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淳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标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认同教育有利于实现各民族间和睦相处、团结共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它对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以及众多客观原因,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边疆地区,这些地区通常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自觉程度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聚居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有着自己千百年来传承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难。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境,与之相接壤的邻国的少数民族有着相似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追求,有的还有多年从未中断的通婚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边疆地区的边贸日益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国家安全问题威胁。在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缺乏认识,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很容易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并从事分裂渗透活动,威胁国家安全。因此,探析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十分必要。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以及个体的行为习惯,都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精神文化的特点。尽管我国已开展了多年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依旧遵循着世代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民族地区文化宗教的多样性以及差异性对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共性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异性却加剧分裂和冲突。”①由于每个民族发展状况不同,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性,这势必造成各民族的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激烈碰撞,突出表现在个体的心理层面和情感层面。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首先要协调其与各民族精神文化的关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尽管党和政府已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人才素质不高和思想观念落后的限制,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前提,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受投资力度不足、教育资源困乏等原因的限制,接受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很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有完整的了解,从而阻碍了对其的认同。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有效对其含义进行深层次讲解。因此,解决好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和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前提。
边疆民族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必须要从全局入手,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和实效性,探索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途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困境,首要解决的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局面。邓小平同志说:“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不断提高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首要前提。
只有不断满足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诉求,大力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解决好边疆民族地区这一主要矛盾,才能为其他矛盾的解决提供经济保障。党和国家政府应继续加大扶贫力度,给予边疆民族地区更多的政策优惠,提高扶贫效率,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3.2.1 加强各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
个体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经过对价值观的认知了解、领悟、内化,最终实现认同,而这个过程恰恰就是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因此,在边疆民族地区应加强各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要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方面下工夫,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地方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在保证各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按时、按量完成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不仅有助于个体循序渐进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助于其在心理和情感层面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融入国民教育的过程之中,保证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从小接受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熏陶,促使他们在意识层面上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2.2 因地制宜,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良好的课程设置体系,是由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共同组成的。尽管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但可以因地制宜,通过校园文化、升旗仪式、校园活动、演讲等方式,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小组,深化学生对课堂显性知识的掌握,使其慢慢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观念中,逐渐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2.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覆盖面。而教学质量依靠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首先应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同时注重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培养、培训以及对外交流制度的建立。其次,应建立合理的机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最后,健全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编制制度,完善教师职称、晋升政策,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待遇,处理好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利益诉求。
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教师人才匮乏,这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必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智力支持。首先,国家应该大力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教育上的差距。国家政府还应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充分保证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改善教师教学条件和学生住宿条件。最后,教育经费是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保障,必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以保证其教育事业长久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并明确要求: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③因此,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就应在边疆民族地区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级政府的宣传系统,采取灵活多变的宣传方法,结合各民族地区的特色,发挥好党和政府宣传机器的作用。
同时,国家应加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读本的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工作,这既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体现,同时也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步骤,是让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实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通过采用各自民族的文字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心理和情感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亲切感,减少他们在潜意识层面抗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使得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较快捷、较方便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保障之一。
注 释: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6。
②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0.
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Z].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7.
[1]罗文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2.
[2]邹丽娟,李忠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认同及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1-17.
[3]刘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内在认同的现状调查和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7):75-77.
[4]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徐绍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调查与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8):68-760.
[6]唐泽,罗湘明.社会认同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2(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