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境下文学期刊的融合与传播

2015-03-19 12:53谢昕丹
传播与版权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学期刊传播融合

谢昕丹

微语境下文学期刊的融合与传播

谢昕丹

[摘 要]新媒体的崛起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变革,微信、微博等微语境下,以纸张为媒介的传统文学期刊需要更加全面且多远的传播形态。为此,借助微平台、微文本的优势,打造“中央厨房式的管控”全媒体时不我待。

[关键词]微语境;文学期刊;融合;传播

[作 者]谢昕丹,《啄木鸟》杂志社。

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京出席“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座谈会”时再次提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此长彼长。当传播主体、受众群日趋多元化、分散化、碎片化,而媒介竞争又日渐同质化,媒介环境激烈竞争的当下,文学期刊借力微语境下微媒介,实现融合发展、传播升级是大势所趋的紧迫课题。甚至可以这样前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环境走向多元的全媒体语境,微平台作为传统媒体“试水”新媒体融合的一种方式更加“接地气”、聚人脉,不仅可为传统媒体积攒新鲜传播经验,为下一步自媒体传播打下根基,而且可以有效发展“90后”“00后”新生代读者群,将他们的阅读视野转向深度,实现“书香中国”的美好夙愿。

文学即人学。文学期刊作为传播文学、塑造经典、传递真善美的媒介平台,具有涵养情怀、砥砺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而随着传统纸质期刊的整体式微,文学期刊被边缘之势更是不可抵挡。一边是文学期刊的订阅数逐年下滑,一边是文学网站及论坛用户群体的“爆棚”,传播技术引发的传播格局的变革直接导致传播效果冰火两重天。因此,应时而上,积极应对微语境下的阅读变革,文学期刊的转型升级时不我待。

作为一种语境,微平台的应用可谓冰山一角,却触发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媒介变革。先是微博140字的传播阈限,再是微信移动自媒体的普及,微平台的应用似乎并不被“微”字所左右,其传播面和影响力都不能与“微”同日而语。正是由于它的形式之微、内涵不微,适应了当下快节奏、轻阅读的文化语境,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也不难理解。那么,作为讲究内涵质量的文学期刊如何适应微语境的变化,利用微平台实现微传播格局下的强大气场,需要不吝微小,见微知著地仔细探究一番。本文拟从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物语出发,对文学期刊与上述传播方式的融合与传播作一番不“微”的探微。

一、微小说

微小说的概念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广义上的微小说,又称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最初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后一直未被正名,直到20世纪50年代老舍首次撰文提出“小小说”的名称。其二是狭义上的以微博为载体的140字内的超短篇小说,它因微博而生,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学形式,可以随时与读者形成互动。以上两种概念因为其内涵的“小说性”特质,具有了和文学期刊形成融合所与生俱来的黏性。为此,许多文学期刊适应微语境时势的第一步便是引入“微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如《北京文学》《啄木鸟》《芒种》等文学刊物近年来纷纷开辟“微小说”栏目,每期刊登三至五篇优秀微小说。更有如文学期刊“领头雁”《小说选刊》杂志社,他们将2015年微小说的选载篇目由过去的三五篇提升到七至十篇,版面也做了相应扩容。同时,还将其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茅台杯”《小说选刊》奖增设了“微小说”单元,分别为一个优秀奖,两个提名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文学期刊对微小说的重视也相应得到了微小说予以期刊的丰厚回馈。拒《啄木鸟》杂志社统计,自2013年该社在“好看小说”栏目中推出微小说后,当年转载率较上一年提升50%,微博、论坛访问量更加活跃,自来稿数量激增,同时,一些以中短篇见长的著名作家,如聂鑫森、阿成等,也纷纷给杂志发来微小说作品,使得整本期刊呈现出活跃、生动的传播氛围。作为微语境下传播格局的形成先导,微小说的应时推出有利于日后期刊“试水”微信、微电影等衍生产品。

二、微电影

作为微语境下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因其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而一度风靡互联网,并随着其能够在各种新媒体尤其是移动媒介上播放而不减热度,其轻松、短时的休闲心态更是备受年轻观众甚至是中年观影人的推崇。

