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森
(西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河南 驻马店 4639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进展快、控制难和截肢率高的特点。该病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管、神经等病变导致下肢或足组织破坏[1],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药沐足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其疗效逐渐得到广泛认可,本文选取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方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足,以探讨其治疗效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西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995年制定的关于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2]。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46~78岁,平均(56.3±5.1)岁;病程为3~30 a,平均(13.3±2.7)a;Wagner 1级18例,2级20例,3级1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8~77岁,平均(57.4 ±4.3)岁;病程为 2 ~32 a,平均(12.7 ±3.1)a;Wagner 1级19例,2级21例,3级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糖尿病病程长短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降糖、抗感染、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中医采用自拟方剂,组方:黄芪30 g、鸡血藤30 g、大黄 30 g、生姜 30 g、当归 15 g、川芎 15 g、赤芍 15 g、红花 6 g、桂枝10 g、川椒30 g、乳香30 g、没药30 g、冰片10 g。以上药物水煎至3 000 ml倒入足疗盆内沐足,持续30 min,每晚1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胰岛素常规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①显效:患者肢体症状完全消失,腐肉基本脱净,创面缩小80%以上,渗出液明显减少;②有效:患者肢体症状显著缓解,创面周围新生肉芽组织,创面缩小60%以上,渗出液减少1/3以上;③无效:肢体症状改善不明显,创面和渗出液无明显变化[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据统计,糖尿病足截肢率高达15%左右。临床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沐足可以增加临床疗效。本临床研究将中药沐足用于早期糖尿病,以探讨其治疗效果。
对于糖尿病足,常规西医治疗多采用控制血糖、扩容、抗凝、抗感染等方式,效果参差不齐。中医将糖尿病足归属于“血痹”范畴,血瘀表现贯穿始终,属本虚标实证。中药沐足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选用适当活血药物治疗,本组方中黄芪、桂枝、生姜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之功[4];当归、鸡血藤温通经脉;没药、冰片止痛凉血消肿[5]。诸药煎液沐足,能直接进入患足深部脓腔和肌腱间隙以引流脓液,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活血通络,改善下肢及足部微循环,增加周围组织营养供应,提高下肢及足部动脉灌注,促进创面早期修复。从本次统计的结果分析,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沐足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中药沐足治疗方案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足效果确切,有效改善微循环,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早期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鲁铭,赵荣,胡慧敏,等.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91-392.
[2] 彭英,廖色青,李利容,等.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82-84.
[3] 宋薇,温建炫,赵玲,等.α-硫辛酸联合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0):186-189.
[4] 张亚娟,黄皓月,范英,等.中药沐足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现代医院,2013,13(5):66-67.
[5] 徐力,郑承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