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2015-03-19 21:44郭培才乐上泓闽江学院旅游系福建福州35010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对策

郭培才,乐上泓(闽江学院 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郭培才,乐上泓
(闽江学院旅游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农业旅游事业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假期等人文关怀的进步发展迅猛.它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水平.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生产格局调整.并且解决了部分时段和部分地区的农村就业问题.农业旅游产业对于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很明显,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旅游对新农村发展的驱动作用,并分析了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发展模式和各自的发展特点,针对目前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游驱动型;发展模式;对策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的快乐指数,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人文关怀这一领域.在这一治国思路的影响下,国民收入可以用来支配用于购买基础生活物资之外的收入占比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国民可以用来休闲的假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各种形式的旅游来享受生活,感受快乐.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多种多样的旅游方式当中,绿色、养生、环保、原生态、回归大自然的农村旅游,因为其便于成行,经济实惠,成为很多人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而蓬勃兴起的农村旅游也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城乡差异缩小化、升级农村建设环境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如何乘借国家发展旅游、建设农村的良好势头,把此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农村乃至地区的各项发展,成为了我们有必要有价值进行探讨的问题.

1 旅游驱动型农村运行模式对农村建设的推动效应

为了减小城乡差距,为了让占中国人数八成的农业人口也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国家近年来不断推进农村建设,致力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旅游驱动型农村是国家开发农村,建设农村,改善农村软硬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绿色养生旅游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非常大.它的发展对于全社会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的各项建设意义重大

1.1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是全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同样是农村工作的头等任务.开发旅游产业,辅助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的开发,可以有效的调整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有助于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农村旅游包罗万象,可以开发的方向点非常的多.比如采摘烧烤、绿色养生、自然回归、还包括放牧生活体验和山林生活体验、渔民生活体验等等.这些方向上产业的开发,首先就将一部分农副产品在当地实现了消费转化.无需经过长途跋涉的运输.可以说是“客自上门”.这就推动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关注市场消费热点的主动性.同时,消费资金的注入,将会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更高级别的人才和资金也将在市场效应的带动下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旅游驱动型新农村的发展直接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

时下的农村绿色养生旅游和其他旅游方式,基本上是以乡村为区域,以家族为主体开展的.每个旅游接待的实体多数都是一村的村民或者本家的农民.他们向客人提供导游、饮食、居住、采摘、烧

烤、放牧、渔猎等多种多样的服务,并通过服务赚取利润.由于时下社会中对养生和健康的追求,让人们对绿色农副产品具有浓厚的兴趣,这造成了绿色无污染的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而旅游驱动型农村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当中,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提供旅游服务而赚取较高利润的经济现象.这对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3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发展模式改善了农村软硬环境

在农村地区推动旅游驱动型农村,就要有能够吸引旅游消费者来旅游的优良环境.在这个利益驱动下,无论是地方还是是当地的村民都将会产生极大的主观积极性,来建设和改善当地的环境.地方政府将会乐于将财政支出投入这一层面.而当地农民也将会发扬蚂蚁啃大象的精神,群策群力,发挥广大农村人民的力量参与农村建设.这是由旅游业的特点而带来了益处.而这样的改变又将反过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在推动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当地的卫生、医疗、交通、通信、居住、商超购物等物质环境和绿化、环保、等软环境都会得到巨大的改善

1.4旅游驱动型新农村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而游之势必学而习之.为了能够在激烈的旅游产业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旅游产业地的软环境必然要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从服务的理念到服务的具体细致,从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到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这些都在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着影响.在多年以前,作者曾经到杭州旅游,对于杭州市人民表现出的友善、热情、乐于助人、心态良好的精神素质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精神素质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在杭州大力推行旅游产业,市民在旅游产业发展以后得到了较大的经济实际利益,也因此产生了全民共建发展旅游的主观积极性.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问题,由此可知,旅游驱动型新农村的发展可以提高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自然造就的青山绿水,人工营造的生态家园,古香古色的老式建筑,都是现代人的最爱.农业观光,乡下休闲,让越来越多的新村迅速兴旺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兴模式.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驱动型新农村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2.1山岳旅游依托型新农村发展模式

