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佳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进行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更是独立学院进行学生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性力量。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金钱观、价值观对辅导员的冲击,使他们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压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调整策略,将有利于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和提升他们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时,从思政教师和管理者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应该说,良师益友是对辅导员角色的总体概括。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为了高校的学生主体,他们在性格上、情绪上和行为上的特殊性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心理压力、职业倦怠。长此以往,会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从而对学生、对学校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无法保证日常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由于比较注重和强调辅导员的服务职能,因此辅导员的双重角色往往降格为管理者的角色,甚至服务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辅导员个体产生焦虑、愤怒、紧张等心理压力,其表现和原因分析如下。
(一)表现。一是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内心空虚彷徨,丧失自信,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心理健康亮起红灯;二是在行为方面,辅导员在工作初期有着较强的成功信念,狂热地投入工作,但久而久之被繁琐的工作磨平了心气,开始厌倦工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对学生没兴趣,不想进教室、不想见学生;三是在生理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成因。
1.职业倦怠感加重。“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提出的,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中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的疲惫不堪的心理状态。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任辅导员,工作初期的热情与主动伴随相关激励、晋升机制的缺失而显得日益疲惫,职业倦怠感逐渐加重。
2.缺乏职业兴趣。尽管部分独立学院把所学专业为思政、教育等方面的毕业生作为招聘辅导员时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却并非如此。一方面,由于所用非所学,辅导员对工作缺乏兴趣,只是简单应付。另一方面,所学专业基本荒废。因为独立学院对辅导员工作的特殊要求,种种琐碎繁杂的工作熬得辅导员心力交瘁,根本无暇钻研所学专业。这些都使辅导员身心疲惫,职业兴趣匮乏。
3.职责不明,工作负荷高。辅导员处于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结点位置”,来自校方、学生和家长的不同期望都指向他们。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逐渐由“思想政治导师”变为“生活保姆”。
4.职业安全感低。由于职责所在,辅导员往往会对学生提出远比教师更多的要求和限制,难免有时会与学生利益相矛盾触。导致学生在情感上抵抗辅导员、行为上畏惧辅导员、学术上轻视辅导员。加之没有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缺乏职业安全感。
5.职业定位迷茫。目前,许多高校界定学生辅导员身份的时候都是既把他算做党政管理干部,但同时又属于教师队伍中的一分子,因此辅导员会感到无所适从,缺乏身份认同感。很多辅导员其实愿意多学、多思,但是往往被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弄得手忙脚乱,难以挤出时间为自己的未来思考定位。
6.高危性的职业风险。在高校发生危机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而辅导员则是这种现象的直接责任人。目前,大批独生子女成了学生主体,他们心理脆弱,承受力差,自律意识薄弱,因恋爱、就业等问题会随时产生突发情况。因此这种对学生不确定事故的忧虑所引发的心理压力,让辅导员深感“职业安全”经常面临威胁,常常感到缺乏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
高校辅导员尤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应理性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主动调整心态。同时,学校层面也应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更理想的空间。
(一)学校方面。独立学院辅导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可是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并未形成。为此,学院理应为辅导员工作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根据其工作的成绩,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包括薪酬分配机制、晋升筛选机制等,客观、公正地评价辅导员工作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减轻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同时,独立学院应进一步为辅导员寻求更为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例如解决培训、流动出口等问题,在流动出口上为其将来的职业转型创造条件和机会。
(二)个人方面。独立学院辅导员在面临心理压力时,应冷静对待,理智分析自己的问题,寻求多种途径来完善自我,提升抗压能力。一是学习了解基本心理学知识,并用其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主动根据内外环境来实现自我调控,从而找到适宜的宣泄方式;二是要明晰自身角色和职业的特殊性,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改善工作效率与质量;三是制定合理的中长期职业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水平,结合所在院系的专业结构,认为自己适合教学的应积极向专职教师转型,认为自己比较善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应积极向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转型,认为自己比较擅长做理论工作的,可以考虑向学校宣传部门发展。
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一些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比如:一是移情,当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或者面对挑战的时候,可以先把这些事往旁边放一放,试着去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或者轻松的事,转移注意力来消除压力。二是恰当、合理的宣泄。可以说出来、哭出来等。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三是正面的自我暗示。同样的情况,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非常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四是压住怒气——训练自己优雅地处理各种令人恼火的事情。有这样一段话:您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您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您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您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您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您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五是自我催眠,用自我催眠的方法将自己带入一个海阔天空的场景,幻想自己正身临其境感受着那里的一切美好,以此来使自己短暂地脱离现实,达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目的。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B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2]罗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
[3]马莉.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与心理管理[J].知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