微电影时长不长,一般8~15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很适合人们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譬如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就可以用手机或上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记住一个海枯石烂、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时,制作成本的低廉也是微电影生命延续的重要

因素。文学期刊在微电影剧本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而相对可控的成本核算也为期刊自制微电影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其灵活性和投资风险的可控性也保证了其在终端上的运营享有更多主动权。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由河南省文联主管主办的纯文学期刊《奔流》杂志异军突起,这个曾经一度因难以为继而停刊的传统媒体,因其衍生产品——微电影文虎产业园项目而夺人眼球,博得大量媒体和观众纷纷驻足。可见,文学期刊与微电影的融合与传播或许可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兴起,使得期刊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条产业链的源头,不仅将文学这块蛋糕做大——增强文学的原创性,而且将蛋糕做强——扩展文学的受众群,从而使文学之魅更加深入人心。

三、微博

与微小说、微电影侧重于文本的改良与日进不同,微博用简短的140字博客形式最先抢占了微平台市场,夺得了微语境话语权。虽然近几年随着微信的走红,微博用户群体有所下滑,但微博作为拓展用户数量的有效方式还是深得人心。在“一对多”用户推广上,其营销潜力也是微信所不能及的。以文学期刊为例,微信需要“添加关注”方能获得相对数量的稳定用户,而微博完全可以通过单向关注的机制立刻分享、传播及获取相关信息。所以,作为强大的营销平台,文学期刊可借助微博实现量的推广。

除了量的推广,微博的魅力还体现在它的“群”发布功能,这也是其实现质的提升的关键。与传统媒体单向度传播方式不同,可以即时发布图片、音像及动漫的多维传播格局使得微博获得了相应关注与认可。譬如征文大赛、约稿通知、新作研讨等期刊活动,如果通过微博的一条信息,即能更加快捷地收获广大用户群体的支持与转发。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不仅可以实现O2O线上营销,更像全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一家子报,其功能虽不完全等同,却能弥补文学期刊时效性滞后、互动性缺失等不足。正所谓“一图胜千言”,包含图片、音像、动漫的微博传播亦能有效缓解读者的阅读疲劳,提升文学期刊的读者关注度。

四、微信

微信平台的腾讯公司CEO马化腾曾大胆预测,未来微信要链接一切。传统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移动媒体的用户服务功能,具体到传统文学期刊,就是要努力打通用户关系,做好用户服务,实现用户黏性的长久与恒定。首先,提升用户交互性与关注用户个性是微信服务期刊的重要一环。传统纸质文学期刊一切以出版流程为核心,遵循“选、编、审、发”的流程,即编辑遴选稿件,然后编辑加工,主编审核,最后排样刊发。而依托微信平台发布的文学作品及相关活动会更多地从数据的角度出发,以用户的喜好为核心,实现辅助创作,热点生产,而不是迁就编辑的个人喜好。比如,许多文学期刊正是通过用户浏览行为来为其量体裁衣,找到用户方便的路径,从而减少了用户无谓的浏览,使其准确获得自己最想要的信息。

其次,微信多向度传播模式有利于编辑根据读者喜好而不是个人喜好遴选作品、匹配创作。如啄木鸟杂志社近期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猎狐行动》、长篇小说《沧桑正道》即是紧跟时代焦点与社会热点,一经刊出立刻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所以,文学期刊编辑不仅要做一个文青,更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具备市场思维的产品经理,根据目标客户的特点与需求进行产品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盈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期刊借助微小说、微电影等微文本,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实现媒体融合传播的不“微”成果,需要不惧细微,勇于探索。当传统媒体纷纷转身握手新媒体,借助新媒体优势实现“中央厨房式的管控”,文学期刊的转型升级同样指日可待,当前微语境下的尝试与探索或可成为打造“中央厨房”的先期经验,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全面考验。

【参考文献】

[1]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4-04-23(006).

[2]杨晓敏,王晓君.话说小小说三十年——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辑杨晓敏访谈录[J].小说林,2013(3).

[3]杨晓林.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J].民族艺术研究,2015(5).

[4]王明华,沙勤,郑晓南.微信公众平台在期刊运营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文学期刊传播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小说,就是往小里说