山岳旅游依托型新农村建设模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山岳景观为主体,并且将山岳景观与乡村特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乡村农业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自身特色,从而促进实现对乡村综合的旅游开发,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对于这种新农村建设模式来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乡村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山岳景观大多地处较偏僻地区,交通非常不便.同时山岳型景区,自然环境多变,由于树木繁茂、山势险峻、面积较大,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在发展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2.2生态旅游依托型新农村发展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业不同于第一产业的采矿业,也不同于许多的第二产业,它不仅是天生的资源节约型产业,而且更是天生的生态依托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为农村第三产业的扩展、为旅游业的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经过了崇拜自然、依赖自然、傲视自然三个阶段之后,现在正在进入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在这个时候,乡村旅游的价值也正在更好地展现.因此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以生态经济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与方法,将乡村生产、乡村生活与乡村美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依托型新农村建设模式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推进绿色旅游景区发展.

2.3度假综合型新农村发展模式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位于城镇周边的乡村依托城市发达的交通和众多的城市人口,以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活,建成山水一体、山城一体,观、体、娱互动,实现由单一观光、商务、休闲度假综合型旅游发展模式.发展度假综合型新农村,要以大都市和农业自然资源为依托,农业自然资源是吸引都市居民的原动力.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本着以农业为主题,以区域文化为内涵,以景观为依托,结合本地区域特点,打造功能齐备的度假综合型农业示范景区.度假综合型旅游发

展模式的开展,一方面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生,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双赢.

2.4观光农业驱动型新农村发展模式

“观光农业”,是指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是将农村的空间和农产品等农业资源作为观光资源加以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期产生除农业生产之外新价值、与观光相适应的一种农业形态.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旅游.旅游景区内提供田园景观赏、农业体验、自然生态解说、垂钓、野味品尝等休闲活动.除了可观光、采集、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住宿、度假、游乐.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观光农业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径.

3 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发展对策研究

3.1要大力推进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旅游的可进入性

首先要以科学规划建设为引领,确立建设标准,做到存量建筑不动、增量建筑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实现建设与旅游的一体化.有序合理推进水电路气房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其次要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提升、旧村危房改造、垃圾污水治理“四大行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带动全局之效.最后要以生态文化保护为基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方面和全过程,既抓生态保护,又抓生态建设;既抓文化保护,又抓文化建设.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3.2规范乡村旅游管理,统筹规划,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

要对乡村旅游加强规范引导,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一制定行业标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加强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卫生保洁、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挖掘乡土风情、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等内涵资源,着力打造鲜明特色,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同时,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上,逐步由单一的经营主体向多元参与的经营主体转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好全镇活跃的民间资本,积极与扶贫开发协会、创业商会等合作,着力形成多元化发展结构,实现错位发展,设计多样性旅游产品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

3.3强化策划,广为宣传

以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多元组合自驾、登山、漂流、徒步、摄影、美食等特色产品.结合实际,发挥乡村各自优势,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微博、旅游宣传推介会、节庆活动等载体,多平台、深层次、立体化的开展宣传推介,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的宣传,吸引更多游客、拓展更宽的旅游市场.

3.4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内外兼修”,在外塑形象的同时内强素质,举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对从事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餐饮、客房服务培训、农家乐安全培训等专业培训,培育一批会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华平,刘风芹,段文清.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 (02).

〔2〕王淑芳,刘红敏.河南省乡村旅游与新农村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3〕李加林,李菁,童亿勤,时媛媛.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9(07).

〔4〕白马伟,黄荣华.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模式探析——以丽江市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基金项目:闽江学院社科项目(YSY12007)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5)03- 0038- 03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