众带入到作品中,感受作者和导演情感的表达和观念的诉说。

(二)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差异

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共通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1.虽然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都属于时间的艺术,但更为确切地讲电影是时空的艺术。在电影艺术中,时空的结合更进一步,时间总是依托于一定的空间构架,是空间的一个工具或者维度。电影利用故事情节展开中的环境来烘托电影的脉络机构,借助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形象来搭建空间整体构架。文学抽象性地描述中,时间往往是情节展开的一个线索。

2.虽然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都包含了语言这一基本要素,但是语言在二者中所处的地位却不相同。文学是依托于语言文字的艺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学以语言文字为传播载体,离开了语言文字,文学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读者在阅读后经过思考才能获得情绪上的感染。相较于自远古时期就已存在的语言文学,电影是伴随着近现代科技的进步而逐渐产生发展,走进大众生活的。与完全依赖语言文字所不同的是,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电影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和音像等。镜头作为电影的语言突出了影像的主体作用,从展示效果上将语言文字主要是电影中的旁白或人物对白,用以推动情节进展。电影主要通过镜头来叙事,视听语言是电影的传播载体,观众能够在观影过程中直接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同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文学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及动作描述来刻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电影则可以借助演员具体的表情、动作、语言表演以及道具、布景的展示,富于直观性和具象性。

二、 英美文学是英美电影创作的源头活水

电影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将文学与电影巧妙地结合,通过艺术形式的转换,将文学的美通过视听感受展示出来,让人们随着情节的跌宕放松身心,获得美的享受,尽情感受电影带来的快乐。但电影仍然不能够脱离文学而单独存在。英美文学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经典素材,是电影创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电影发展的历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导演的构想之中,不断地被成功改编,搬上荧屏。英美电影之所以频频将目光投向经典文学作品,部分原因在于经典是大浪淘沙的产物,是无数读者阅读实践检验后形成的共识,这些作品普遍具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言语表达、立意深远地思想内涵。而这些特性刚好满足电影艺术的需求,有利于发挥电影生动形象地优势将人物情节等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许多电影建立在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基础之上,而是否忠实于原著精神也成为品评电影质量高低、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改编电影忠实于原著的一个成功范例,自1936年至今,前后共有7部同名电影,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的版本由于最为贴近原著而声名卓著,斩获包括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至今享有极高的声誉。《黛洛维夫人》选取一战结束二战尚未开启的时间节点,讲述克拉丽莎与彼得之间的纯真感情,经历一起度过的那个难忘的夏天,经年后的重逢让人充满遐想,新潮澎湃。该小说被《时代杂志》推崇为近百年100部优秀英文小说之一,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得益于原著提供的优秀故事题材、经典的文字对白、生动的场景描写、丰富的思想内涵,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爱屋及乌,英美文学作品在读者群的良好声誉有助于铁杆电影粉的形成,比如J.R.R.托尔金的史诗奇幻小说《指环王》、J.K.罗琳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不但著作享有极高的声誉,在被成功改编成电影后,受到了小说粉丝的追捧,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文学作品的创作注重故事情节的设定、人物形象的呈现、对话的设计、心理旁白的描写;文学作品提供的丰富题材给了电影以创造驰骋的空间,电影不仅要注重故事情节的铺陈,更多地要考虑演员的表现、拍摄的效果等,电影将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以更加立体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使得文学与电影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三、 英美电影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一)英美电影升华英美文学作品的主题

在英美文学作品被翻拍成英美电影前,首先要将作品改编成适合电影表现形式的剧本,根据电影表现需求对内容结构进行删减扩充,对人物形象进行增补,突出表现作品主题,让观众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观影感受,对电影传递思想尽可能多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英美电影是英美文学作品的拓展与升华。改编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忠实于原文主题,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对作品进行整编,反映当前的价值认同。如前文所提到的经典文学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自诞生之日起就广受读者喜爱,先后多次被搬上荧屏,每一次的改编都突出为了爱情勇于冲破来自家庭和社会阻力以及来自世俗敌视的主题,但也都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将文学作品同现实生活相结合,深化了英美文学的主题。同时,与文学作品单纯依靠文字的手段不同,电影可以借助蒙太奇等多种拍摄手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跨时空的丰富内容,通过特写、特效、特技等表现形式,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直观丰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突出文章主题。对于成书年代久远的文学作品,电影可以通过改编将时代的精神和特点巧妙地融入经典,用现代的科技再现过去人们的生活场景,让经典同现代理念和价值观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历久弥新之感。

(二)英美电影弥补英美文学作品表现力的不足,促进英美文学的推广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极大改变,生活习惯也随着而产生较大改变。电影能够带来视听的享受,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消遣方式。脱胎于文学作品的电影,能够很好地弥补文学作品在表现力上的不足。如文学作品中对优美环境的大段细腻描写,需要读者在对文字理解的基础上以想象填补,电影则可通过一组镜头将绮丽的风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受到美的感受。再如文学作品对人物激烈交锋、相互冲突的情节描写,在电影中也可以通过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加以展现。电影在视听表现上的优势能够极大弥补文学作品依靠文字静态无声表述的缺憾。相较于文学作品的展开描述,电影镜头画面在单位时间里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也使得电影表达上更加便捷。相对于文学作品相对宽裕的篇幅描述,电影在有限时间内表达整个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的主要性格,必然需要高度的浓缩和概况,选择最为体现人物性格、思想内涵的场景进行描述,略去对主题表现不那么重要的场景,在高度浓缩的故事发展、人物交锋突出矛盾的激烈冲突和不可调和,客观上也增强了表现和对比的效果。电影融合了演员精湛的演技、造型的精心设计、环境布景的用心选取、音效动作的适时展示等,能够在短暂放映时间内给观众以极强的艺术享受,吸引观众的眼球,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在人们心中留下余音绕梁的回味。这也会激发人们对原著阅读的兴趣,让人们产生弥补电影所略去情节的强烈意愿。改编电影由于口碑传播的便捷性,极易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效应,相应地会带动原著阅读的高潮,从而促进了英美文学作品的推广。

四、 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

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学作品越来越多被搬上荧屏的趋势之下,把握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特点促进二者互动发展显得十分必要。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作品在创作上侧重体裁的选取、情节的构思、行文逻辑的严谨、主题思想的内蕴深度,以生花的笔触细腻表现人物内心思想、人物活动中的相互交锋;而电影在录制中更注重视听观感,侧重于适合剧本设定演员的选取、演员对角色的表现力、场景的设置等。题材新颖、思想深刻地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更能引人入胜,富有深意;场面宏大、制作精美的电影更能博得观众眼球,成功推广文学作品,二者的互动发展是在坚持自身独立性上的相互促进。一方面,在将英美文学改编成电影时要注意与英美电影在表现形式上的侧重,不是原样的照搬。电影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在对文学作品改编时应符合电影剧本自身的风格和规律。并且相较于单纯叙事性的文学语言,电影可以借助镜头说话,将抽象的语言转换成生动形象的银幕图像,表现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电影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强烈,因此更要注重在文学作品中提炼和锻造经典电影台词,突出对电影主题的烘托。另一方面,电影可以借助流动的影像、变幻的造型、复杂的声音、强弱不同的光线来传达信息,营造氛围,而文字仅能通过白描等手法构造想象空间。在意境营造上的不同使得不能将二者的表达方式简单移植,二是需要结合各自特点尽情发挥,不能为了屈就对方而做不切实际的改编和让步,造成“邯郸学步”的后果。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文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