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 拓
色彩、声音等会对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造成不同的影响和刺激,在这种刺激作用下所引起主体在审美心理、生理的感受与体验,便是节奏。如:四季的交换、人无时无刻的呼吸循环等。节奏是在一个统一完整且具有强烈对比的过程中循环进行的,它绝非独立的一个个体。
武术练习时套路演练的节奏是指学生演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运动秩序,这种秩序是在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利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将统一矛盾的机构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武术套路演练中个人展示或集体所展示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特征,这种独有的运动特征交替出现在强弱、长短、快慢和时间间隔等方面,它是具有一定规律的攻防现象。
武术运动套路的节奏表现在套路演练时的外部形态,同时也表现在武术自身内在节奏。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贯穿于武术演练与习练的整个过程,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例如:动静的节奏可以体现出技术动作的干净利落,虚实的动作节奏则显示出动作的灵活多变等,快慢的节奏则体现出了技术动作快速敏捷与舒缓自然的不同。避实就虚、刚柔相济与圆转灵活等特点就是有不同的套路节奏体现出的艺术风格。培根曾说过:“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武术的运动节奏是一种“无声与美的韵律”。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要求习练者做到技术动作刚柔虚实、重心起伏转折,同时加上不同眼神的配合,做到崩若烈马、惊若游龙的风格,从而将武术运动神形兼备等强烈气势、含蓄民族风格与其丰富内涵集中表现出来。若套路的演练做到了“动若脱兔、静若山岳”,就能最大程度上给人以身心愉悦,这必须通过表演中内外统一的节奏美来表现。就如番子、劈挂、猴拳等要求速度快,醉拳、八极等又要求速度较慢。演练者通过动静徐急、节奏鲜明的方式在武术套路演练中表现动作的高低起伏。如,长拳套路,它要求习练者在每一个定势之前,做一个较慢的动作作为连接,以此来突显节奏的明快。不同的动作节奏可以让观看者感受套路演练时动作快慢、动静、起伏等明快的节奏,由此来扣住观众的心弦,让其去体会演练的力量所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感受。
(一)武术节奏是不同武术套路风格的体现。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有着许多不同的拳种且种类丰富,各拳种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拳术和器械套路也形式丰富,变化多样,同时个个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只有熟练掌握各拳种之间不同的节奏规律,才能突出其特色。
(二)在武术套路练习中,节奏对提高其艺术欣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时间性和空间性是节奏最为主要的两个特征,用以体现武术套路的运动美感。通过合理运用动与静、快与慢、停与顿、起与伏、强与弱、刚与柔、轻与重等节奏因素,巧妙地把协调、组合编排成的套路动作展现出来,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三)节奏在学生武术套路学习中对调节其体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能是套路演练的基础,习练者的体能是一定的,如何将体能合理分配直接影响着这个套路动作完成的质量。只有通过合理分配体能的方法才能将有限的体能合理分派到各个环节。因此,只有通过套路的节奏来调节体能。如利用舒缓或定式的动作调节体能后再衔接快速激烈的动作,这样既可以起到增强动作艺术感染力,还可以使练习者的体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在武术的套路教学与演练中,学生对套路节奏的训练,是一个关键且最有难度的环节,如果把握不够准确,就会使学生在表演或考试中失误。笔者通过多年的高校武术教学,建议在开展武术套路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套路的教学前,教师可通过提高学生音乐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熏陶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艺术素养。
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不同拳种的节奏特点,以及所学拳种动作不同的攻防含义,增强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理解,便于掌握技术动作,达到增强学生对套路的认识程度的目的。只有加强学生在武术节奏的变换方式的认识,使学生从思想和认识上加以重视才能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明确每个动作的速度节奏和其与技术动作的结合也是学生套路节奏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借鉴健美操、新体训练等其它体育教学项目在节奏训练时的成功经验与训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感受运动节奏和把握节奏的能力。可采用播放视频等方法,对学生把握节奏的能力进行训练,为接下来的武术套路练习作好准备。
(三)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专项素质是开展套路学习的先决条件,大多武术项目也都离不开跑、跳、投三项基础素质的练习,只有增强习练者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的身体素质,才能为套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长期坚持该类的身体素质训练,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心肺功能,还能提高呼吸机能。同时配合技术动作的速度快慢与节奏的特点再进行专门性训练,就能做到消除阻碍技术动作发挥的不良因素,达到全面提高各方面技术的水平,应变时才有基础。在建立了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的比重,为套路的学习作好基础准备工作。俗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只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让习练者在套路演练时做到不急不慌、心中有数,这样在演练时才能达到游刃有余。
(四)各项训练相结合,教师充分运用才能。针对学生武术套路节奏的训练必须与技术的训练、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相结合同时进行,不能单独分离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自身的智慧和才能有机地与学生的个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增强学生把握套路节奏的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在演练套路时对武术节奏的把握能力,让学生明确了解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应当在套路演练时运用的时机,做到明白如何用、何时用。
综上所述,要想很好体现出武术的韵味,展现武术运动力与美,熟练掌握武术节奏是唯一途径,教师应精心指导,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其内涵。只有合理多样的节奏变化,才能够在演练中体现出武术套路的特点与精髓。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武术节奏的训练与扎实理论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武术理论水平与武术节奏掌握能力,将套路节奏的训练有机溶入到武术整体训练之中,提高武术演练的整体水平,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但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武术理论知识与内涵,做到学生学习前就能掌握所学拳种的技法、规律与节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节奏训练让学生了解每招每式技法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武术套路演练体现出武术的精、气、神,表现出武术动作强烈的节奏感,使其更具有韵律。另外,大学生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加深对武术套路节奏的理解,充分展现武术的节奏美与韵律美,使中国这一集技击、娱乐、健身、观赏、艺术美于一身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让高校的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工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1]周家宝.浅析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刘建国,刘玉兵,张胜利.试论武术套路动作节奏[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
[3]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2010
[4]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
[5]陈保磊.从审美心理学视角论武术套路动作意象[D].上海体育学院,2013
[6]金涛.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