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故事化中的深度叙事

2015-03-19 21:02:10贺明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细节深度

林 忠,贺明华

(1.马鞍山广播电视台,安徽马鞍山243000;2.安庆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安徽安庆241000)

1 引言

何谓新闻故事化?按照美国新闻记者富兰克林的说法,即是“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1]。它一方面在内容上要求是新闻,即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对大众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一些事件的真相;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却可运用文学的一些技巧,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富有人情味的元素,使新闻人格化和戏剧化。

新闻需要讲故事。讲故事是吸引受众的必经之路。新闻报道不能是说教,不能是套路化的宣传[2]。许多媒体做过很多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故事报道,积累了丰富的报道经验,然而在新闻故事化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故事叙述模式单一而程式化;重视情节而忽视细节,重视故事而忽视叙述角度;重视戏剧性、夸张的故事情节,忽视故事反思和批判,缺乏思想深度,乃至于媚俗或庸俗;甚至一些编辑记者为追求新闻事件的故事性,对新闻事件进行逻辑推理或想象加工,添枝加叶,结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诸如此类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内涵浅薄而深度不足。笔者认为,“深度叙事”是解决新闻故事化诸多问题中的关键。

2“深度叙事”的四个方面[3]

2.1 生动地展现新闻细节

细节可以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情绪,可以是事物的形状、色彩、气息等,可以是一个场景等。细节不仅能够再现新闻事实本身的生动性、独特性和丰富性,还能使新闻故事具有深刻性。细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形态,还能提示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添加的细节一般是为主题服务的,往往在细节处见深度。在新闻故事化的叙述进程中,需要关照事件中的感人细节和一切细小的闪光点,让整个新闻事件血肉丰腴。记者抓住生动传神的细节,再现实际情景,让受众亲眼目睹,亲眼感受新闻事件,让他们自己想象、判断新闻故事的深层内涵,提升其深度和感染力。

2.2 依靠结构的力量,有角色的叙事

一篇新闻稿件要有深度,故事的架构非常关键。作为新闻故事的叙述者,记者要学会利用结构的力量去深化主题,提高故事的深度。新闻故事的叙述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具体到切入点的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某一方面,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人物,每条稿件的选择标准需要迎合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新闻的连续性。

电视人陈虻曾经说,真正深刻的表达,应该依靠结构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单一的语言力量。在建构片子中的相关人物、相互关系时,要去寻找那些复杂的、有张力的、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关系去结构。因为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故事的深刻程度、故事的走向和你所要揭示的问题。这不是要你说出某些危言耸听的话,而是更多地去思考与这个事件发生关系的一些存在。他还说,其实一个人孤立的存在是不深刻的,当他和社会发生了某种关系,从他的身上能揭示出我们社会的某种存在的话,这就是深刻所在。他一再强调选择配角的重要:当你的视角从一个人身上打开的时候,不仅看到这个人,而且要看到这个人身边的人,以及这个人身边所有的变化。其实纪实性创作不是没有选择的,要选择这个人物和其它人物相关的东西,建立丰富的关系。这种丰富关系的建构就是这个片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帮助你使一个题材更加深化的方法[4]。

2.3 有背景的叙事

新闻背景指的是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酝酿与生成、存在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它反映着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原因与过程。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5]。背景资料能够彰显新闻故事的新闻价值,使新闻故事更丰富,更深刻。

美国《华尔街日报》有篇报道,题目是《中国经济发展考验传统家庭关系》[6]。这篇报道用大篇幅讲述了北京一个叫范群的家庭经济、伦理关系和他们之间的日常相处等等生活细节,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作者煞费苦心地将他挖掘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影响的各个方面,大量使用数字、事实,娓娓而谈,不仅具有说服力,也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投射在一个普通家庭身上,显现出来的是日益让人忧虑的、家庭关系的疏离。”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补充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一直都把家庭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晚辈总是对长辈恭恭敬敬、言听计从,父亲更是一家之主。但过去20多年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造就了一大批新的富裕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压力。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赶,希望不要被自己的邻居或亲戚落在后面,家庭纽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补充发生的变化:“新一代的中国人开始注重个人隐私,不喜欢大家庭生活。”另外文章还补充了许多全国性的统计数字,把人物的故事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展现人物观念的变迁。这些闪烁在报道中看似只言片语的背景材料,深化了故事的内涵,使故事具有更厚重的思想意蕴,引发受众思考。

陈虻曾经说,当一个题材只是奔着核心部分展开的时候,你报道的事实可能十分简单。如果关注整个事件的背景,这个事件就会变得让人有更丰富的读解空间,有更深入的展开的可能性。你呈现出来的是一些可供大家思考的事实,相当于新闻的组合信息,引导观众对结论的判断。这样的节目就会深刻,也不容易死在审片人的枪口下[4]。

2.4 恰到好处地解析反思

对材料的精心组接或对事实背景的适时交待,那是深度解释故事的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深度方式是议论。如果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夹叙夹议,或在故事的结尾进行有节制的恰到好处的理性思考,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恰到好处的评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受众思考,揭示故事的意义。当然在议论的过程中,要避免抽象的介绍和空洞的议论。

每期《焦点访谈》结尾处的点评,就是很好的深度典范。有一期节目,题目叫《格桑花开》,讲述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创办者洪波的故事。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是一家帮助西部地区贫苦孩子上学的志愿者网站。自2005年2月创建以来,许多孩子都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在故事的结尾,主持人敬一丹点评说:“一次难忘的旅行,引出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一个助学网站成就了人们对爱的奉献。有人说送人玫瑰手留香,也有人说雪中送炭心留暖。当我们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收获的就是快乐,当帮助别人,当爱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习惯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文字虽然很简短,将近一百字,概括了主人公精神风貌,同时又激发了社会的正能量。

3 结语

总之,生动地展现新闻细节,体现了新闻故事细部的真实与深刻;有背景的叙事,体现的是新闻故事整体的深刻;依靠结构的力量,有角色的叙事,体现了结构的深刻;在故事的叙述中恰到好处的解析反思,体现的是思想内容的深刻。四种新闻故事化策略有机地结合,将会大大提升新闻故事讲述的力量和深度,大大提高新闻故事的传播效果。

[1]辛文.新闻故事化[J].新闻与写作,2006(9):8-10.

[2]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58.

[3]教育深度叙事[J].广东教育,2006(7):21-22.

[4]陈虻.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叙事的深度和走向[EB/OL].[2014-10-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79e27101011gtd.html.

[5]高钢.新闻报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8.

[6]Cracov.中国经济发展考验传统家庭关系[N].华尔街日报,2005-04-13.

猜你喜欢
细节深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深度观察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