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跃?隋光远
摘 要 目的:将领导力特质理论的研究对象从成人扩展至儿童,开发适合中国儿童的领导力测量工具并初步探明我国儿童领导力的结构。方法:结合领导力特质理论和我国小学生的生活内容编制初测问卷,按年级分层抽取235名小学儿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另外按年级分层抽取386名小学儿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最终形成由4个分量表,包含53道题的儿童领导力特质问卷,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α系数都在0.7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各项拟合指标都达到优良水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本量表可以作为儿童领导力特质的测量和相关研究的工具。
关键词 领导力特质;小学儿童;问卷编制;因素分析
分类号 B841.7
领导力是组织中的个体对其追随者或组织活动的影响力,这种影响能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Pratch & Jacobowitz,1997)。现代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力包括组织中的个体的能力、人格、价值观、人际技能等综合素质(翁文艳,201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儿童领导力特质的结构并开发出测量工具,为领导力理论从成人领域扩展至儿童领域做一些探索性工作。
1 研究方法
1.1 量表工具的编制
1.1.1 量表内容架构
本研究基于领导力特质理论,从智力效率、价值观、人格和人际能力四个方面来建构儿童领导力量表的内容。智力效率包括认知能力、创造力、精力活力和预见与自调;价值观包括诚信知耻、正直和正确是非观;人格包括自信乐观、自律自制和尽责性;人际能力包括同理心、和谐人际、公众表现、班级管理能力和校外活动(Patton,2006;Park & Peterson,2007;翁文艳,赵世明,2011;王恩琴,1998;王芳,2010;王玲凤,傅根跃,2007;杨丽珠,张野,2006;张野,杨丽珠,2007;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孟万金,王新波,张冲,2011)。
1.1.2 初测量表编制与组成
项目的来源有两个:一,从已有的权威量表中抽取相关概念的项目;二,根据内容架构自编项目。自编的项目来自已有领导力特质理论,所有测题经过两名心理学教授的筛选和修改。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初测问卷共98道题目,加上7道重复题目,共105道,分为智力效率、人格、价值观、人际能力四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17到30道题不等,所有题目随机排列。
1.2 初测与再测流程
整班随机抽取浙江中部地区两所小学的四至六年级学生235名,集体网络施测,用时15~40分钟。量表设有重复题7道,计算重复题差值绝对值之和D,D值可以反映被试的认真程度和对于题目描述的确认度。剔除D值的标准分Z值大于1.5并且答题时间少于10分钟的问卷,剩余20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92名,女生109名。年龄9~13岁,分别占3.5% 、29.5% 、24.0% 、30.0% 、13.0%。四五六年级分别占27.5%、 26.0% 、46.5%。
再测问卷是根据初测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剩余的62题组成再测问卷,无重复项目。抽取浙江中部地区两所小学386名四至六年级学生集体网络施测。剔除答题时间少于5分钟的问卷,剩余33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58名,女生173名。年龄9~13岁,分别占0.3% 、28.4% 、33.5% 、27.2% 、10.6%。四五六年级分别占27.5%、 27.5% 、45.0%。
1.3 数据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和AMOS17.0。
2 结果分析
2.1 项目分析
对201份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对分量表总分前27%和后27%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删除差异不显著的题目4道。
2.2 EFA结果
四个分量表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大变异转轴,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并根据领导力特质理论和命名的可行性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35和双负的项目。智力维度分量表:删除12个题,6次迭代,抽取4个因子,14题,累计方差解释51.96%;人格维度分量表:删除3个题,5次迭代,抽取4个因子,16题,累计方差解释53.71%;价值观分量表:删除7个题,7次迭代,抽取3个因子,12题,累计方差解释46.85%;人际能力分量表:删除13个题,5次迭代,抽取4个因子,20题,累计方差解释43.95%。所有分量表的KOM值都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定全部p<0.001,具体命名见表1和表2(吴明隆,2003)。
2.3 CFA结果
对331份再测问卷进行量表结构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潜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参照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设定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潜变量两两相关,观测变量残差之间相互独立。拟合方法采用最大似然法(ML),参照项目因素负荷、修正指数(MI)和参数的成对比较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确定拟合指标符合统计要求同时又符合理论的模型(吴明隆,2010),模型修正过程和拟合指数见表3和表4。
2.4 最终量表结构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15个因子,共53道题。其中智力效率分量表包含4个因子:聪慧性、自我效能感、创造力、活跃与表现;人格分量表包含4个因子:自律、延迟满足、情绪稳定性;价值观分量表包含3个因子:明辨是非、公平正义、品行;人际能力分量表包含4个因子:组织管理能力、同理心、攻击性、人际自信。
