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松
(台前县人民医院 儿科 河南 濮阳 457600)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出疹性疾病,病原体是肠病毒,感染性强、传播快、可呈散发或暴发流行。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多发于儿童聚居地[1]。5 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多发人群,主要症状是患儿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皮疹、溃疡,部分可伴发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脑炎或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通过研究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对10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台前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观察组男58例,女45例,年龄9 个月~5 岁,平均年龄(2.16±1.33)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4.05±1.12)d;对照组男54例,女49例,年龄10 个月~6 岁,平均年龄(2.58±1.07)岁,病程3~7 d,平均病程(4.60±1.22)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儿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 中每日1 次静脉滴注,白细胞高于正常范围者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降温、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加用炎琥宁冻干粉剂(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10 mg/(kg·d),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 中每日1 次静脉滴注。疗程为4 d。
1.3 疗效评价 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皮疹消退,疱疹消失,口腔黏膜溃疡愈合为显效;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皮疹和疱疹减少,口腔黏膜溃疡部分愈合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4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24%,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4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0.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 观察组退热时间为(2.11±0.85)d,溃疡愈合时间为(3.59±0.54)d,疱疹消退时间为(2.30±0.77)d,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66±0.79)d,疱疹消退时间为(5.02±0.68)d,溃疡愈合时间为(4.82±0.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2例患儿,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轻度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出现骨髓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
手足口病是好发于5 岁以下婴幼儿群体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尤其是3 岁以下婴幼儿,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方式,多种病毒可引发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 型(EV71)最为多见。炎琥宁冻干粉的主要原料是穿心莲提取物,包括穿心莲内酯、脱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酯等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单酯可抑制病毒RNA 合成,干扰细胞内的病毒复制;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可抑制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裂解,使病毒不能入侵机体细胞,起到保护细胞作用[2]。利巴韦林是一种嘌呤三氮唑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拮抗作用,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可通过干扰三磷酸鸟苷合成及竞争性抑制病毒RNA 聚合酶,阻碍mRNA 转录,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4%,高于对照组的80.58% (P <0.05);且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炎琥宁冻干粉联合利巴韦林可明显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且在抗炎、退热、镇痛方面具有优势。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患儿出现轻度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出现骨髓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综上所述,炎琥宁冻干粉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单药应用,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症状,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2] 刘新建,王一飞,李贵生.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2):135-138.
[3] 刘国卿.药理学[M].第2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