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行稳致远

2015-03-19 15:40郭霞
商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引擎李克强总理

郭霞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概括李克强总理的演讲,就是“改造旧引擎,创造新引擎”。改要如何改,创要创什么,这是中国新常态下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

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尽管增速放缓,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7.4%的增长也是一大亮点。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发展却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李克强总理近日在达沃斯论坛上曾表示:“我们需要新的盘尼西林来应对国际局势的新的挑战。”

过去的模式走到了尽头:房地产持续降温、制造业全面过剩、出口形势严峻。所有旧的“引擎”都在失速,对于中国而言,实现“双中高”的发展,经济行稳致远,需要作出哪些结构性的改革?

正在失速的“旧引擎”

房地产、制造业、出口在过去堪称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这些引擎都面临着失速甚至“熄火”的危险。

2014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全面降温的一年。

这一年,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放开“限购令”,以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据统计,2014年46个限购城市中有41个放开限购,仅剩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和三亚共五个城市仍在执行限购。而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的重大利好。

然而,这些举措都未能从根本上“拯救”房地产市场,过去多年的调控和房地产市场“拐点论”仿佛经过预演之后正式登场。房价增速仅好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年,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6.8%,而整个中国投资比上年同期回落4%,房地产投资下滑更快。全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增长1.4%,增速较2013年缩小6.3个百分点。房企资金回笼和楼市“去库存”压力都在增大,从1998年开始房价持续飙升的状态,已经成了过去。

2014年,制造业也处在深刻的调整中,困境重重。多年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产能全面过剩,2008年的4万亿元,迄今还未消化完成,大量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在,制造业企业利润整体下滑,进入“微利时代”。成本高涨、融资困难、招工困难等困扰着大量制造业企业,使得这个在过去强有力的引擎也不再有力。

21世纪之初,外需曾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支强大力量,但在当代,这样的奇迹似乎已经很难重演。2014年全年进出口增长仅3.4%,不到全年目标一半。其中出口增长6.1%,自2010年连续回落,不仅低于去年的7.82%,也低于7.5%的总体目标。我国2012年-2014年的贸易目标分别为10%、8%、7.5%,连续两年降低外贸增长目标,体现了对外贸拉动经济预期的下降,而当前贸易形势下,出口对经济拉动势必继续减弱。

出口形势可谓“内忧外患”。从内而言,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2014年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分别升值了6.4%和6.2%,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分别升值了40.5%和51%,加上融资环境偏紧,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出口内生动力不足。从外而言,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贸易平衡,纷纷采取了货币贬值和贸易保护的措施来抢占外需。

旧的引擎失速,带来整个中国经济的列车放缓速度,此时正是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的良机。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所言:“紧绷的经济速度会得以放缓,更可以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下的“改造与创造”

在李克强总理的演讲中,“定力”一词颇为亮眼。尽管2014年的GDP增长交出了漂亮的7.4%答卷,2015年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巨大,经济下行压力也丝毫没有减少。面对这种压力,摒弃“强刺激”,力推“强改革”,定力显得尤为重要。

2014年,尽管GDP增速放缓,但是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超过了2013年,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呈现下降趋势,CPI上涨2%,低于预期目标。

战略上的定力,就是能够摆脱GDP的盲目崇拜,在经济下行之时,保持平常心,不使用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坚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在速度放缓之际进行结构性改革。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概括李克强总理的演讲,就是“改造旧引擎,创造新引擎”。一个改造,一个创造,改要如何改,创要创什么,这是中国新常态下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

传统的动力,多为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而这些行业积累的巨大产能要消化,就需要通过政府力量加以改造。在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开出了这样的药方:“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足仍是短板,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

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一方面有利于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也是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需求“向内转”的重要推手。2015年,中国确定了包括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重点投资领域。而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要维持7%的GDP增速,需要基建投资近13万亿元,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和各类融资平台是否能满足这些资金需求?很显然,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也应当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来参与,这将是2015年投融资领域的重要探索。

如果说改造旧引擎更多地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作用,那么创造新引擎则是契合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制的改革,能够激发出巨大的动力。“我们说要打造新引擎,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民勤劳而智慧,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绝对会使整个经济肌体充满生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情的创意和无限的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李克强总理如是解释“创造新引擎”的含义。

实际上,要真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市场“松绑”。2014年全年,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超过300项,这些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领域的审批事项取消或下放,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

经过2014年的简政放权,市场活力在释放,自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截至2014年12月8日,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004.7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65%,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由改革前的6900户上升至现在的1.04万户。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全民创业热浪滚滚。

2015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所谓的非行政许可,推进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将依然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里,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双引擎”驱动“双中高”是这列庞大列车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的保障,而这一切,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健全的法治。

猜你喜欢
引擎李克强总理
新总理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无形的引擎
基于Cocos2d引擎的PuzzleGame开发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