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5-03-19 06:00周恕敏徐岩鹰
河北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层颈动脉硬化

周恕敏, 徐岩鹰, 吴 红

(1.四川省简阳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四川 简阳 641400 2.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逐步走向老龄化时期,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约80%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报道[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斑块破损形成血栓脱落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因此,准确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及表面回声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等,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回顾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观察组),其中男56例、女 44 例;年龄 46~78 岁,平均(57.93±10.3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和(或)MRI确诊,脑梗死非首次发病,合并心房纤颤、心肌梗死、肝肾功能衰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等患者。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男61例、女39 例,年龄44~76 岁,平均(58.12±10.14)岁,体检者无脑梗死、冠心病等病史,体检结论健康。二者在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SIEMENS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13MHz。检查方法:患者去枕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后仰,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嘱患者尽量放松颈部肌肉,由近及远依次观察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形态及内膜变化,测量管腔内径和内膜-中层厚度,明确斑块的部位、大小、性质及内部回声等。同时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

1.3 斑块判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3,4],颈动脉 IMT≥1.0mm为内膜-中层增厚,局限性≥1.5mm定义为斑块,根据其回声特点分为软斑、扁平斑、硬斑及溃疡性混合斑。①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表面光滑、连续,低回声,无声影;②扁平斑:回声稍增强、增厚,局部轻微隆起,内膜不光滑;③硬斑:呈强回声,部分伴声影;④溃疡性混合斑:表面出现凹陷,回声强弱不均,信号高低不平。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比较: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93例(93.00%)颈动脉发现斑块,累计斑块数量189处;对照组16例(16.00%)体检者颈动脉检出斑块,累计斑块数量28处,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布特点比较:观察组患者189处斑块,其中97处(51.32%)位于颈动脉分叉处、56处(29.63%)位于颈总动脉主干、24 处(12.70%)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和12处(6.35%)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对照组体检者28处斑块,其中14处(50.00%)位于颈动脉分叉处、8处(28.57%)位于颈总动脉主干、4处(14.29%)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和 2处(7.14%)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斑块类型比较:观察组患者以软斑居多,占44.44%,而对照组体检者以硬斑居多,占57.14%,二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斑块类型比较 n(%)

2.4 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BIF-IM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mm)

表3 两组颈总动脉血流参数测值比较

2.5 两组颈总动脉血流参数测值比较: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SPV、EDV低于对照组,而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致死、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报道[4],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者占20.00%~30.00%,而颈动脉狭窄患者平均每年30.00%以上会发生脑梗死。本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达93.00%,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6.00%,结果进一步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溃疡性混合斑)为主,占64.02%,而健康体检者主要以稳定斑块(扁平斑和硬斑)为主,占75%。结果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其主要原因可能为:①斑块形成可造成颈动脉狭窄,降低颅内动脉末梢血流灌注,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形成脑梗死[5];②斑块的主要成分是脂质核细胞、蛋白质复合体、胆固醇及胆固醇类脂等,而不稳定性斑块具有纤维帽较薄、脂质坏死核心大、平滑肌细胞少、钙质含量较少、炎症细胞浸润及斑块表面溃疡形成等特点,易造成斑块破裂,堵塞远处血管发生脑梗死;③破裂或未破裂的斑块表面粗糙,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形成血栓,造成血管闭塞,有可能血栓脱落,堵塞远处血管。本研究发现,无论是脑梗死患者,还是健康体检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这可能与颈动脉的解剖学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此处切应力增加、血液湍流造成血管机械损伤,血小板在该处大量聚集,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形成血栓。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SPV、EDV低于健康体检者,而RI却升高;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前者CCAIMT和BIF-IMT均大于健康体检者,结果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弹性和顺应性降低,引起血管狭窄,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脑部血流量减少。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征象,可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进行定量反应并且与斑块的早期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

颈动脉位置浅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不易受周围组织的干扰,提供良好的检查窗口,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直接显示颈动脉充盈程度、血流速度,还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或斑块性质、大小、数量及回声等,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增厚,对已发生的脑梗死患者提供治疗信息,对具有脑梗死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人群定期体检,对其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王磊,隋秀芳.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J].安徽医学,2014,35(6):831~832.

[2] 罗浩,韦慧.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2):1685~1687.

[3] 唐杰,温朝阳.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

[4] 丘岳.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45~247.

[5] 李秀丽,李宝丽.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3):2441~2443.

猜你喜欢
中层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