2.5 量表信度检验
每个分量表的α系数均大于0.70,总量表α=0.91。抽取其小学五年级两个班共87名学生间隔14天重测,总分相关r=0.73,不同分量表相关在0.51和0.84之间。最终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各分量表得分的相关矩阵见表5。
3 讨论
3.1 量表编制理论依据
领导力理论经历了特质论阶段、行为论阶段和权变理论阶段。特质论受到Stogdill、Bass等人的批评,使得特质论的研究一度从主流中退出(Judge,et al.,2002;Goffin,Rothstein,& Johnston,1996)。但在20世纪90年代,Goffin等人的研究却发现人格特质对于管理绩效的预测效果和评价中心技术一样好(Goffin,Rothstein,& Johnston,1996)。在加州心理问卷(CPI)中,Gough(1984)特意将其中的五个维度组合成一个领导力指数,并且他后来发现CPI中有34个项目的组合可以预测管理潜能。国内有研究者把国内外十种理论中所涉及到的领导特质进行了归类,得出智力、人格、价值观、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五大稳定且适用于儿童领导力的特质(王芳,2010)。
3.2 儿童领导力发展的意义
已有的领导力理论多是从成人和职位领域发展而来,与儿童领导力相关的研究较少。Baumfield(2007)研究发现,80%的教师认为领导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就开始。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和特有的文化氛围,导致我国的学生缺少创造的积极性、合作沟通能力和耐挫力(杨雄,2009),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的领导力培养更加具有迫切性。
3.3 本研究不足
采用EFA和CFA的方法对量表进行探索,结果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优良的结构效度。但本研究只是对儿童领导力心理结构的初步探索,特质在预测成人的领导绩效方面较好,但是否表明特质能有效预测儿童将来的领导绩效还有待纵向验证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王恩琴.(1998).良好的意志品格要从小培养──一名班主任的认识与实践. 北京教育,(6),20-21.
王芳.(2010).领导力早期发展的初步探索. 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王玲凤,傅根跃.(2007).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及其与道德观念的相关——诚实原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情境下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4),15-21.
翁文艳,(2012). 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几个基本问题. 领导科学,(14),25-27.
翁文艳,赵世明.(2011).国外青年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领导科学,(11),7-9.
吴明隆.(2010).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3-39.
吴明隆.(2003).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204.
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孟万金,王新波,张冲. (2011). 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 中国特殊教育,(09),8-15.
杨丽珠,张野.(2006). 小学生人格测评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心理科学,(04),933-936.
杨雄,陈建军,何芳.(2009). 正常成长的健康一代——“90后”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观察. 当代青年研究,(09),1-8.
张野,杨丽珠.(2007). 小学生人格类型及发展特点研究. 心理科学,(01),205-208.
Baumfield,V.(2007). Creating leaders in the classroom:how teachers can develop a new generation of leaders. Education Review,20(1), 118-119.
Goffin,R.D.,Rothstein,M.G. & Johnston,N.G.(1996). Personality testing and the assessment center:Incremental validity for managerial sele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6),746-756.
Gough,H.G.(1984).A managerial potential scale for the 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2),233-240.
Judge,T.A.,et al.(2002).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7(4),765-780.
Park,N. & Peterson,C.(2007).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assessment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D. Ong. & M.V. Dulmen(Eds). Oxford handbook of method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tton,C.(2006).Leaderships Books.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42(3),108.
Pratch,L. & Jacobowitz,J. (1997).The psychology of leadership in rapidly changing conditions:A structur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Genetic,Social &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123(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