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江苏高考模式之下高三化学复习的现状,依据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命题特色,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着眼,建构“题型专题复习”模式,并以“元素化合物综合题”为例加以诠释。
关键词: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题型专题复习;元素化合物综合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3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江苏省现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采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对高中化学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其成绩是高等学校择优录取的参考依据之一。
等级评价导致化学学科在升学竞争中沦为配角,高三化学课时大量削减对备考复习带来巨大冲击。传统的“三轮复习”模式在很多学校难以按部就班地完成,且“三轮复习”模式中拉网式的知识扫描、题海式的练习测试,严重削弱了复习的针对性和训练的高效性。
为顺应高考模式的变化,本着“聚焦题型减轻备考负担,优化模式提高复习效率”的宗旨,南京市教研室在2012年启动“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13年和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南京市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达B率持续攀升。
1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界定
依据江苏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说明要求和命题特色,按测试题型划分复习专题、制订复习计划、整合复习内容,通过“考试热点梳理、必备基础夯实、思维模型建构、测试真题剖析、仿真变式训练、典型错误归因”等环节聚集必备知识、提炼解题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借助仿真模拟测试反馈复习效果、发现存在问题、矫正复习策略。
2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化学卷具有稳定的题型设置
江苏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命题具有稳定的题型设置(见表1),试卷结构、试题立意、情境创设和问题设置彰显“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江苏特色。
2.2 与测试要求高度匹配的“题型专题”划分具有可操作性
依据江苏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命题特色,“题型专题复习”模式将备考复习划分为7个题型专题,其中“选择题专题”细分为15个小专题(见表2)。
因为每一种题型均有其特定的考查方向、能力要求、情境呈现方式,所以题型专题划分有助于必备基础聚焦、解题规律发掘、思维模式建构,从而决定了“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3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创建
3.1 模式创建的方法和目标
深度剖析题型,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化学观念、信息素养四个方面聚焦解决问题必备的基础储备,精选学业水平测试真题和高仿真模拟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力求知识储备达标不超标,能力训练到位不越位,有效减轻学生负担。
深入研究题型,围绕题型的命题特点、测试要求及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建构思维模型,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解题方法的提炼授之以渔,有效提升学生审题技巧、分析能力、表达水平和心理素质,提高备考复习效率。
3.2 模式实施的计划与流程
按题型复习40个课时,安排3次模拟测试(见表3)。
每个复习专题包含“考试热点梳理”、“必备基础夯实”、“思维模型建构”、“测试真题剖析”、“仿真变式训练”、“典型错误归因”6个环节,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
仿真模拟测试遵循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要求及命题特色,由南京市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测试、阅卷。通过测试各个环节的高度仿真,力求充分发挥模拟测试的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教师依据市教研室提供的数据统计和典型错误分析,并结合具体学情,针对性进行试卷讲评,及时查漏补缺、调整复习策略。
4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的实践——以元素化合物综合题为例
元素化合物综合题以“真实的实验(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和化学用语等方面的考查融合在以“常见元素”为主线所设计的综合性问题中。重点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对实验(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推导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1]。
4.1 梳理测试热点
综合分析近五年“元素化合物综合题”,梳理“命题背景”和“考查内容”(见表4),引导学生把握命题规律与考查热点。
概括试题情境的呈现方式,提炼实验(工艺)流程图的结构框架(见图2),帮助学生明确考查热点的设问视角。
设问视角1:围绕“预处理”、“核心反应”、“提纯分离”环节,通过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提纯试剂的选择、分离产物的组成分析等,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设问视角2:围绕“预处理”、“核心反应”、“提纯分离”环节,通过实验(工艺)条件的选择,具体实验(工艺)措施的解释等,考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问视角3: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和“三废处理”考查绿色化学理念。
设问视角4: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反应物计量对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产物的影响。
4.2 夯实必备基础
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从“必备知识”、“必备技能”、“基本观念”、“信息素养”4个维度夯实必备基础(见表5)。
4.3 建构思维模型
从“流程预览”、“问题聚焦”、“按图索骥”、“规范表达”四个环节建构清晰的思维模型(见图3)。
流程预览:明确实验(工艺)目的,“泛读”实验(工艺)流程图,用微粒的视角跟踪流程中的物质变化,把握“主线主产物,支线副产物,循环回头箭”流程图示特点。
问题聚焦:仔细审读试题的设问,聚焦设问考查的方向——反应方程式,条件控制的举措及目的,物质分离的结果以及绿色化学理念的具体实施。
按图索骥:精读实验(工艺)流程图,从物料的填加和产品的分离等信息,分析其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针对实验(工艺)条件控制,依据化学反应原理作出合理选择或解释;从物质提纯和分离的方法,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提纯试剂,对分离物的成分作出判断;针对“三废”处理,依据绿色化学思想采取合理的措施或作出合理的解释。
规范表达:按测试要求选择准确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组成,规范书写反应方程式;文字作答必须做到具体明确,言简意赅,符合逻辑。
4.4 剖析高考真题
从“命题意图”、“解题过程”、“审题关键”3个角度对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进行深度剖析(见表6)。
4.5 题型变式训练
选择[江苏2013-16]“元素化合物综合题”进行变式训练,反馈复习效果。(试题略)
4.6 典型错误归因
动态收集学生解题中暴露的错误,筛选典型案例组织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深化学生对错误问题的认识(见表7)。
“题型专题复习”模式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要处理好3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深度剖析各类题型考查的方向和热点,准确界定备考复习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其次要有效建构不同题型的解题思维模型,明确审题的方法,掌握解题的规律;再就是充分利用模拟测试中暴露出的典型错误,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试题分析编写组.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39,192.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试题分析组. 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18~164.
[3]经志俊.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评析与备考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