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西质监重点工作回顾

2015-03-19 11:11
大众标准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质量工作

2014年,山西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省以下质监管理体制调整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在主动配合、扎实完成省以下质监分级管理体制调整任务的同时,始终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工作方针,以大抓作风转变的良好形象和务实行动,加大力度抓质量,毫不松懈保安全,千方百计促发展,重心下移强基础,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1.推进质量强省

2014年初,山西省质监局代省政府起草并由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质量工作会议,专题学习贯彻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精神,部署推进全省质量工作。深入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晋城市制定了实施方案,太原论证答辨通过专家评审。进一步完善市级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全省共有7个地市建立了市长质量奖。扎实推进质量统计分析工作,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认真开展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统计,并争取到省财政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全面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牵头组织37个省直部门,以质量强省领导组办公室名义印发《活动通知》,全省各地群发公益宣传短信近3 000万条,制作、发放宣传画7 000余张、宣传手册19万份,活动力度和规模均超往年。

2.深化名牌战略

大力推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文审论证,等待批筹;组织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山西省武乡县文化产业园区开展申报;指导已经总局批准创建的汾阳市白酒集中产区、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集中发展区、大同云冈旅游示范区、太原经济开发区4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品牌评价工作,遴选山西汾酒等7家企业上报总局参加测评。切实加大名牌宣传力度,联合省商务厅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广泛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山西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完成质量考核

积极发挥省质量强省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将各项考核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提出工作进度,明确责任到人。代省政府起草了《质量工作自查报告》,按期上报国务院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并于2014年8月27~8月29日,接受了国务院考核组对我省质量工作的实地核查。进一步健全山西省质量工作考核长效机制,协调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对各市质量工作考核机制。

4.加快质量提升

深入开展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集中开展液化石油气、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规范支柱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提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能力,共组织许可证现场核查233次,发放国家级证书141张,省级79张;受理16家食品相关产品企业申报生产许可证,通过12家。扎实推进工业产品和检验机构质量分类监管,在获证企业分类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把监管范围扩展到重点消费品企业等其他工业企业,截至目前,全省分类监管工作覆盖获证企业926家、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98家、落实差异化监督措施生产企业474家。认真汲取“3.1”事故教训,深入推进全系统“规范建设年”活动,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大检查、大整顿,着力提高检验检测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5.大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省政府向11个地市和18个省直有关部门颁发了2014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任务书,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落实、质监专业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巩固。继续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为总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2次为期6个月的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重点突出燃气安全、小型锅炉和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冶金工贸以及危化企业使用特种设备、液氨生产使用单位、电梯安全使用等方面,2014年度,全系统共出动安全监察、行政执法人员3万余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2万余家,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11万余条。从严开展专项整治,分别开展了人员密集场所电梯、移动式压力容器、氨制冷企业压力容器、长输(油气)管道、燃气安全领域特种设备、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全系统共计检查单位12 938家,责令整改各类问题5 365个,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988份,立案210件,经济处罚521万元。大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继续向行业管理部门和生产使用单位免费发放《特种设备安全法》单行本,实行“送法上门”,通过专题讲座、电视宣传片、制作展板、悬挂条幅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群防群治。

6.突出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消费品生产企业监管档案,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农资、食品用纸制品、建材市场秩序、“伪基站”设备和窃听窃照专用器材、产品能效标识等为重点的 “质监利剑”专项行动和“双打”专项行动,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9.7万人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 600余起,查获涉案产品货值6 000余万元,捣毁黑窝点30余个,保持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高压态势。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进一步加大对日用消费品、农资、建材等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以儿童用品、家用电器、车用汽柴油等为重点,增强消费品抽查比重,全年共抽查59类11 484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8.9%,其中山西省产品合格率超过95%。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发布监督抽查通报23期,发出不合格产品处理通知单576份,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处理已完成427家,其余149家正在处理中。

7.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

召开25个厅局参加的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趋于规范。通过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提供19.5万条普查信息,支持汾酒集团、太钢集团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业企业建设和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审查发布20余项节能减排方面地方标准,完成山西省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方案论证。着力加强标准制(修)定工作,190项地方标准予以立项,比上一年度增加28项,创历史新高;审查发布96项地方标准,超额完成省政府任务;全面清理1996年以来464项现行有效地方标准。扎实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第八批14个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年度任务顺利完成,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顺利通过国标委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验收,至此,历时4年山西省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市承担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任务已全部完成,并向国标委新申报了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

8.扎实开展计量工作

深化“计量惠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严厉打击计量欺骗违法行为,着力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加油机、眼镜制品、民用四表等重点领域和开展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的监督检查,形成了对计量欺骗不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不断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山西省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数据平台进行在线采集,能效标识实验室通过总局验收,联合省经信委开展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生产企业能效标准和标识执行情况专项核查,联合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工作。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

9.不断加强认证认可工作

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继续推行“省局督查、市局巡查、县局普查、企业自查”的分类监管模式,督促3C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实现动态监管,重点开展了对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的监督检查活动。加强自愿性认证体系企业和产品监管,对全省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重点监管目录相关产品制造企业及相关的70余家企业实施监督检查。扎实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规范行政许可。加强低碳产品认证相关工作,加快进度,落实配套措施。

10.夯实科技基础

大力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占地6.67 ha、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的山西省质监检验检测中心一期工程主体封项。做好国家级质检中心筹建和申报工作,对已批准筹建7个国家质检中心进行了专项督导,其中国家煤矿安全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了总局专家组考核验收,正式批准成立。加强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工作,对全省19个已授权、 5个已批准筹建和10个拟申报的省级质检中心(站)进行了督导考察,拟申报的中心有5个列入省局规划。不断推动科技创新,2013年申报的质检公益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立项,今年向总局新申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5项;省局推荐项目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积极争取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申报装备技术改造项目18项,立项14项,获得国家财政经费支持180万元。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质量工作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西部特种设备网
不工作,爽飞了?
质量投诉超六成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