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芹
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强,因此,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然而,如何创设情境?教师又将如何有效地运用创设好的情境?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下《请你帮个忙》“同课异构”的三节课为例,提出几点看法。
一、 直入情境:化被动为主动
《请你帮个忙》一课中有这样几个情境:春游登山,有个小山坡上不去,你可以请前面的同学拉一把;在登上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你发现乘车卡丢了,你可以跟同路的同学借钱买票;在草地上踢球时,你不小心把球踢到旁边的池塘里去了,池塘边正好有几个大人在钓鱼,你可以请他们帮你把球捞上来。
[案例1]
执教者依托文本,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情境,采用相互讨论、组内互动、小组展示等方法,围绕“请别人帮忙时怎么说,别人请你帮忙,又该怎么说”这个教学目标,让学生直接进入情境。学生在目标的导向下,交流的气氛非常热烈,各小组展示得也非常精彩,课前设定的目标似乎已经达成。
透过现象看本质,师生双方或者学生之间在交际的过程中,大都出现了相似的一幕:
▲ 生:我没有力气了,爬不上去了,请你拉我一把吧,好吗?
生:好吧。
▲ 生:哎呀,我的钱哪去了,XX同学,你能借我一元钱吗?
生:没问题,拿去。
▲ 生:叔叔,我们的足球不小心踢到池塘里去了,你能帮我捞一下吗?
生:好的,我来帮你。
看似以学生为主体,将话语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并没有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交际活动只能在虚拟的情境中草草进行,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在走过场。
笔者以为,文本情境的创设,必须加以灵活解读和运用,教师要善于将单一的情境,变得更加复杂一些,给学生提供接近现实生活的机会。如师生双方这样进行口语交际:
生:哎呀,我的钱哪去了,XX同学,你能借我一元钱吗?
师:不好意思,我身上正好只有一元钱,没法帮你了。
诸如此类的回答,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巧妙地应对突发情况,是具有良好交际素养的重要标志。
二、 引发矛盾:化单一为多边
情境创设可以跳出文本预设的藩篱,教师直接设计出能够服务于本节课目标的教学情境。查老师采用的是以一段视频导入,仅仅提供了情境的事由,让学生讨论剖析可能出现的交际导向,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了思维风暴,矛盾性强。
[案例2]
陈小鹏(化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快餐店买奶茶,就在奶茶快要冲好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身上没带钱。这时候,他的同学王宇(化名)正好从这里路过,于是,陈小鹏就向王宇借钱。可是,王宇说他的钱要去买钢笔……此时,教师在投影幕上映示了这样四种说法:
A.你把四块钱借给我(语气比较强硬);
B.你借不借?不借,以后就别想看我的课外书,我永远也不理你了;
C.好大哥,求求你了,借给我吧!
D.你今天借我四块钱,明天我还你六元钱。
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给了学生更大的感官刺激,将书本上靠想象的情境,转换成了动态的画面,直观性较强。查老师显然注重了口语交际时语气的教学,也就是强调了“怎么说”。
《课标》中对于口语交际在第三学段中有这样的描述:“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笔者以为,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必须注意甄别交际双方的交际环境是否成熟。譬如,王宇和陈小鹏的同学关系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可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可能是一般朋友,甚至还可能有过矛盾。教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的交际环境出示出来,训练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言语进行交际。教师不必过多关注是否能借到钱,而是要让学生在借钱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态度要诚恳,表达要清楚,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三、 即兴情境:化虚拟为真实
[案例3]
师:放学了,你回家拿钥匙开门,可是转了半天,门就是打不开。你急得满头大汗,去请邻居帮忙。我就是你的邻居,你来说说。(指名说)
生:阿姨,不知道怎么了,我的钥匙就是打不开门,你能帮我一下吗?
师:好啊,让我来试试。(转了一会儿)哎呀,我也打不开呀,没办法。
(老师的回答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一时不知道怎么办,面红耳赤地说不出话来)
师:这样吧,你到我家来写作业吧。
生:(也没有其他办法)好吧。
师:现在你到我家了,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学生不明白)
师:你要打电话呀,告诉你的爸爸或妈妈。
生:(打电话)喂,爸爸,你快回来呀,门锁好像坏了,钥匙打不开门,我在对面的阿姨家写作业呐。
这个情境的创设,是经过教师的充分预设的,这个话题的选择非常贴近生活,加之采用了教师和学生直接进行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应对。学生以为请邻居开门,然后,直接说声“谢谢”,就完了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事情变得曲折,给了其他学生更多的思考,无形中提升了学生人际交流的素养。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