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怡勇
(淮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正式确立了我国医药学发展中临床药学的核心地位。各级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药学服务质量,临床药师培养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将结合淮阳县人民医院自身实际,从干预项目、内容及医师接受情况等方面,探讨药师对临床药学服务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淮阳县人民医院56例临床用药干预及追踪结果为对象,统计其干预项目、内容及效果。分配2名专职药师,分别针对儿科、妇科病区,并积极参与会诊、查房及用药讨论,对医师合理用药提出相关建议。
1.2 方法
1.2.1 抗菌药物使用 针对溶血性盆血或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医师最初建议采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抗感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2004),采用头孢曲松钠并无选择依据。临床药师通过分析病历、与医师研讨后认为溶血性贫血无需给予抗菌药物,应以环境消毒为主,选用青霉素类药物(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再如,稽留流产妇女,临床医师最初建议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以防治感染。临床药师通过病历分析后认为,病人无感染现象,血常规正常,无需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分散片)。从安全视角考虑,应选取抗菌药物(符合多数病原菌),药师建议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2]。
1.2.2 药品用法 医师对药品用量较为熟悉,但却很难把握特殊药品的用法用量。例如,注射用头孢呋辛30~100 mg/kg,3~4次/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80 mg/kg,1次/日。然而,临床医师不清楚此,对两药均为2次/日,不符合药品说明书[3]。通过与医师探讨,临床药师建议被采纳。所以,临床药师对专科用药,既要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同时也必须掌握特殊药品的用量,及时与医师沟通,以获得临床医师的认可。
1.2.3 联合用药 12例败血症新生儿,临床医师根据经验,最初选择头孢曲松钠,并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显然不合理。针对败血症该类全身性感染疾病,应及时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便于后续按血培养结果、敏感试验来给予抗菌药物。
1.2.4 注射剂溶剂选择 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在弱碱性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常采用生理盐水配制;尽管5%葡萄糖也可配置注射液,但存储时间较短,输液时间长时应引起重视。临床药师根据上述问题,多次与医师沟通,建议其后续将生理盐水选为溶剂[4]。
2.1 临床合理用药干预项目分类及构成比 56例临床用药干预及追踪结果对象中,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恰当12例(21.43%),药品剂量、给药方式正确11例(19.64%),联合用药合理18例(32.14%),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规范7例(12.50%),注射剂溶剂选择合理8例(14.29%)。
2.2 不同干预方式医师接受情况 56例临床用药干预及追踪结果对象中,查房14 例(25.00%)、会诊12 例(21.43%)、解读药历8例(14.26%)、医师与药师研讨7例(12.50%)、病例分析9例(16.07%)、讲座干预6例(10.71%),医生接受建议分别为查房11例(78.57%)、会诊9例(75.00%)、解读药历7例(87.50%)、医师与药师研讨 7例(100.00%)、病历分析 8例(88.89%)、讲座6 例(100.00%)。
药师可综合运用药师药学知识参与临床用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率先提出了“将临床诊疗与医药相结合”等规定[5]。所以,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期间,应充分掌握药学技能,并熟练运用专科病种的治疗原则,积极同医师展开沟通、协调,建议医师合理用药,以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技能。
本研究中,会诊干预被采纳率为75.00%,原因在于会诊多为临时邀请,这就需要临床药师掌握足够的经验及临床药物知识。采用药师研讨、讲座等干预方式,临床药师建议的采纳率为100.00%,提示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前,应具有充分理由,并积极同医师展开沟通,以提升信服力。此外,药师通过分析病历及解读药历干预的被接受率相对也较高,表明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可集思广益,形成合理化共识,从而提升医师的接受率及用药合理性。
[1] 沈霞,孙晓梅.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33 -234.
[2] 吴万碧,王正书.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347 -348.
[3] 杨福荣.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94 -395.
[4] 李玉芳,武江山,原海忠.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2,(11):843 -845.
[5] 吴万碧,王正书.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30):347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