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研究院的战略定位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为例

2015-03-19 20:45陈穗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研究院委员会教授

陈穗丽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6)

1 引言

沈玄武等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1-7],大学研究院是高等院校(包括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了实现原创性科技产出、高级人才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以国家或区域战略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体,整合各种学术资源,进行跨学科教学与研究的,虚实结合的独立运行的开放性学术组织.研究者认为,大学研究院具有以下特征:多学科科研力量的综合体,具有独立机构价值的“学术特区”,以先进的应用性科研成果为目标,开放式的虚实结合运作模式,集科研、教学与服务多功能于一身,人员流动高效性.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8].据此,国家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9-12],同时也把“协同创新”的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

因此,人才集聚的高等院校通过组建研究院加强协同创新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华南师范大学于2011年-2012年筹备建设了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在研究院战略定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2 组建研究院的基础条件

研究院是一所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产物.

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发展,华南师范大学承担高级别科技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4项,获立项经费4695.5万元,获批立项数及经费数较2010年分别增长30.6%和130.4%,均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获准项数连续3年为全国师范大学排名第三,非“985工程”师范大学排名第一,在学校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学院及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共获科技经费20540.26万元,建成的厅局级以上(含)科技创新平台从2005年的五个增至二十二个(其中省部级从两个增至十一个,部级实现零的突破、增加到四个).自2008年“211工程”三期以来,学校一共斥资5000多万元,引进国际一流领军人才,走在广东高校前列,由此带来的拉动效应、“倒逼”机制,也让学校基础研究和学术生态发生了连锁反应和人才高地的汇聚效应,带动相关学科领域迅速与世界前沿接轨[13].这些发展为组建研究院奠定了基础.

3 研究院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的选择

研究院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是力争在5~10年内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基地.

(1)建设一流学科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和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优势学科领域;建成若干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各类支撑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科技平台;成为学校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在若干关键领域承担“2011计划”协同创新任务的核心支撑;成为广东省筹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力量.

(2)汇聚顶尖师资团队.汇聚一批以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为主体的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若干国内一流、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学术素养好、具有国际视野、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3)产出高端原创成果.培育和产出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在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若干重要科研项目;产生一批有实用价值的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成为学校产出高显示度科研成果、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和实现科研经费持续跃升的主力军.

(4)形成强劲的产学研社会服务能力.以国际视野,瞄准国家和广东光电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成为国家和广东光电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基地,成为经国家和广东省认证的光电产业领域有关技术标准的检测地之一,成为若干知名企业技术研究与创新依托研发平台.

(5)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为主体,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以全国和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为代表的学生高质量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重要产出基地;在各类高水平、国际性重要科研学术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积极引进国(境)外的先进理念,积极吸纳国(境)外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积极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的科研基地建设;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拓宽渠道.

(7)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研究院管理结构和运行模式;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高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为学校构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4 研究院战略实施的管理创新

4.1 管理架构设置创新

研究院设立教授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是研究院的学术决策机构,院务委员会是研究院日常行政工作的决策机构,学术委员会是研究院发展的指导和咨询机构.

教授委员会是研究院的学术决策机构.教授委员会由进驻研究院的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和全日制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的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负责研究院重大学术战略和重大学术事项的决策.教授委员会议决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实行票决制.教授委员会设主席1名,负责教授委员会的组织和召集工作.教授委员会配备秘书2名,秘书在教授委员会主席领导下负责教授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第1届教授委员会主席由学校提名,由进驻研究院的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和全日制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的具有正高职称的部分代表选举产生.第一届教授委员会主席推荐2名秘书,其中1名为正高职称人员,1名为研究院副院长.2名秘书由进驻研究院的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和全日制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的具有正高职称的部分代表通过.今后各届教授委员会主席由学校提名,由教授委员会选举产生.各届教授委员会秘书由教授委员会主席推荐,教授委员会通过.教授委员会实行全体委员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学期举行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教授委员会主席主持召开,研究重要学术事宜和部署重要学术工作.

在院务委员会设立研究院领导班子.研究院领导班子由3人组成,设研究院院长(由分管校领导兼)1名、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兼研究院副院长(正处级)1名、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正科级)1人.研究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日常行政工作的贯彻执行.设立研究院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是日常行政工作的决策机构.院长、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为院务委员会当然成员.由进入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各选派1名正高职称人员代表参加院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为院务委员会秘书.院务委员会执行学校交办的工作任务和落实教授委员会确定的学术事项.

