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朝洲
(一)武汉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是保证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目前,武汉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地增建体育场地,购进更多的体育设施,然而,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一是体育场地建设力度不足,学生们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更没有专门的健身房、俱乐部供学生锻炼之用;二是体育设施缺少且比较陈旧,通常都是多名学生共用同一设施,而陈旧、破损的体育设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了安全隐患;三是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造成了时而体育器材紧张,时而无人使用,设备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武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依旧是武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主力军,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通常以竞技项目为主。一方面学生们普遍能够接受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而另一方面,学生们对于这些体育项目缺乏新鲜感和学习的热情,导致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少数的高职院校能够研究开设一些新的体育项目,而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受到学校体育硬件条件和教学水平的限制,还无法开设新的体育课程。
(三)武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武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体育教学工作、学生的课外群体体育活动以及带运动队训练及比赛,同时还有较高的体育科研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这对体育教师的精力产生了分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现如今的体育教师资源配置中,虽然大多数的教师都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但是,过于繁重的工作和多重身份使得高职体育教师无暇顾及先进体育理念的学习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依旧摆脱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这不仅制约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得体育教学质量不高。
(四)武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在信息社会中,人们获得信息资源的方式往往是电视、网络等,然而,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学校管理者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学生们基本无法从电视中获得信息。另外,虽然学校拥有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但其资源有限,学生们只有很少的时间可以使用计算机获得网络信息,这就使得学生们很难了解到最新的体育资讯,无法满足学生们对体育信息的需求。
(一)制约武汉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外在因素。
1.影响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的外在因素。我国对于政府投资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资金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的高职院校教育投入中,体育教学的投入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在这有限的资金投入中,其中一大部分用于开展体育竞赛,只剩下很少一部分能够用于学校建设体育场地、购买体育器材。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无力承担高额的体育硬件设施开发费用。
2.影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外在因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已经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模式,国家和社会对于学生的体育技能要求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而高职院校为了快速培养能达到这些体育标准的人才,一直沿用陈旧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无法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难以开展新颖的体育课程教学。
3.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的外在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还是摆脱不了旧的应试教学模式的束缚,存在教育观念的偏差,不能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只要能够将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监督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熟练某项体育技能即可,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效率及效果。
(二)制约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内在因素。
1.影响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因素。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求,除了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之外,还因为高职院校领导者本身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将大多数的资金投入到了其他教育教学中去,这就使得本来就紧张的体育教学资源更为拮据。并且高职院校未能通过拓宽筹资渠道来为体育教育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影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中,并且安于现状,未能主动地去研究开发新的体育教学项目,这就使得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非常单调,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新项目的需求。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的都是对于传统的课程内容评价方式,这就使得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精力放在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中,即使开展了新的体育教学项目,也无法得到教师的重视。
3.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因素。目前,高职院校聘请体育教师的门槛不高,只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学校就允许其担任体育教师的职位,并且由于高职院校为体育教师提供的薪资待遇有限,具备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并不愿意从事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使得高职院校流失了大量的师资人才。另外,教师没有意识将学生放在体育教学的主体位置上,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且应对教学问题的能力不强,无法承担全方位的教学与科研重任。
(一)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利用率。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发展体育经济,在保证本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为社区和企业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特别是加强学校与企业间体育合作,方便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的同时,学校也可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互惠互利,实现共赢,也有利于学校体育设施的改善。另外,优化体育项目和合理安排体育教学、锻炼时间,实现现有体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二)改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育的研究,充分了解先进的体育信息,开发更多新颖的体育教学项目,优化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另外,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激励体育教师重视新型体育项目的教学,落实体育教育课程内容创新。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一是高职院校应当强化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应当作好教师队伍的规划,让体育教师能够与其他科目的教师拥有平等的教学、晋升、研究的地位,为体育教师规划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高职院校应适当地改善为体育教师提供的薪资待遇,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并且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聘用门槛,对于能力不足的教师不予聘用。而对于已经聘用的体育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地强化其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学校还应当制定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体育教学作出更多贡献。
(四)拓宽体育课程信息资源获取渠道。高职院校应适当增加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机会,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使学生能够更为方便地了解体育信息,并能够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探讨中去,共同为优化体育教学而努力,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
[1]许红峰,彭雪涵,庄昔聪,连文毓.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福建体育科技,2004
[2]官雯蚊,王福田,李超.对高职院校实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J].继续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