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桂林
当前,高校图书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图书馆亟需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更好地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
高校图书馆既是一个教辅部门,又是一个服务性职能部门,在高校办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存储着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供读者查阅、利用,是广大师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来源。不同类型的读者由于知识背景和专业背景不同,阅读的目的、思考的角度不同,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心理活动更是千差万别。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主要包含两大类:教师和学生。他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有一定的共同点,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教师读者。高校教师主要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他们进入图书馆的时间有限,目的性很强,主动性很强。他们进入图书馆后总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快捷的通道、得到最便利的服务。因此,面对教师读者,图书馆的服务就要体现出快速、高效的特点,为教师读者提供热心周到的服务。
(二)学生读者。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读者的特点是: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他们到图书馆除了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文学艺术以及励志方面的书籍外,更多地是看中图书馆有着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而怀着怡静的心态在图书馆看书自学。所以对学生读者群,要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以此来弘扬大学生人文精神。所以高校图书馆在馆舍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充分考虑和照顾大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为读者营造方便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以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学生欢迎。
当前,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主要有三个趋势:一是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信息需求将会构成今后读者信息要求的主体,学术数字资源成为教育科研领域的人们获取学术文献的主流渠道。因此,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社会化服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如学科专业服务、科技查新、馆际互借服务等。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实现馆际资源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三是个性化服务。传统图书馆在工作中很少顾及和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认为读者应该努力适应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标准。现代读者对图书馆这种无差别的信息服务广泛提出了质疑,“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在现代图书馆中已经逐渐形成共识。
(一)转变服务理念。服务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转变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以读者为本,把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读者的利益为向导,切实维护和保障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的各种合法权益。二是树立“主动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应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一宗旨,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主动服务就是要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主体性体现出来,根据读者个异化的信息需求,采取主动措施,向读者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三是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当今社会是以创新为主题的时代,高校师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更为迫切,迫切需要通过图书馆等获得所需知识和资料,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能帮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快速掌握获取方法。然而,很多高校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不能负此重任,需要图书馆员适应现代信息环境新要求,及时“充电”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迅速成为信息专家、信息向导、系统专家,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服务创新的需要。
(二)改进硬件设施。一方面要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及时补充纸质图书资源,并根据专业需求引进专业的数据库。要加强对馆藏资源使用情况的评估,搞好宣传和推介,不断除旧布新,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使用自动化和新技术建立高效、便捷、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除大量引进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以及电子出版物等大型数字资源以外,还要利用数字技术将馆藏文献数字化,将其加工成全文数字资源。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发掘、组织、加工,建立起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以及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内容丰富、检索快捷、读取方便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
(三)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励机制不当,图书馆员的工资低、待遇差、职称晋升难、社会地位不高。因此,提升图书馆服务管理水平,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是认真调研分析图书馆员的需要层次,根据馆员组成结构,找出共性需要和个性需要,并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分别配备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来服务。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馆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强调尊重人,满足人的需求,根据每个馆员的不同特点将其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馆员的才能;三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馆内建立有效的沟通网络,形成友善、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气氛,使馆员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四是科学设置岗位,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从德、能、勤、绩诸方面科学全面地考核业绩成果,奖勤罚懒,建立起让每位馆员都能施展才华的激励机制,鼓励馆员创造性地履行好岗位职责。
(四)创新服务内容。一是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全方位服务新体系。在搞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切实将实体馆藏服务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结合起来。比如利用北京超星的移动图书馆3.0,可实现馆藏纸质书目的随时随地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借阅历史在手机上的一键查看;图书的预约、到馆提醒;在借图书的一键续借、到期图书短信提醒、超期图书短信催还等功能。移动图书馆对接馆藏的数字资源可实现一站式检索,参考主流移动互联网所有引擎的模式,读者不用再考虑文献类型、输入复杂的检索式等,只需输入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会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排序、聚类,用户在结果中只要按照自己的需要筛选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精准的结果。二是开展网上联合检索咨询服务。多所高校图书馆通过合作,将各自馆藏的数字资源作为联合体内的共同资源,联采联购,共建共享,开展网上联合检索咨询服务,实现网上实时在线解答和文献传递。三是开展特色化服务。改变传统图书馆大同小异的服务内容和千篇一律的服务模式,根据各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挖掘和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开发有特色、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包括个性化的检索方式,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以及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法,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实现为不同的人找其所需的书,为不同的书找需要它的人,充分体现图书馆尊重读者的价值定位,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桥梁的作用。四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适应数字化生存新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更是高校师生开展学习研究的必备能力。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拓展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的一个永恒主题。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使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面临严峻考验。在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积极开拓创新,才能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1]施蓓.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图书馆,2009
[2]程鹏.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综述[J].现代情报,2007
[3]陈昔.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