设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研究院发展的指导和咨询机构.研究院院长参加学术委员会;进驻研究院的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参加学术委员会;吸纳若干名知名学者参加.建议学术委员会由11名委员组成,其中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设2名秘书,即教授委员会的2名当届秘书兼任学术委员会秘书.学术委员会实行全体委员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学期举行1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研究重要事宜和部署重要工作.学术委员会召开会议的法定人数应不少于全体委员总数的2/3.

4.2 机制创新

研究院是学校探索资源有偿使用管理的试点单位.研究院采取与国际接轨、物业有偿使用、水电运行成本超额付费使用等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资源占用及有偿使用以所有进驻的研究团队为计算单位,按实际占用资源情况向学校定期缴纳资源占用费.

研究院人员科研采取“流动制”,对直接从海外回国的部分高层次人才,由学校人事处与其直接签订“年薪制”(享受“年薪制”的人员除按规定由学校统一购买的社保、医疗等待遇外,不再享受其他工资和津贴)等相关合同;未参与“年薪制”的人员待遇按照学校统一的待遇模式执行.研究院党政班子成员(校领导除外)和研究院办公室的事业编制专职管理人员的岗位津贴等实行研究院二级分配制度,费用由研究院自筹.在研究院开办初期,可实行1~2年“保护期”,即参照学校机关相应级别人员标准执行.

注重科技成果管理和产业化管理.(1)团队及其成员在学校工作期间,所有研究成果应该归属为学校所有,学校对成果统一管理.成果的转让需征得学校同意.(2)学校享有专利、成果登记、获奖证书上的署名权.在以学校为完成单位的前提下,研究团队的成员享有作为完成人员的署名权.(3)由团队及其成员完成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4)以研究团队的技术成果为开发的经济实体,学校和研究团队双方视资金、人力、设备资产以及技术成果的投入情况,确定“有形资产投入”与“无形资产”投入各占股份的比例.无形资产投入所占股权的比例由学校审核批准.(5)在该隶属关系未解除之前,研究团队所有对外的合作均必须以学校的名誉对外签订,研究团队负责人或其他成员不得以个人的名义对外签订技术合作合同.(6)对于开办的经济实体,学校不直接参与公司的运营.学校采取专业化的操作方式,委托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洽谈相关事宜.

研究院营造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1)加强研究院内部交流平台建设,办好研究院网站、微博、QQ群,内部出版研究院内刊.(2)研究院在报告厅常年开设“星期五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光电子领域专家做学术报告,开设研究生等各类学术专场和沙龙.(3)不定期举办高端论坛,主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知名企业家和重要部门领导来研究院讲学并配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提升的需要邀请著名学者作专题报告.(4)不定期主办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扩大研究院和学科的影响力.(5)不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到实验室做客座教授.(6)研究院设立开放基金,受理国内外有创新思想的科学工作者申请.开放基金课题每年申报1次,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后评出,给予经费资助.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课题,研究成果需标明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7)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科研人员定期互访、研究优势互补、实验资源开放和互用.(8)选派优秀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出国访问,鼓励在读研究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

5 结语

研究院的发展有赖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院在战略定位上致力于拓宽学科发展领域,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服务,持高水平、新机制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平台,在学校形成协同创新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学校整体改革发展,增强学校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并服务社会的能力,力争在协同创新、驱动创新中有较大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在机构设置、资源使用、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管理创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研究院的发展也将进行适时的战略调整,力争成为高校改革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和桥头堡.

〔1〕邬备民,吴瑶.高等研究院的功能及其运行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5).

〔2〕赵希男,生奇志.我国大学研究院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探究,2007(6).

〔3〕邵毓林,姜富明,朱晓岚.高校研究院管理体制的讨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6).

〔4〕徐廷相,徐斌.关于重点大学建立研究院新体制的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7(3):12.

〔5〕刘欣.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发展研究——以E大学研究院为个案[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32.

〔6〕张平,张雷.大学研究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47.

〔7〕沈玄武.创新强省战略下浙江高校研究院构建及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16-19.

〔8〕胡锦涛.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2-04-19.

〔10〕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研究,2011(12):1762-1763.

〔11〕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J].科学研究,2012,30(2):165-174.

〔12〕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杜欣.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4):79-84.

〔13〕雷雨.华师“211工程”三期建设获国家奖励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均交出漂亮“成绩单”,是广东唯一获奖高校[N].南方日报,2013-01-17(A01).

猜你喜欢
研究院委员会教授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刘排教授简介
不是我!是他捣乱!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