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广涵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贾广涵
本文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起源、社会地位、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进行了总体概述,并介绍了该专业在高校中的教学情况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重视基础、稳抓实践、开拓视野等方面提出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信息工程;专业竞赛;导师制
20世纪50 年代初,我国大学开始创办“光学仪器”专业,伴随着四十余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其专业命名也发生了数次变更。1993 年专业名称更改为“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专业,1998 年则变为 “信息工程”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等。通过专业命名的演变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因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断发展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与飞跃[1]。总体来说,光电信息工程是一个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与现实需要。
与20世纪的电子信息技术相比,在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光电子信息技术,光子学等相关技术开始成为科技领域和生产制造业的重要影响技术之一[2]。近年来,世界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事实上已经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此外,可视电话、多媒体电脑、网络电视、智能手机等,更加增添了对该技术的依赖。毋庸置疑,光电信息技术可以说将支撑起未来信息技术的脊梁,也将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 是未来信息产业的支柱。进入21世纪,光信息技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科技发展中,仍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重要的技术领域,目前已经形成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可观的光电信息产业,包括光显示、光存贮、光机电一体化、光纤通信、激光医疗器械、军用光电子产业、激光机械加工等[3]。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等方面知识,能够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以及制造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光电信息工程是一个覆盖原电子信息类专业内容的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多元的学科基础。
1.教学现状。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有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物理学、光学设计、工程光学、图像处理、激光技术、光电智能仪器设计、光纤及光电电路设计课程等[4]。课程难度大、理论性较强、起点高、抽象概念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普通物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相对来说稍显滞后,与当代的前沿内容没有接轨,若再以直接讲授课方式上课,课堂氛围容易枯燥无味[3]。
同时,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男多女少,比例可达到6:1(以某校为例)。男生多易学风散漫、课堂出勤率难保证、课堂互动性差,男生多的群体也容易出现集体积极性不高现象,男生喜欢宅在宿舍,喜欢上网游戏。
2.就业现状。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光电信息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器件研究开发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等, 并能够在毕业后在该领域从事相应的科研、生产、设计、管理及维护等工作。按照专业对口来讲,毕业生可到光电及通讯类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高等学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工作,从事光通信工程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工作[3]。
除对口就业以外,由于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的培养,可以说,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很难顺利完成其学业。因此,教学目标的明确和严格也使得该专业毕业生有着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以本科生就业为例,需要数学、物理、计算机人才的用人单位也将成为该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范畴,例如金融银行类、航空航天类、汽车制造业、互联网企业、电商、物流业等非完全对口行业均可成为该专业毕业生的选择。全面的理工科基础学习,与严格明确的教学目标,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对良好,就业率相对较高。
1.举办讲座,从理论角度拓展学生视野。教学大纲中课程的设置虽重理论偏传统,但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来说,基础理论是不能缺少的。只是教材内容相对于科技发展相对存在着滞后性,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未能达到令学生及时了解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对于学科中出现的新突破新进展,高校应采取更加灵活和及时的方式来普及。讲座,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通过邀请学科领军人物、知名学者、专家等开设专题讲座,讲授学科的新兴概念、新兴技术、新兴产物等。学生能够通过主题讲座及时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发展个人的学术兴趣,及时调整个人的学习规划。同时,专题讲座的形式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丰富高校的教学形式,对课程式教学有着非常高效及时的补充。
2.开设竞赛,从实践角度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来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实验课程多为基础性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可采用举办专业竞赛等形式,提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强其创新意识。
以全国“挑战杯”“光电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为契机,举办校级或院级相应竞赛,聘请学校专业教师担任竞赛中的导师及评委,为参加国家级赛事选拔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以“光电设计大赛”为例,“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是由中国光学学会自2008年开始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该竞赛旨在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锻炼与培养,促进光电文化知识的普及,促进高等教育改革。该竞赛每年吸引全国60几所院校的大学生参加,是大学生促进交流、相互学习、提倡创新的高质量平台。对于高等学校,亦可开展本校内的“光电设计大赛”,为参加国家级赛事选拔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开展校内“光电设计大赛”,通过效仿国家赛事的组织工作,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组成赛事专家委员会,负责竞赛的赛题编拟、赛制制定、作品考核等工作;在筹备工作上依托具体的学生组织,挑选学生干部精英组成赛事筹委会,负责竞赛的宣传、组织、开展、后勤等工作。赛题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联合制定保证其先进性科学性,同时确保其难度在大学生的掌握范围。赛制则严格参照国家赛事的标准,安排相应赛程。通过开展校内“光电设计大赛”,能够更好地调动光电领域及相近学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通过团队参赛更好地锻炼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巩固理论学习、补充实验课堂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3.拓展第二课堂,将教学与实操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堂所能系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未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有限的,这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专门的指导。充分利用学校中的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能够加入专业教师的课题组中,在从事科研、实践中得到导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及时的发现自身不足,还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
例如,依托具体的学生组织,成立科研创新俱乐部,将有志于继续深造及具有科研、竞赛热情的学生组织起来,将学生分配或经由考核进入专业教师的科研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导师制”有利于一对一的指导,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引学生实践,帮助学生提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增强其科研实践能力,有利于科研型人才培养。
[1]郁道银,蔡怀宇,葛宝臻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光学技术,2007,11(33).
[2]薛鲍.光子学与光子技术研究所科研新进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6).
[3]李晨霞,康娟,夏涛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6).
[4]明海,陈博,章江英.大力加强光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光学、光电类高等人才的培养[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17(4).
责任编辑:魏明程
G642
:A
:167-6531(2015)24-0106-02
贾广涵/华南师范大学助教,辅导员,硕士(广东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